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何追韩信处初考
萧何追韩信处初考
原载  http://www.nzdqw.cn/l2z4/201210/t20121029_392972.htm

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同一年(前206),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徐州),并“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中的首县)”。当时,项羽手下有个小将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到南郑来投靠刘邦。萧何多次推荐,但刘邦不为重用。韩信揣猜到刘邦不能重用他,便又私自逃走了。萧何听到韩信逃走了的消息,来不及报告刘邦,星夜将韩信追了回来,又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说重用韩信的利害。刘邦觉悟了,乃“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一军皆惊”。今汉中城南尚有韩信拜将坛的遗址。

关于韩信逃走,萧何追及的地点传说有三处,好些史志都有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人们口碑流传,以假乱真。为了保持历史的真实情况,愿就三处,加以考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作为一项历史学术的探讨,并就教于广大读者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一、北上:今陕西省留坝县马道街(在南郑北一百三十里,原属褒城县)北,有一条河,人们盛传是“萧何追韩信处”。据清嘉庆《汉中府志》载:“马道河:(褒城)县北九十里,源发驿西山峡中,东流合褒水,古名‘寒溪’。昔韩信亡汉至此,水涨不能渡,萧何故追及之。谚曰:‘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刘朝(“刘朝”系“炎汉”之讹——引者)’四百年”。河边还有两通石碑。

(一)高110、宽58、厚20厘米,园额,直线边。正中楷书“寒溪夜涨”四个大字,字径20厘米。上款:“汉酂侯(萧何)追淮阴侯(韩信),因溪夜涨,至此,故及之”;下款:“嘉庆十年(1805)旃蒙赤奋(乙丑)暮春吉日,马道驿丞黄绶立”。

(二)高150、宽88、厚23厘米,园额,花边,右上角残。正中楷书“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字径11厘米。上款:“大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褒城县事万世谟立”;下款:“咸丰五年(1855)马道士庶人等重刊立”。

二、西走:今陕西省宁强县(原名宁羌州,宋代的大安军三泉县)有一条西流河,在南郑西约350里,也有记载说是“萧何追韩信处”。据《宁羌州志》载:“西流河:(宁羌)州南60里,流入西川。一名‘寒溪水’,又名‘韩溪’。俗传萧何追韩信至此,伪也”。

《舆地纪胜》载:“韩溪:源出昆山里鏊铜山下,以相国追淮阴侯至此得名。郡西40里有韩王庙,市中有桥曰‘归汉’。俗专萧何追韩信至此,因名曰‘韩溪’。文潞公(彦博)有留题,亦纪其事。若自南郑入三泉,正是西走,非东归耳”;“归汉桥:军市中有桥曰‘归汉桥’。《旧经》云:‘俗传萧何追韩信至此,因名曰韩溪’”。

三、东归:今四川省南江县上两溪区玉泉公社饮水坝附近,有较早而多的记载,说是萧何追韩信处。原来由陕西南郑到四川南江,中经米仓道,“其路险峻,三日而达于山顶。其绝高处,谓之‘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孤云、两角,二山名也”。山下的“截贤岭”,就是萧何追韩信的地址。

《地名大辞典》载:“孤云山:在陕西南郑县西南,接四川南江县界”。……其地有石刻云:“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

《陕西通志》载:“截贤岭:在(南郑)县西南仙台山(属孤云山)萧何追韩信处,有淮阴侯祠”;

《南郑县志》载:“淮阴侯祠:《一统志》在县西南仙台山截贤岭。昔高皇(刘邦)不用韩信,遁归西楚,萧何追之,及于兹山。故岭以‘截贤’名”。

《南江县志》载:“两角山:在县北五十里。……西为孤云山,一名韩山。……旧有石刻云:‘汉萧何追韩信到此’”。

上面提到的截贤岭的石刻,究是何时何人所立?其变迁又如何?据《舆地纪胜》载:“难江(即南江)县北九十里,两角山下有石刻云:‘汉相国萧何追淮阴公韩信至此山;大唐集州(今南江)刺史杨师谋记’。……今(指南宋)碑在难江县学。……”

