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封读者来信,正打开……

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自然地唤醒其潜能,启动内驱力。让每位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动承担者。 

           ——自主自然教育创始人李克宽

一封读者来信

1

缘由

上周自主自然教学法公众号,刊发了李克宽校长的文章《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从正向解读环境开始》,看完正中胸臆,即刻和家人分享。

家人读完感慨地说:这篇文章真如“及时雨”,仿佛是为我们而写的专题,切中孩子和我们心性问题的核心点。周末去学校,就这篇文章的要义和未尽之处,我们专门向李校长再深入请教。

李校长性格内敛低调,曾有记者形容他是:行十丈言一尺。他的文章也是文如其人,重话轻说,言浅意深,文辞甚为朴实,着墨点到为止,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

有家长曾说:看李校长的文章,初看不过尔尔,细细琢磨,方知其中深意。

2

解读

和李校长一席谈,确有胜读十年书之感。李校长说:孩子天生感知能力很强,但对环境的解读能力偏弱。

他举例说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告诉家长:XX老师很凶,经常让我留堂,别的孩子都能玩,就我还得学习,我不喜欢他,他教的那门课我没兴趣……家长“舐犊情深”,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共情能力,会本能倾向对孩子的感受和观点一并认同。

但实际上,孩子对环境的解读很明显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责任心更强,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有帮助,但孩子年龄小还认知不到这一点,孩子往往更喜欢宽松自由的老师。

如果家长出于“护犊子”的亲情本能,认同孩子的观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不利之处在哪?

李校长说:家长认同孩子的观点,孩子就会更加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把自己学不好这门功课错误地归咎于老师太严厉。

换言之,家长的错误认同,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认知。孩子回到学校里,对老师的话更难听进去,学习状态和成绩也就可想而知。

3

引领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呢?

李校长说:家长正确的做法是,要同理孩子的感受,更要端正孩子的认知。

家长在同理孩子的心情的同时,要清晰地告诉孩子,老师让你留堂,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责任心强,才会让落后的学生留堂,老师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陪伴督促你们学习;另一方面是你这门学科落后很多,正需要老师加强督促,只有利用别的同学玩的时间赶紧补漏,才有希望不掉队。将来你这门功课取得长足进步,一定会很感激当初老师对你的严厉和督促。

是正向解读,拨云见日;还是同理孩子,默许赞同。同样的环境,家长不同的解读,孩子对环境的理解将获得完全不同的认知。

李校长说:富兰克林为了争取对他没有好感的议员,主动向议员借书,然后还书时郑重致谢,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犹太妈妈在听到孩子抱怨老师时,则直接发出“灵魂拷问”:你能否争取到这位老师喜欢你呢?

多么有智慧的妈妈!

4

碰撞

李校长的话,让我回想起自家孩子刚回学校读书的一件事。刚开学时,是一周回一次家,孩子很开心。不久学校调整为两周回一次家后,孩子就有点别别扭扭了。回家总和我嘀咕:妈妈,要是能一周回一次家就好了。

我们家一向对学校和老师的话是言听计从,即便有不明白之处也无条件执行。但是出于一个妈妈对娃寄宿的心疼和想念,内心也是颇为认同孩子的看法,但表面上没有和孩子明说出来。

听完我的分享,李校长笑道:你虽然没有明说,但孩子都有超强的读心术,父母一个微妙的表情,孩子都能领会其义。难怪上个学期,前面的大半个学期,孩子的学习状态有点游离,老师的话也不怎么听。

他心里是认为学校的这个规定是不合理的,内心对学校和老师有抗拒心理,导致了他的学习状态受影响滑坡。

而实际上,两周回一次家,对孩子的专注力和静心大有帮助。如果一周回一次家,五天在校,两天在家,刚静下来的心回家就散了,回到学校,要用大半天的时间让孩子回到学习状态中,这样孩子一周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只有四天半不到。

