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嘉珉:矛盾,循环,平衡(揭示人生真相)——返本归真(三)

说到人生过程与世界过程的统一,让我想起著名作家孙犁的一首诗,那首诗有个动人的名字叫《眼睛》。孙犁写的《眼睛》一诗,本来它的主题,就是说的返本归真这个循环。孙犁在诗中写道:

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

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

中年人的眼睛是惶惑的

老年人的眼睛是呆滞的

世界反映到婴儿的眼里

是完全客观的

完全真实的

因为婴儿对它没有判断

等到有了判断

世界在人的眼里

就不是完全客观

也就不是完全真实的了

由于有了“感情的反射”,青年人、中年人热情地追求,经历失败、痛苦而至惶惑;老年人无可奈何,缺乏勇气、力量而至呆滞。诗人最后总结道:

这是人生的过程

但不是世界的过程

世界的过程

仍像在婴儿眼里一样

在客观地运动

孔夫子说了一遍

老子和庄周又说了一遍

苏格拉底说了一遍

黑格尔又说了一遍

世界仍然按照它的意志运行

人的眼睛

仍然按照年龄和经历

变化着它的神情

“老子和庄周又说了一遍”可不简单,因为老庄大师说的一遍是“人生的过程”与“世界的过程”统一的婴儿状态。作家孙犁诗中所写的婴儿情状,正是老子《道德经》所说“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的情状。老子提倡返本归真的循环,这就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多次提到“婴儿”一词,老子认为婴儿的状态平和宁静、无欲真纯、朴实无华、自然柔顺,人生修为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达到婴儿状态,“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的眼睛,它不像成人的眼睛会“按照年龄和经历”“变化着它的神情”。婴儿对人间的竞争斗争、等级面子一无所知、毫无表现,不知道“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婴儿也没有享受太牢、登台喜乐的雅兴,肚子饿了、身体冷了,他就又哭又闹,自自然然,如打雷下雨,如日出天晴,有序无碍,完全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道而成。老子极为推崇婴儿,描述婴儿的状态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这都是以婴儿来比喻有道者返本归真的修养状态了,这个状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专气致柔”,心平气和,内无杂念,纯真自然,因此“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物莫能伤焉”。

为修道能够进入婴儿状态,老子还提出“玄同”、“玄德”的概念。老子认为修身之终极,是要达到“玄同”境界,从而具备“玄德”。这就是说,要摒弃世俗意义上的等差贵贱,将自身置于道中、与道合一,完全与自然化为一体。玄同就是自然的境界,具备玄德就是要归返自然,这样的人生姿态才真正符合自然之道。人经过修为,进入婴孩的“玄同”境界,获得“玄德”,便会智慧大开。当代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先生认为,某种趋势的展开,一定有其深层的力量在推动,而这种力量是可以推导的,但人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却很难做到。时先生在《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一书中说,我们要能够推导趋势,必须“让思维像孩子般地舒展,像鲜花般绽开,让灵感像触摸阳光般地感受趋势中的难以言喻的奇妙和跌宕起伏,永远不要站在钱眼里去思考。”这个观点类似于我说的“超越知识”,与老子的“婴儿”精神也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谈金钱要超出金钱,谈经济要超出经济,“让思维像孩子般地舒展……让灵感像触摸阳光般地感受趋势中的难以言喻的奇妙”,这样的精神境界,比学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知识更为重要!以道家观点来看,时寒冰先生无论在知识境界或超越知识的境界,对“婴儿”状态的理解都很到位,时寒冰先生说:“当人类把心腾空的时候,心才能享受到婴儿般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婴儿般的心态,让心像羽毛一样轻盈,我们就能享受快乐。一位智者告诉我,当心像婴儿一样的时候,是距离上苍最近的。”老子的道论,就是强调一个最重要的真谛——靠近上苍,让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世俗社会的人生折腾,真是背“道”而驰了,其最大的过错,就正是在于离天越来越远。

伟大哲学家冯友兰说:“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精神境界可能还是象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可见小孩子天真烂漫的境界,确是一种道高的境界;然而这个天人合一的道高境界,在老子之前那个天地初开、人类初生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如今人类离天越来越远,一个成人要很有学问,才能回归那种状态了。婴儿状态是一种“道”的状态,人的所谓“教育”和“成长”,因其过度有为,渗透了太多人为和社会急功近利的因素,于是便背“道”而驰,慢慢从“道”上退了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老子的生死哲学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
第五十六章之二玄同
我们能体验到的《道德经》修身的四维空间
30岁后,读懂《道德经》里三句话,余生不争,不慌,不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