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十八章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G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废弃了,就会出现仁义。智巧出现了,就会有虚伪产生。家庭不和睦,才能显示出孝慈;G家产生动荡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忠臣。

【释义】1.“大道废,有仁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大道”。其实之前的章节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例如第二章的“功成弗居”是圣人学习“道”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五章讲的是“道”的平等看待众生。第六章讲的还是无私奉献。第七章讲“道”没有私心。第八章讲“道”利万物,而不争。第九章讲不彰显自己的功劳。第十章和第九章差不多。第十六章的包容、大公无私。第十七章的平等对待,任由万物自然生长。综合起来看就是“大道”是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平等对待众生的。所以当所有人都有“大道”这种品质、这种境界时,人人都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人人都能做到“仁义”,所以就没必要再去推崇“仁义”了。也就是说,当“大道”废弃,人们缺乏“仁义”时,才会有人来推崇“仁义”。比如给老人让座这件事,本来这是一种公德心的表现。当“大道”盛行之时,年轻人会自发的为老人让座,老人也会体量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身体可能不舒服之类的,不会强迫年轻人让座。总之大家都有一颗相互理解的心。而当“大道”废弃、大家都不能相互理解时,就有人推崇“仁义”,教导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这样做只是治标不治本,虽然能产生好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不好的作用。这样做让许多老人生出了“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必须的”这种思想。所以就有了许多因为让座出现的冲突。2.“智慧出,有大伪”。比如爱心捐款,本来这是有智慧的人为了帮助困难的人而想出来的方法,却被另一些“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大伪”的人钻空子,从中谋利。3.“六亲不合,有孝慈”。比如舜的父亲、母亲、弟弟多次想杀死他,虽然舜知道这些,但还是原谅了他们。所以只有家庭不和睦时才能体现出“孝”与“慈”这种东西。如果一家人都相互理解、相互爱护,每个人都能做到“孝慈”这样的品德,就体现不出某个人的“孝”或“慈”。换句话说就是,有坏的人才能体现出好人,有好人才能体现出坏人。有黑夜才能体现出白天的明亮、温暖,有白天才能体现出黑夜的神秘、寒凉。如果大家都是好人就不会体现出某个人的“好”。如果大家都是坏人也就不会体现出某个人的“坏”了。4.“G家昏乱,有忠臣”。比如唐朝的郭子仪,南宋的岳飞等。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上下一片祥和,就不好显示出忠臣的存在。就好像我们常说的:只有你真正落魄时,才能看清身边的哪些是真正的朋友,哪些是狐朋狗友。

【延伸】这一章和前面很多章节的都有相同之处。主要还是说两面性,有好必有坏,同样有坏就有好。就像第十一章的“有无相生”一个道理。有“无”才能体现出“有”的存在,有“有”才能体现出“无”的存在,一切都是相应的。第二章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和这一章是一个道理。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有坏的一面才能体现出好的一面,同样要想彰显出好的一面,就必须要有坏的一面才行。所以要想去除“坏”的一面,同时也会去除“好”的一面。这也就是第三章中圣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可见欲”、“使夫智者不敢为”的目的。要想消除动乱,就要同时消除“智巧之士”。要想人人平等、万物和谐,就要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搞特殊、不宣扬、不倡导人该怎样做人、做事。

以上完全是个人愚见,对与不对请各位看官自己去思索、验证。喷与不喷,各位请随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人生在世,懂得用4种思维考虑问题,人生越走越顺
老子《道德经》原文与经典释义(16~20章),建议永久收藏!
道家:返本归真之真法
吕洞宾秘注《道德经》第十八章
管窥《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