两周回一次家,孩子的静定和专注力大大加强。孩子也因为回家的时间相对拉长了,更加珍惜和父母相处的亲子时光。

5

回忆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李校长孩子求学的故事。李校长女儿读中学时,县城最好的实验中学就在家门口,但他没有让孩子就近上学,而是把孩子带到他刚刚去任职的边远中学去读书。学校不仅教学质量全县倒数,而且路程离家很远,孩子要每天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去上学。

我曾经就此私下请教过李校长爱人:怎么舍得让李校长把孩子送到那么差那么远的学校去读书?李校长爱人温厚地笑答:是不舍得,但更信任他爸的判断。他爸认为,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要从小培养

三年后,李校长的女儿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数年后,他对儿子的教育也如法复制,两个孩子学业一路飘红,双双成为博士。

灿烂的学业光环之外,更让人欣赏和敬佩的,是李校长的两个孩子特别让父母省心。他曾说,这姐弟俩的高考、考研、读博、出国、成家,几乎都自己一手搞定,他们几乎没怎么过问。

李校长说的这一点,我颇有体会。

三年前在山东参加李校长儿子的婚礼,十一点要迎宾了,十点半李校长被我们从教室里硬拽出来,才不急不缓地带着实验班的孩子们去出席儿子婚礼。隆重的婚礼现场,两个孩子自己张罗,姐姐忙前忙后,帮弟弟全程统筹。

李校长在贵宾厅陪我们喝茶拉家常,气定神闲的样子,好像是别人家的孩子结婚似的。

由此可见,从小被正向培养出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孩子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6

播种

李校长说:在求学阶段,孩子对环境的解读,将长远影响到以后成人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

孩子如果在学校里习惯挑老师、同学毛病,以后工作了也很大概率习惯挑剔领导,在团队中挑剔同伴,最终将难以适应环境。

而一个人的成功和人的因素息息相关,赢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个能力的培养,就在孩子幼小时的求学阶段,通过家长对环境的正向解读,在孩子心中播下最初的种子。

7

成长

李校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们,回到家中,我们反思很久。

尘封的思维大门,好像突然间照进一缕阳光。

我想起自己家里一个让我最不能接受的点,是先生对孩子的管教一贯都特别严厉,其严厉程度可能不亚于民国时的傅雷先生。

孩子对爸爸非常畏惧,有心事总是偷偷和我说,每次都再三叮嘱不要告诉爸爸。

我一方面很是心疼孩子,一方面担心孩子在这么严厉的教育氛围里,变得怯弱胆小,对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发育不利,所以对先生这方面一直颇有微词,每次先生训斥孩子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像母狮子一样跳出来,护住孩子。

“你能否争取到这位老师喜欢你呢?”李校长说的犹太妈妈的这句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

“你能否争取到让爸爸认可你呢?” 如果我这样对我的孩子说,如果我是这样引领我的孩子面对父亲的严厉,以正向的解读和积极的努力去提升孩子的能力,化解父亲对孩子的深层隐忧。

那么,我的孩子,在一个偏于严厉的父亲身边,将不再是受害者心态,变得怯弱胆小,而是在积极主动地适应父亲的高标准要求中,拥有能者心态,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的潜意识显化的。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当我们把孩子视为弱者,他会如我们所想,成为需要保护的人。当我们把孩子视为能者,引领他去适应甚至超越环境的影响时,他也会被我们赋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

这也正是李校长在和家长座谈时反复强调的: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引导

当我把这个全新的认知分享给先生时,我感受到先生心中那份难以言述的被理解和感激、振奋之情。是的,这一刻,我真正理解到了先生严厉背后对孩子深深的关爱,真正接纳了先生严厉背后内心深处的隐忧和焦虑,并找到了我和孩子一起超越焦虑、化解严厉的内在力量和行动方向。

(精彩持续,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当班干,也有烦恼,你知道吗?
【河南】李卓阳《来信啦》指导老师:李兴华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口试表达能力?
高子翌家长的发言(3)
【我手写我心】一棵有“罪”的树(小说连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