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54

第三卷修内篇

A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B    现代汉语

      善于建造宫室,宫室不会轻易倒塌;善于认定目标,目标不会轻易放弃,所以才有绵延不断的顺承。大道修养,正是如此,坚持读书和体悟,才能够感悟到道和德的存在;家庭坚持文化教育,才能够家和人顺;乡村坚持文化教育,才能够惠济乡里;国家坚持文化教育,才能够繁荣昌盛;整个社会坚持文化教育,才能够实现人类生存的和谐。所以说,对于个体,对于家庭,对于乡村,对于国家,对于整个社会,思想文化教育是存在的大道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如此进行。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建,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绝时。

2王弼注: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不贪於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则真,修之家则有余。修之不废,所施转大。

3杜光庭注:立国以道德,国不可拔。率人以道德,人不可离。所以享国无穷,子孙不绝。其何术哉?身修道以正其家,家修道而正其乡,乡修道而正其国,国修道而正天下。以修道之益,观不修道之损,其理乱可知,存亡可见矣。

4王安石注:善建者,德建也。能德建不拔矣。善抱者,抱一也,抱一而不离,则不脱矣。能建德,抱一,则德之盛。故盛德百世祭祀。祭祀者,见于愈远而不忘。故曰子孙祭祀不缀。身有身之道,故以以身观身;家有家之道,故以家观家,以至于乡国天下,盖以此道观之也。言以此者,此则同于道,彼则异于道。同则取之,异则去之。

5吕吉甫注:凡物以建而立者,未有不拔者也。唯为道者,建之以常无有,则善建而不技矣。凡物以抱而固者,未有不脱者也,唯为道者,抱神以静,则善抱而不脱矣。夫唯所建所抱者如此,则其传岂有穷哉?此子孙所以以祭祀不辍也。

6苏辙注:世岂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者乎?惟圣人知性之真,审物之妄,捐物而修身,其德充积,实无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实无所执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其子孙,犹以祭祀不辍也。

7时雍注:建者,造始有为者也。唯道建德判,立天地巍巍乎其不拔,此分一气而为两仪之时也。抱者,即而不离者也。唯德抱道生,成万物绵绵乎其不脱,此散一气而成庶类之时也。物同得於一气,唯人为最灵,故能之万物之祖,天地之原。於此建中抱一以为天下,则垂之后世子孙,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不辍矣。

8邵若愚注:德者守之不脱,失也如子孙相传,以祭祀不辍。止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一家皆修,其德乃余;修之乡,一乡皆修,其德乃长;修之国,一国皆修,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天下皆修,其德乃普。

9王夫之注:以己与天下国家立,则分而为朋矣。彼朋“建”,则此朋“拔”;彼朋“抱”,则此朋“脱”。然而有道者,岂能强齐而并施之哉?事各有彤,情各有状,因而观之,可以无争矣。

10林虞斋注:建者无不拔,抱着无不脱,建德而抱朴,则不拔不脱矣。有子孙之家,祭祀必不辍。道生一、一生一不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而不穷,亦犹子孙之嗣其家也。

D本注

1本篇修内十,阐明个人修养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由个人修养,到家庭,到乡里,到国家,到天下,莫不是通过文化教育,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正确的文化认知道路,湿大道的直接体现。只有长久得坚持,才能够实现文化修养,造福社会的德的地步,这是循道而为的结果。

2善于建造宫室,宫室则不轻易倒塌,善于认定目标,目标不会轻易放弃,所以才会有绵连不断的发展。以建,以抱,以子孙,指代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大道至简,明也。

3或修身,感德于身;或修家,体德于悟;或修乡,识德于光;或修邦,知德于满;或修于天下,明德于静;所以,才可以扪心自问,修养对己对他人,是何等重要,身观身,家观家,乡观乡,邦观邦,天下观天下,则达到随外物而化,非固不变,随千百变化,不出一也。循道而为,是大道的直接体现,主观肆意,是违背大道,导致祸端之源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善建者不拔”,《道德经》第54章原文和译文。
悟道,做不到,就是不信;真信了,肯定能做到(连载110)
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闻风悦记No. 54
胡说《老子》60 —— 善啥不啥
“道”的高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