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溯源龙文化---5
          《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集成者,成书时间不详。首先理解《黄帝内经》的名称,黄帝不要单纯理解为一个人,用运动的角度看,应该是黄帝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前面提到黄帝时代,就是龙象初生时,是阴阳五行形成的标志,所以可以理解为阴阳五行,只是名词不同罢了。《易经》讲的是阴阳天地的身外事,而《黄帝内经》是讲身内事,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成书一定在《易经》以后,而《黄帝内经》是具体应用,具备文化细分的指向性,大约和《道德经》有一些类似,成书可以推断在《道德经》的左右时期,所以历史上才有“黄老”之名,列其后论述。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是中医发轫之端始,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遗产之一。中华文明,基础既然是阴阳五行,《黄帝内经》的总论一定开始于此,所以开篇论述“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者,藏精而亟起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把阴阳之事入内,生成五脏,五脏化五气,五色,五味,终有病之源。所以,学习中医必须先通晓阴阳五行,否则不明医理,更不通病根,害人匪浅。而在实际运用中,处处体现着阴阳五行原理的应用和变化,上火下水,左木右金,戊己土中央,才有六气十二经的运行,足可以看出阴阳五行是医理之根本所在,中医是以医理断病,不明阴阳五行,医理不通,定是庸医。
        社会发展,生产力分工的基础,也决定《黄帝内经》运用到人类自身具体的生活状态,这本身是一大进步,是社会体系形成后对自身关注而诞生的,这是中华文明给世界文明巨大的贡献。正确理解认识《黄帝内经》,必须根植于阴阳五行,明晰人之阴阳,脏腑之五行运转,通达经络气血营卫之变化,才能够为医。后世解读多做为医而医,就背离了道之根本,“常无欲,以观其妙”,才能够以天地阴阳为本,以阴阳五行入里,戊己土中央,左升右降,分经辩气,察体之病,病之源,窥医道之大道,造福社会,福佑苍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黄帝内经》到《五运六气》
学医必懂医理,由道入医解伤寒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看了黄帝内经,几十个字道尽养生文化精髓
黄帝内经三部(1-60全集) 全集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浅悟《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