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知雄要达到什么程度?知雄守雌哪个重要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四十一

“知雌守雄”是《道德经》里较为经典的论断,很多人将此句话作为指导自己人生行为的准则。老子使用最擅长的两物比较的分析方法,透过“雌与雄、白与黑、荣与辱”三组事物的对待关系来说明他一贯坚持的修道原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谿”的本义是没有水的山谷,在词义演变的过程中也通“溪”,指高山之下的山涧溪流,结合此章的文义,还是取其原意,理解为山谷。“知其雄,守其雌”字面理解就是懂得坚强的重要性,更明白坚守柔弱的道理。雄和雌是两种力量的代表,老子使用其常用的象征手法,用雄性代表坚强,用雌性代表柔弱,同时表明其柔弱胜坚强的道体观。《道德经》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比喻,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上善若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始终认为“道”如同母性之体,繁衍着天地万物,使宇宙世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母性又具有柔性的一面,安静的一面,相比于雄性阳刚的一面,好勇的一面,母性更具有持续的韧性和意志力,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曾经有个传说的故事,老子有个老师叫商容,老子去请教老师,商容不说话,只是张开口,问老子看到了什么?老子说“残缺的牙齿和灵活的舌头”。商容问老子悟到了什么,老子说,牙齿和舌头相比,牙齿很坚硬,舌头很柔软,坚硬的牙齿已经残缺不齐,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这说明柔弱胜刚强啊!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是,《道德经》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柔胜刚。

“知其雄,守其雌”的“其”代表的是什么?本枢认为是“道”,道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雌和雄,《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合体才能够称之为道。人们在修道的过程中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有的偏向于阴性的一面,如老子,有的偏向于阳性的一面,如法家的韩非子。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一物两面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前文讲过,“谿”是山谷,对应于第3句的“为天下谷”,老子常用山谷来喻道,人们修道过程中如果遵循知雄守雌的原则,那就是做到了处于最低处而吸引江河湖泊的归来,这样一来,永恒之道的体征就会以“德”的形态体现出来。“复归于婴儿”是指人们修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从身体状况到心理特征以及思想形态都会回归于婴儿的状态。其他章节也多次阐述修道如婴儿,第15章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20章的“如婴儿之未孩”等等。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

“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和“知雄守雌”三者的表现手法与表达内容都相同,不需要过多的解读。有争议的是许多学者认为此句是战国末期或者秦朝统一后有人增添的内容。原因如下:

一是修辞手法上此句和其他两句不押韵。“知雄守雌”这句话押韵在韵母i上;“知荣守辱”这句话押韵在韵母U上;“知白守黑”却出现几个韵母。

二是此句中的“复归于无极”和其他两句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呈现的不是一个层次的意思。婴儿和朴是老子用来形容修道之人所达到的程度。无极是易经里的常用术语,直接表达“道”,如“太极生两仪”中的太极就是指宇宙世界。

三是原文是“知白守辱”。有学者考证,原文就是两句话而非三句话,原文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后人在研读过程中认为白与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这是没有认真研究《道德经》整部经文的含义,第41章的“大白若辱”就是用白和辱两个概念来进行对比分析,说明白到一定程度变暗淡了,原文用“知白守辱”是可以说得通的。“辱”的本义是农具耕作,引申义还有我们不熟悉的浑浊、污浊、埋没等意思。“知白守辱”的“辱”不是黑而是暗淡的意思。

《论语》中有句话“绘事后素”也有这个意思,大意是画画的时候先把彩色都画上,然后再把白色画上。因为古代画画不是用白色的材料,而是有色的材料,白色没有添加的时候,整幅画暗淡无光,白色画上后,整幅画就鲜活起来。主要说明白色在各种颜色中的重要性。

“知白守辱”主要说明人们做人做事的时候既要懂得杰出、优秀的重要意义,还要明白低调、内敛更具有保护性。白与辱还是度的把握问题,如何才能够做到即使自己真正的“白”起来还能够使自己的光芒不至于让人“羡慕嫉妒恨”。

四是白与黑虽然是完全对立的色彩,但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分析,白与黑都属于色彩特别鲜明的色块,都代表着高调、张扬的风格,不符合老子坚守柔弱、暗淡、低调的思想。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这句话的大意是道可以表现为各种良策,圣人使用这些良策,可以成为君主。所以,完善的体制具有延续性,一脉相承性。《易经》对于道和器有着这样的界定,“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就是指道,形而下就是指涵盖方方面面的策略。“朴”是“复归于朴”的“朴”比喻道。“官长”指代君主。“大制”指最好的制度,“割”指断裂。“大制无割”可以形容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8章通行本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老子《帛书》甲本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雞〈離〉;恒〈德〉不雞〈離〉,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谷);為天下【[浴(谷)】,恒德乃【足】;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貣(忒);德不貣(忒),復歸於无極。楃(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无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中的常德
《道德经》精解第二十八章,常德乃知足
62.《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知雄守雌 阴阳和谐(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品读述杂【28】
《道德经》中的“知雄守雌”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