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观这所京城名校,我被孩子们的涂鸦惊到了


不可以,乱涂乱画,破坏环境。

不可以,好好学习,不能分心。


反对的声音似乎大一些。


确实,我们更习惯于建筑物光洁的表面,那些雪白的墙面,那些整齐的摆饰,窗明几净,井然有序,一尘不染。一所校园,似乎更应如此。


因此,我从来不敢想象,学生的“涂鸦”会被校方允许出现在校园里


所以,4月24日,当我来到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时,我是非常惊讶的。


上午的阳光透过一面面巨大的玻璃斜照进室内,而玻璃墙上,错落地飞舞着孩子们的涂鸦。


 “我希望能再回到这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玻璃门上,是孩子们“随手关门”的请求,配图是萌萌哒的小粽子~


合金门上也有“随手关门”的小蜗牛。


孩子们以这栋建筑物小主人的姿态,用自己的爱心和创意装点着校园,用文字、用图画向所有进入这所校园的人们展示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热血沸腾


一所学校,愿意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放飞创意、活跃思维,用艺术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思想。它没有像传统的学校一样,严格约束学生,坚持认为 “涂鸦”是破坏公物和校园环境的行为,认为校园就应该整齐划一,而学生不能发出个性化的声音。


见微知著,中关村三小给予了学生尊重、宽容和自由。

在学校宽容自由的教育文化下,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做自己校园生活的管理者。


他们手绘了“拆拆角”的“文明公约”


参与戏剧团管理员招生海报的制作


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社团


为校园管理积极献策,主人翁意识尽显


可以说,在中关村三小,随处可见孩子们留下的印记。

但是,在很多传统教育者看来,校园“涂鸦”即为“乱涂乱画”,是毫无意义的“捣乱”行为,务须悬为厉禁。


原因大多如下:


01

影响整洁,破坏环境


在传统的校园管理者看来,“涂鸦”几乎可视为校园环境的破坏因素。


整齐的校园里出现了孩子们五颜六色的“涂鸦”,必然会影响校园的整洁度;同时,涂鸦可能无法被完全清理,在清理后可能仍然会给校园公物留下刻印及粘贴的污渍,也是校园“涂鸦”遭反对的原因。

—  内蒙古大学关于学生“涂鸦”的通告  —


02

争相发泄,恶言横行


也有人认为,给孩子“涂鸦”的权利,会助长不良思想的宣泄和传播。


武昌某小学曾在教学楼一隅开辟了一面涂鸦墙。结果这面墙成了学生们争相宣泄之所,骂架声不绝于墙。比如:



学生们在墙上表达不满,不当的措辞频频出现,有的学生甚至将这面墙变成了“对骂场所”。


03

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还有人认为,“涂鸦”会占据学习时间,分散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和精力。


有部分孩子本身活跃好动,并不热衷于课堂学习,给他们“涂鸦”的权利,更是给了他们天马行空的舞台,使得这些孩子更难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


而中关村三小为我们解决此类问题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01

限定范围,规定工具


在这里,学生的“涂鸦”并没有对校园环境造成破坏,反而成为学校里独特的风景线,体现了学校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


海报的粘贴须按学校要求,一律使用粘土免钉蓝胶在展板上或者木质墙面上粘贴。我咨询了三小的老师,得知这种被他们称为“泥钉”的工具,十分容易清理。



—  中关村三小使用的粘土免钉蓝胶 —



—  与中关村三小老师的微信聊天截图  —

-

中关村三小的那位老师还告诉我,在上面涂鸦作品的照片中,学生的“涂鸦”是用某种特殊的荧光笔在玻璃上完成的,可擦拭易清理,因此也不会对学校公物造成不可逆伤害。



—  与中关村三小老师的微信聊天截图  —

-

—  学生正在用这种笔涂鸦  —

图片来自于学校官网


02

积极引导,健康成长


在中关村三小,并无一处“对骂”、“约架”的痕迹,目之所及,皆是孩子们在校园内留下的印记,尽显人之初的真善美。


不仅仅是那些墙与门上留下的可爱“涂鸦”,在我参观美术教室时,教室内白板上的留言也让我惊叹不已。惊叹之外,还有感动。


朱老师,您不在教室,我们先回去了!

