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均32岁的新石器时代,尧舜真能过百岁吗?学者:这事解释得通

陶寺出土的王权象征物-龙盘

《真知堂上古史系列》

NO.4五帝时代的新猜想-尧舜王朝与大洪水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尚书》记载,帝尧在位百年。帝舜三十岁登庸,辅佐帝尧三十年,在位五十年。由此看来,二位王者均寿命过百。

然而,美国人类学家安捷尔(J.Lawrence Angel)却考证,石器时代人均寿命不过32岁!这点也被中国考古发掘所证明。那么,《尚书》中的尧舜时代是虚构的吗?结合近年来龙山时代考古发掘,我们可以得出全新的结论。

尧舜禹

《史记》中的五帝时代

尧舜,是五帝之二。我们知道五帝,主要来自汉朝司马迁的《史记》。

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早期,三皇五帝的传说早已流行于朝野。所以司马迁才把《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的第一篇写进史册。

学术界一般认为,五帝时代是真实存在过的信史,三皇时代则属于传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五帝曾经存在和生活过的证据。

龙山文化的陶号角

五帝指的是哪位先王呢?五帝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他们分别执政多少年呢?

司马迁是这么说的:

“黄帝是少典之子,他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者十四人,其中最出名的是玄嚣和昌意。

黄帝死后,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

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死后,先是帝挚代立,不久其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

帝尧在位70年后,从民间找到了虞舜。虞舜是昌意的七世孙。

””帝喾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尧立七十年得舜。。。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史记 五帝本纪》

帝尧得舜后,又在位28年才死。尧死后,大舜避帝尧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而天下归心。

三年后,大舜继位,是为帝舜。

“舜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史记 五帝本纪》

以上,就是司马迁版本的五帝时代了。

帝舜

黄帝到帝喾一共多少年,司马迁没有写。但帝尧到帝舜时期,他写得很清楚:

帝尧在位时间九十八年,帝舜在位时间三十九年,再加上避丹朱的三年,一共四十二年。也就是说,尧舜执政时间一共一百四十年!

那么,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更详细的记载来自战国史书《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中记载的五帝

西周之前的中国历史,《竹书纪年》写得比《史记》详细太多了。

《竹书纪年》又称《汲冢纪年》,是西晋时期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fǒu biāo)盗发战国魏王陵时发现的竹简史书。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盖魏国之史书。”《晋书·卷五十一束皙传》

这部史册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代魏国史官所著,保存了很多司马迁没见过的史料。

竹书纪年

关于五帝,今本《竹书纪年》如是说:

“黄帝轩辕氏,一百年,帝陟。

帝颛顼高阳氏,二十而登帝位。七十八年,帝陟。

帝喾高辛氏,六十三年,帝陟。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帝尧陶唐氏,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一百年,帝陟于陶。。。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有虞氏,五十年,帝陟。”今本《竹书纪年》

我们从上可以统计出五帝时代的年份。

黄帝轩辕氏100年,颛顼高阳氏78年,帝喾高辛氏63年,帝挚9年,帝尧陶唐氏100年,空缺期3年,帝舜有虞氏50年。五帝时代共计453年。

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则黄帝时代大致始于4500年-4600年前!这个时期恰好是山东海岱龙山文化开始的时间。

海岱龙山文化陶犬型器

而《尚书 舜典》中,帝尧也是在位70年时从民间找到大舜,试之3年,再过了28年驾崩的。

“二十有八载,帝(尧)乃殂落。”《尚书 舜典》

帝尧时代长达百年当无误。

帝舜在位五十年的记载,也和《尚书 舜典》一样。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尚书 舜典》

所以,《史记》记载的帝舜时代三十九年有误,应该是五十年。

但不管那种说法,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

上古时代的帝王都极其长寿!

黄帝在位一百年驾崩,则寿命最少也当在一百岁以上。

颛顼二十岁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则寿命长达九十八岁。

帝喾登基时岁数不详(一说三十岁),

”昔者帝喾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鬻子.数始》

且颛顼在位时,有“术器作乱,辛侯灭之。”的记载,帝喾为辛侯且能率军作战,三十岁继位还是可信的!所以帝喾在位六十三年,寿命不低于九十三岁。

颛顼、帝喾陵

帝尧就算一出生就被封为唐侯,帝喾驾崩时也十八岁了。

“帝喾高辛氏,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六十三年,帝陟。”《竹书纪年》

再加上其兄挚为帝九年,帝尧即位时最少也二十七岁了。帝尧在位一百年,寿命不低于一百二十七岁

帝舜三十岁被帝尧登庸,试用二年,代帝尧摄政长达二十八年,帝尧死后避让丹朱三年,在位五十年,则寿命当为一百一十三岁。

而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骨,人类平均寿命均极低。男性平均寿命不过33-35岁,女性平均寿命不过29-31岁。

这个结论是美国人类学家安捷尔(J.Lawrence Angel)在1986年发表的。详图如下,出自美国学者韦尔斯的著作《潘多拉的种子-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

这就非常奇怪了。难道我们的五帝都服用了仙丹吗?怎么可以活得这么久?