再据《南江县志》载:“集州两角山记:[碑目考]唐集州刺史杨师谋书。今佚”。

这说明唐代州刺史杨师谋在萧何追及韩信的截贤岭,刻立的石碑,在南宋以前迁移到南江县学。后来遗失了。

上面谈到萧何追韩信的三处,到底哪一处正确?需要从韩信逃走的思想动机和环境情况来探讨。韩信是一个“不甘雌伏”的人物,他“亡楚归汉”,志在展才。发现自己不为重用,势难反顾,绝不可能再“亡汉归楚”,投靠项羽,自取其辱,必然要另谋出路,以展抱负。他当时如由南郑“北上”,那就是走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经褒斜栈道越秦岭入关中。而当时关中正是项羽所布以防御刘邦的“三秦”势力范围,他是项羽的逃将,岂不成了自投罗网吗?他如“西走”,那就是走今陕西宁强县。而当时宁强以西,则为羌、氐等少数民族酋长的势力范围,非英雄用武之地,又怎能施展其抱负呢?而比较理想的还是“东归”荆楚,人熟地熟,易于活动。又是“逐鹿”场所,正好驰骋其才,且当时由南郑经米仓道南下,至孤云山折向今川东、鄂西,这正是他东归趋荆楚的通路,也正符合他的思想要求。

次从史料文物来考证。在宋代以前,讹萧何追韩信处,只有今宁强县寒溪。“谨案:《大安军图经》云:‘军境有韩溪,萧何追韩信至此得名’。谓有文潞公留题及孙仲远诗为据。……然孙仲远之诗云:‘小桥上有韩溪字,人道萧何追信时。英物只从东向去,区区西走欲何为’?观孙仲远诗亦有疑辞存乎其间,如‘人道萧何追信时’与‘区区西走欲何为’,皆疑辞也”。这说明早在宋代就有人不相信这里是萧何追韩信处?而清道光时重修的《宁羌州志》,更明确的斥为“伪也”——讹传的。至留坝县马道“萧何追韩信处”谣传的起始,就更晚了,乃起于明、清。因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批判大安军(今宁强)“萧何追韩信处”是附会谣传,就没有提及马道,说明它的附会谣传,在南宋还未产生。再就记载马道是“萧何追韩信处”的史料看,只有《汉中府志》一种孤证,不足凭信。更就现在的两块石碑看,又都是清代竖立的,显系好事者欲实其说的产物。那么真正的萧何追韩信处,是在今四川南江县两角山下的截贤岭,因为有与西汉较近的唐集州刺史杨师谋竖的石碑及淮阴侯庙为证。“今(指南宋)碑在难江县学,而两角山、米仓山间,有淮阴公庙,又有截贤岭,则其迹可考矣”。

再说,真正的萧何追韩信处,既然在四川南江截贤岭,为什么湮没无闻?陕西留坝马道附会讹传的萧何追韩信处,又怎能以假乱真,致使尽人皆知呢?盖因马道地处褒斜道连云栈道的通路,明清以来,行人频繁,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口碑流传,影响深广。而截贤岭地处大巴山中,山高林深,行人绝少,虽然唐“剌史杨师谋就其(韩信)所逃之处而刻石,两角山既非通衢,故碑亦不显”,而不为后世人所知。“今当以唐碑所记,(萧何追韩信处)以巴州(南江县两角山下截贤岭)者为是”。

           (原载《陕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9期)

唐代州刺史杨师谋在萧何追及韩信的截贤岭刻立石碑
 

 


陕西留坝马道附会讹传的萧何追韩信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南江是“汉族名称寻源之乡”
李开元:萧何截贤追韩信
马道驿传奇:寒溪夜涨去路断,萧何追来韩信归
开车翻越秦岭去汉中,不走高速走国道,路上风景竟然这么好
萧何追了多久才追到韩信?史记上有记载,只有四个字!
《关于韩信的诗词》 www.wenku1.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