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有话说(六)

《孟子有话说》

(六)

作者:王泽仁

原文摘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心得分享:中国的哲学家,非常喜欢用山水来比喻人的德行。老子讲:“上善若水”,他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取水滋养万物而不居功,谦卑处弱而安然自得,所以接近“道”,是“上善”。孔子也喜欢水,他说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动一静是人的两个切面。

孟子继承孔子,认为水有两种:一种是有本之水,一种是无本之水。有本之水,源源不断,永不干涸,遇洼则盈,盈而后进,永不停歇,持之以恒,直入大海。就像人一样,不断的磨砺,不断的精进,不断的提升自我,最后达到人生豁达境界。后世儒家圣人朱熹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本之水即是活水。有根有源,自我净化,源远流长。而无本之水即是死水。死水遇垢则污,遇晴则涸。人如死水则朝不保夕,人处死水之中,则如涸辙之鲋。这都是人生的大祸患。

孟子之所以要讲两种水的特质,关键在于他想要说明人应该做到名实相副。人只有时刻的精进自我,才有可能承载得了外来的声望名利。否则名气越大,死的越惨。孟子说过:“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简单的解释就是:富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这是人之常情。但别人给的富贵,别人随时可以剥夺。只有自己内在的宝贵东西,即德行,是任何人都剥夺不了的。

儒家的另外一位圣人也做过类似的论述,这位圣人就是荀子,他讲到人有四种荣辱:内荣(内在的圆满德行),内辱(内在的恶劣品行),外荣(外在的赞誉),外辱(外在的诋毁)。并认为:君子任何时候都有内荣而无内辱,至于君子获得的是外荣还是外辱,这完全要看社会是“有道”还是“无道”了。君子从来不会去在乎外在的荣辱。所以孟子也讲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一种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有的东西,只要诚心而为,就一定可以得到,比如学识、才能、德行。有的东西,即使去追求,能不能得到不是自己可以把控的,但不管最后是否成功,都要淡然,只要做到无愧于心,至于结果如何,儒家从来不做功利评判的。诸如:爱情、财富、地位。管理学里面也讲到,人会遇到四种事情:直接可控的,间接可控的,可以影响的,不可影响的。所以中国人喜欢这八个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道家的庄子也有过类似的论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全天下人赞扬我,我不觉得高兴;全天下人批评我,我也不觉得沮丧。我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如佛家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关键是做好自己,保持清醒,恒守独立品质。孟子讲:“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每天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实在是太累太辛苦。正所谓:“胁肩谄笑,病于夏畦”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最喜欢的境界。正在努力的去往这方面修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泽仁|人生领悟:《孟子》名言心得
看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什么是“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中华经典名言一百句
成语典故班第十七课 从荀子中的成语,看荀子的主要成就
李承贵 : 王阳明对儒家君子人格内涵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