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皖南事变:袁国平可以不死
皖南事变:袁国平可以不死
   1941年父亲袁国平(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时,我只有两岁。

    为了安慰我幼小的心灵,母亲总是对我说父亲在外地(敌占区)做生意,或者说父亲当炊事员在前方打仗,从未主动提及父亲牺牲之事。后来我还是从小伙伴那里听到父亲是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

    一次,我听母亲说在皖南事变前,中央曾要父亲回延安汇报工作。于是我就问母亲,父亲明明有机会、有理由离开皖南,为什么他还要白白去送死?是不是有些太傻了?

    母亲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拿出了父亲的遗书要我一一阅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国民革命军第11军政治部服务的父亲奉命参加平定夏斗寅部的叛乱。开拔前夕,父亲拍下一张照片寄给我祖母,并在照片的背面写道:

    1927年顷,反革命谋袭武汉,形势岌岌。革命志士莫不义愤填膺,舍身赴敌。斯时,余在第11军政治部服务。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就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万一凯旋生还,异日与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谈此语,其快乐更当何如耶!

    1939年,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父亲在给我堂兄振鹏的一封家信中说:“……此刻,我自己身无分文,无法帮助家里,因为我们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的。或许有人要说,我们是不太聪明了,然而世界上应该有一些像我们这种不聪明的人……”

    读完一封封遗书后,我终于理解了像父亲这样的“傻子”,理解了在皖南事变发生时明明可以不死而去慷慨赴死的父亲。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皖南新四军奉命北移开赴抗日前线。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有预谋的重兵围歼。

    在敌军的强大攻击下,父亲临危不惧,向部队动员:“皖南的新四军就像池塘里的龙,无用武之地,出去就活了,龙入大海威震四方,将使敌人丢魂丧胆。现在国民党顽固派对我们进行袭击,给我们造成了困难。我们一定要冲出去。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的新四军!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1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

    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率领部队奋起自卫,多次打退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突围中,父亲带领一小支部队从重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来。此时,父亲已身中4弹,伤势严重,昏倒在地。待父亲醒过来后,他对守卫在身边的战士们说: “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出去,不要管我了!”

    战士们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的带领下,轮流背着父亲,连夜继续突围。天大亮时,他们赶到章家渡口。大家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用

    手托着父亲的身体,抬着他渡河。这时,他们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密集的子弹向他们射来。好几个战士中弹倒在河里,剩下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抬他过河。

    上岸后,战士们发现父亲因流血过多,脸色苍白,眼神凝滞。父亲吃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围在身边的战士们,用极度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不要管我了,多出去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替我向党汇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战士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此时,谁也没有注意到父亲已摸出别在腰间的勃朗宁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响了扳机。最终父亲实现了“1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誓言。他牺牲时年仅35岁。

    当我从父亲战友的口中得知父亲牺牲的经过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母亲说我的小名浣郎(皖南的谐音)就是父亲出征前给我取的。母亲要我记住“皖南精神”,要我当兵,继父志,承父业。我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名高级军官。我希望这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袁振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国平遗孀56年去世,江渭清抚其遗孤长大:我承担的是父亲的责任
部下眼中的陈诚:(34)与周恩来、叶挺的交往
邓子恢之子被俘,秘密筹备越狱,却被人认出真实身份:你姓邓
钟全友‖忆“皖南事变”的前前后后
陈毅感叹:若不是曹科长写在腿上的暗号,新四军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杜维佑“皖南事变”智勇突围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