朱老师,张老师不在教室,

我们先把板子放在您教室


这是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用礼貌得体的语气,说着贴心细致的话。


这两段留言,和其他学生的印记一起,留下的是弥久不散的温暖,萦绕于校内。


我相信,这与老师的悉心指导不可分离。可惜我的参观之旅不及半日之长,遗憾不能更多地见识老师们的风采。


犹记得,在某个教室外,两个男孩横眉竖眼对峙于过道,呈剑拔弩张之势。稍后,便有老师寻来,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大约是告诉他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道理。最终,两男孩言笑晏晏,握手言和归去。


这更让我相信,中关村三小的老师,不仅引导孩子们“学会求知”,更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创造”。看这校园内的“涂鸦”、海报及教室内的留言,不正是展现孩子们会“创造”,会“做人”,会“共处”的载体吗?




03

“涂鸦”教学,寓教于乐


在中关村三小,“老师们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而是发生在学生足迹所至。”“处处是教室、处处是图书馆、处处是博物馆、处处是舞台。”


三小的唐晋老师认为“学校里随处是玻璃幕墙,这便是最好的画布”。于是,唐晋老师的美术课以《玻璃画布上的宣传海报》为主题,“带着学生们欣赏海报,寻找海报的特点。”


—  唐老师正在带着学生们作画  —

图片来自于学校官网


中关村三小用颇有成效的实践告诉我们,“涂鸦”也可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与练习美术、发挥艺术的创意与激情的另一种方式,更是学生表达想法与态度,学会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


事实上,诸多科研成果也在为“涂鸦”提供理论支持。


“根据神经学专家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显示,涂鸦( Doodle)能帮助人们集中精力,缓解急躁,发泄情绪,甚至催生出洞察力和新想法。”


色列理工大学(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建筑系名誉教授加布里埃拉·戈尔德施米特(Gabriela Goldschmidt)和设计学习方法的一位研究人员在2014年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涂鸦能增进创意


涂鸦还能将语言难以表达的复杂情绪表达出来。“2011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个关于人机交互主题的会议上展示的一份研究显示,大部分参与者通过涂鸦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而这些情绪是无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现在我们回到开篇的问题:

可以,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使用易清理的工具涂鸦,并不会对校园环境造成不可逆伤害。

可以,在老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鼓励学生更具创造力地表达内心想法,做自主的管理者,做校园“真善美”的传播者。让学生在“涂鸦”中学会表达,学会创造,学会合作,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李希贵校长在《学校转型》一书中,分享了十一学校的教育观——


我们认为,教育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每一位学生的内动力”。“学校改变了过去以‘禁止’、‘不许’等字眼出现的学生管理制度”。


以上观点仍然适用于学生涂鸦一事。毫无疑问,不加限制的涂鸦会给环境带来破坏。所以,学校应该做的是,充分重视学生的内动力,积极引导和管理学生的“涂鸦”行为,而非三令五申的禁止。


毕竟,“发现教育的力量还表现在让校园处处都有学生的印记”。我相信,任何一个在中关村三小看到这些学生印记的人,即使他们和我一样只是一个参观者,也都能感受到这所学校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恰如李校长所言,“环境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校长高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室里的最后一排
校园欺凌受害者讲述真实经历:水杯里被塞进青蛙尸体
网络火爆的“北京魔法学院”,原来是这所3.0版本的学校(令人震撼!)| 热点
独家:步步惊心!中国·北京居然还有这样的学校!
【李镇西】一所将教室变成“三室一厅”的学校
校园霸凌,不仅要“打回去”更要“走出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