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一见:云山清影





一字见心

文 / 葛玉君


在我个人看来,潘一见是当今中青年画坛上鲜有的一位对艺术充满真诚的学者型艺术家。

潘一见先后在中国最重要的两所艺术学府完成学业并任教于高等艺术院校,她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同时深研“笔墨与中国书画关系”(博士论文)这一重要的绘画命题并践行之。潘一见的作品总是透露出这样的讯息,身处喧嚣的都市生活,却时刻敏感地与其保持着审视的距离;潜心笔墨传统,却用她独有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并重构着她对历史、对传统的理解与反思。

潘一见笔下的山水溪流,或清秀隽雅,或苍朴凝重,她的书法创作笔老墨秀、一字见心。在“静穆的关照”与“飞跃的生命”之间建构了她的理想世界,那个世界空寂灵动,身处当下却不为世外的喧哗所侵扰……与其说其致力于传统生发,毋宁说其是对当下画坛现状的一种理性、学理且自觉的反思。潘一见就是这样淡然地将自己的治学重点、心性修养、生命体验契合地融汇地在一起,注入到她的笔端, 诠释着她对艺术和这个世界独特的体悟。






韵人纵目 云客宅心

文 / 姚学智


个人自由与艺术风格的多元,是当下文化并存的现象。宋元明清的山水画,作为古代文人画构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文化符号。东坡先生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他提倡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

元代一位山水画家提醒我们“山光水色无穷处,故应不作山水看”,这就是见山不是山,观水不是水的审美思想;明代董其昌谈到山水画时,他说:“以径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山水画高于具体的山水,在于笔墨的精妙。笔墨不是纯然的形式,而是表现心灵的语言。潘一见这次展览作品就是一段心灵的轻歌。

潘一见的成长与成就。从小生活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玉海楼庭院,自小古物沉浸在心灵中。从中国美院到中央美院,经历了最严格的求学道路与基础训练。

跟陈平教授接受书画印传统文化的熏陶;随邱振中教授开启书画比较学的思考,正如邱先生书中的评价:“敏感是从事艺术生活的前提,但一位艺术家比常人总要多一点‘感觉’......在这一点上,潘一见具有出色的禀赋。”薛永年教授说:“书画兼长者不多,造诣深厚又品味纯正者尤少,然而在我的视野中,潘一见却是凤毛麟角之一。”

潘一见非常难得的是处在艺术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却坚守了自己独立的对传统的理解与把握,从体验出发,她以写字、读书、画画、品茶为生活方式,以古人的修养为修养,以现代人的情怀为基调,使理想的境界弥漫在作品中。“韵人纵目,云客宅心”,以探索求新求雅的状态,由幻入境,在传统虚幻形式中,追求生命的霞光。



潘 一 见 作 品



















云山清影——潘一见水墨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16年3月26日—2016年4月5日

开幕酒会

2016年3月26日下午15:00

艺术沙龙

2016年3月26日下午17:00

主办单位

广东尚雅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熹·艺术馆

协办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广州可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小雅斋拍卖有限公司  

871艺术馆 收藏家会所  

北京大韻堂艺术机构

内蒙古荣鼎文化艺术品投資公司 

上海珍楠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玨澜文化 北京亨嘉堂  

北京三恒美术馆

深圳书画春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熹·艺术馆

策展人

姚学智

学术主持

葛玉君

支持媒体

雅昌艺术网

地址

广州海珠区阅江路珠江琶醍D区一楼 熹·艺术馆

开馆时间

每日13:00—21:00







潘一见,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点击下方图片,浏览详情










澍雨画馆公众微信号: Shuyuhuagu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丰碑》主题公益笔会31期 | 夏末秋初挥毫时 丰碑百年墨弥香
【观云间】“千家万法镕成我——程十发山水画研究展”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鲶公刘云泉:余人闲笔,弄墨成趣
醉心于笔墨丹青,对山水情有独钟,画家王振邦作品选
林德坤山水作品欣赏
潘一见:清影——山水之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