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外篇之在宥》11.6

<11.6>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白话>

广成子说:“来!我告诉你。那至道无穷无尽,但人们都以为它有终端;那至道无边无际,但人们都以为它有界限。获得我至道的人,最好的可以成为古皇,最差的可以成为今王;错失我至道的人,最好的还能看见其光耀,最差的就化为尘土了。现在万物都是来自尘土又回归尘土。所以我要离你而去,跨入无穷无尽的领域,遨游于无边无际的旷野。我与日月一起发光,我与天地同样长久。别人朝我而来,我茫然无知啊!别人离我而去,我浑然不觉啊!人最后都会死亡,只有我独自存在啊!”

<解读>

人生活在陆地上,其实并不知道海洋的辽阔,必须真的来到大海上,才能领略它的一望无际。所以我们可以用海来想象“道”,实际上,“道”远比海洋更为无边无际。

文中的“皇”是上古至德之世的领袖,“王”也不失为后代的理想领袖。

错过“道”的人,从虚无来,也向虚无而去。人的生命从表面上看,确实是从“空”中来,向“空”中去。方东美先生(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史上的'东方诗哲' 、现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学八大家之一)曾写过几道诗,其中一首开头是“我自空中来,还向空中去”。不过诗中的“空”是佛教意义的空,“真空妙有”,空不是虚无,而是含有无限的可能性。如道家所说的“无”是无形无状,因此不能赋予任何名称。没有研习道家的人,会以为“无”是消极的,就是虚无主义。我莫名其妙地出现,莫名其妙地活着,最后莫名其妙地走了。这种虚无主义的感受,在生活中的小细节也能窥知一二,譬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所描写的:“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地跟着旋转。”人生就像这样茫茫然。如果不学道家,人从无中来,生命可能以萧条作结,成了虚无主义;学习道家之后,就会明白道之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因此没有什么好忧虑的。《大宗师》中提到:“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那妥善安排我生活的,也将妥善安排我的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庄子认为出生有如小时候离家,死亡有如回家,因此人不必恐惧死亡,只需珍惜自然的生命,安其天年。

“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描写的是有形体的万物,无不来自大地又回归大地。但随后则是专就人的心灵或精神而述。与形体死亡相对的,也许真有一种精神状态是永远存在的,关键在于这样的精神状态,不会像宗教界所谓的“灵魂”一样,自动在人死之后继续存在,而必须经由修炼的过程,才可“得道”。这种修炼过程,可以落实为神仙家或道教的方术,也可以扣紧老子与庄子的思想主旨,将它理解为智慧的觉悟。

人的生命因为能够悟道,才称其为“大”,这是道家思想的关键。人活着时就要以悟道为目标,若未悟道,就会四处追求,好像缺少什么似的;一旦悟道之后,每一刹那都与道合一,每一刹那都是永恒且圆满的,那种快乐也不必特别向任何人述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此,道家强调在今生悟道是十分入世的思想,因为道家不谈来世,人生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就坦然接受,化解所有的烦恼,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在道家看来,儒家强调每天的奋斗,包含修德行善,其实都离开了自己的生命,因为没能让人“自适其适”,而是“适人之适”。

至于死后的世界是否真有不死的灵魂,没有人拿得出信服的证据,也就无法验证。所以道家具有宗教向度,却不必变成一种具体的宗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的境界---从虚静到逍遥
道家智慧的当代价值(上)
道家智慧
郑震:不确定性视阈中的庄子思想
两重天地四个阴阳道家的修行
究竟真实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