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ED最受欢迎演讲:如何让孩子长大后依旧富有激情

截至目前,TED上点阅率最高的演讲,是英国肯・罗宾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的这个演讲播放超过7500万次。

它同时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广为流传,谁能想到这竟是十余年前的演讲?!

所言即真理,被誉为「最受欢迎演讲人」的肯・罗宾森,演讲中提到的“教育需要多样化,把人当作人来培养”,与他后续出版的《让天赋自由》一书所主张的理念,一以贯之。

肯・罗宾森于2020年夏天因为癌症不幸过世,若现在上TED收看这部影片,是的,听到的话语是他的遗作。

以下是这场演讲内容的润饰整理:

内容整理:少年商学院新媒体

现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个有风险精神的老师,能发现一个天才学生。我们一致认同孩子拥有超凡的才能,或者说创新能力。

我认为,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才能,却被成人无情地磨灭了。

因此,我想谈谈教育和创造力

前些日子我听到了一个很棒的故事,有个6岁的小姑娘在上绘画课,她的老师说,这个小姑娘上课一向不怎么专心,这次却不同。

老师很好奇,于是走过去问小姑娘:“你在画什么?”

“我在画上帝”,小姑娘答道。

老师不解:“可是从来没有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啊!”

小姑娘答道:“等我画好,他们就知道了。”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不打算做错误的尝试,你永远不会创造出新东西。如果你不允许孩子们可以试错,等他们长大了,多数孩子就会丧失创新的能力。

01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错误,这就使得现在的教育体制成为最不能容忍错误的领域,后果就是教育体制正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

毕卡索(Pablo Ruiz Picasso)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随着我们长大,要保持艺术的风采。

我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并非与日俱增,反而是与日俱减。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创造力被教育扼杀了。怎么会这样呢?

地球上所有的教育系统都有着相同的学科体系,无一例外,无论你走到哪里,没有一个教育系统会像上数学课一样,天天给孩子们上舞蹈课。

数学很重要,但是舞蹈也同样重要啊。如果获得允许,孩子们可以整天跳舞,我们也是。我们都有身体可以舞动起来,不是吗?

02

教育原是配合工业化的发展

假设你是一位外星来客,来考察地球上的教育,想知道公共教育究竟有何作用。在得出结论之前,我建议先看看公共教育的产物,看看究竟是谁通过教育获得成功?是谁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使命?是谁得到了所有的赞许?又是谁成了最后的赢家?

结论是:

全球公共教育的目的完全在于培养大学教授,不是吗?他们是教育体制最高端的产物。我过去也曾是其中一员,嗯,我喜欢大学教授们。

不过,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推崇为全人类最大的成就。他们所代表的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注重培养学术能力的观点,根植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形成这种状况还有个原因──所有国家的教育体系在最初建立时,也就是在19 世纪之前,教育还不是公共事业,建立教育体系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所以有两点基本的等级原则。第一点,对工作最实用的科目是最重要的科目,这样就能轻易地躲掉孩子们喜欢的科目,从小就不让他们碰触。理由就是,不这样学就找不到工作。

别玩音乐了,你成不了音乐家;别画画了,你成不了艺术家。这些善意的忠告──铸成现在的大错。全世界都被工业革命的热潮吞噬。

第二点,学术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好学生的主要标准。

只要你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整个教育体系,不论哪个国家的公共教育都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式,最终目标是为了考入大学。

造成的后果,就是许多很有天才的、有创造力的学生被钝化了。因为这些学生发现他们的专长在学校并不受重视,甚至还受到蔑视。

我认为们不能再这样扼杀孩子们的天才了。

03

学历贬值,学术力通货膨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的教育系统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之最。

高科技对工作带来的改变、人口大爆炸,加总在一起将导致毕业生愈来愈多。

学历突然就贬值了,难道不是吗?我上学那段时间,只要你有一纸文凭,你就有饭碗。如果你没有工作,那是因为你不想要。坦白说,我当时就不想要(作者的自嘲)

可现在有学历的毕业生们却常常待业在家打游戏,因为工作岗位的学历要求都升级了,过去学士就够的职务现在开始要硕士了,过去要硕士的现在要博士了。

这就是学术力的「通货膨胀」,也是整个教育体系坍塌的前兆。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评价好学生的标准。

04

多样化、互动、个性化,让天赋自由

培养学生成为人才有三个原则:

首先,是多样化。

第二,好学生应该充满活力。创造力,我定义为产生原始有价值的想法的过程,更多时候是通过不同学科上看事情的方式而互动产生。

第三,个性化。

目前我正在写一本新书,是根据一系列人物访谈写成的,主题围绕「你是如何发现自己才能的?」我对人们的自我发现很感兴趣。

事实上,写这本书的念头源自我和一位出色的女士之间的对话,她叫吉莉安──林恩,在哈佛商学院教书多年,是一名舞蹈指导,曾经给歌舞剧《猫》《歌剧魅影》编排舞蹈。

有一天和吉莉安一起吃午餐,我问她:“你当初是怎么走上跳舞这条路的?”她告诉我,当年她在学校时,大家都说她没得救了。

那还是在上世纪30年代,学校写信给她父母:我们认为吉莉安有学习障碍。当时的她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坐立不安。

后来她妈妈就带着她去看医生,一间铺着橡木地板的诊室。吉莉安把双手压在屁股下,耐着性子坐了20分钟,听医生和她妈妈谈论了她在学校里的种种问题。

最后,医生走过来对她说:“吉莉安,你妈妈和我讲了你的所有事情,现在我会和她私下谈谈。在这儿等着,我们很快就回来。”

就在他们离开时,医生拧开了他桌上的收音机,走到一处可以看到房内动静的地方,医生对吉莉安的妈妈说:“就在这儿观察一下她。”他们刚离开房间,吉莉安就站了起来,随着音乐移动步子。

在外面观察了几分钟后,那位医生转向她妈妈说道:“林恩夫人,吉莉安并没有生病,她是个天生的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换了别人,或许会对吉莉安进行药物治疗,训练她变安静。

我们的任务是全方位地培养孩子,这样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社会。顺便说句──我们可能活不到未来那天,但孩子们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文章来源:少年商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多动症”是无中生有的病?
为什么不能天天上舞蹈课
孩子需要的只是成为真正的自己——读书札记(3)
中学生阅读:不要为你是一颗珍珠而羞愧
你能从“问题”孩子身上看到天才吗?
学校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