还有,帝尧在位七十年后已经九十七了,他找到了三十岁的虞舜,再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帝尧之女娥皇,女英到底多少岁呢?

难道大舜娶的是两个老太婆?或者帝尧七八十岁的时候还生了两个女儿?

这事太不可思议了!

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形象

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和尧舜禹时代的冀都

说实话,在深入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之前,笔者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惑了无数中国学人,也是中国上古史不能得到全世界认可的根本原因。

但当我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新的考古发掘资料后,五帝时代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让我们科学的假设一下:

如果我们把五帝不视为一个人,而视为一个朝代最为杰出的君主来看,则

“黄帝朝一百年,颛顼朝七十八年,帝喾朝六十三年,帝尧朝一百年,帝舜朝五十年”,

“五帝乃五朝最著名的君主”,

这种可能性就真的存在了。

帝尧陶唐氏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不一定是亲生女,而是宗室女)嫁给大舜,也变得顺理成章。

冀都-临汾陶寺遗址

那么,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能和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对应吗?还真对的上!

我们来看看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它被多数学者视为帝尧的都城。

遗址面积280万平米,经过碳十四测年,绝对年代是公元前2300-1900年。此地发现了九座大型墓葬,出土了陶龙盘,青铜器,特磬等礼器。

早期王级大墓数以百计的高等级奢侈随葬品,与80%空无一物的平民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现出社会复杂的等级制度、极度的贫富分化甚至阶级对立。《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

陶寺大墓出土的龙盘,礼器

陶寺还出土了最早的朱书文字,并且发现了观象台遗址,恰好和《尚书 尧典》中记载吻合: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 尧典》

陶寺出土朱文陶罐,最早的文字

陶寺所在的位置,也和史料上帝尧都城所在吻合:

《汉书·地理志》记载:“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又师古注引应劭曰:平阳,“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陶寺位于历史上说的河东地区

从4300年前建立到3900年前废弃,陶寺作为冀都长达400余年,经历了尧舜禹时代乃至夏启时期。

“帝尧陶唐氏,元年,帝即位,居冀。

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

帝禹夏后氏,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帝归于冀都。”《竹书纪年》

陶寺观象台遗址复原

太康在夏启死后继位,则没有回到冀都,不久失国于有穷后羿。

“帝太康,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竹书纪年》

后来夏朝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乱政中,直到少康才得以复国,史称“太康失国,少康中兴”

所以,临汾陶寺遗址对应的年代,就是尧舜禹和夏朝初期。

陶寺后期出现的对前期墓葬的毁墓现象,对应的是夏后禹或夏后启取得帝位后,对陶寺前期尧舜诛杀夏禹之父鲧这一行为的报复。

“殛鲧于羽山。”《尚书 舜典》

“禹之父曰鲧。”《史记 夏本纪》

夏朝世系

冀都陶寺,不仅仅是帝尧的都城,也是帝舜和夏朝初年的都城无疑。

在太康失国后,陶寺古城逐渐荒废,夏的政权落入了后羿和寒浊之手,统治中心移到了河南西部偃师二里头附近(斟寻),陶寺因此衰败。

五帝时代的大洪水

我们从《尚书》以及《竹书纪年》的记载可知,尧舜统治的时代约为一百五十年以上。而《尧典》、《舜典》等虞书中的部分文辞可能来自口口相传。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华大地的其他遗址的情况。

大约在临汾陶寺建立的公元前2300年的同时,长江下游兴旺发达的良渚文化突然毁灭了,而黄河下游的海岱龙山文化也受到重创。不久后的200年间,地处平原的河南龙山文化后岗二期类型和造律台(王油坊)类型也消亡了。只有位于山地的陶寺类型和王湾三期类型得以保留下来。

长江中游则是位于山地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得以幸存。

龙山时代文化形势图

如果陶寺对应的是尧舜,王湾三期则可以对应于鲧禹和夏后氏启。而湖北石家河文化则可以对应《尚书》中的三苗。那么,那些消失的文化是因为什么原因消亡的呢?

史料记载,颛顼死后,共工和帝喾高辛氏争夺帝位。

“昔者,共工与高辛争为帝。”《淮南子.原道训》

“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国语.周语下》

壅,就是堵塞的意思,壅防百川,就是用堵口子的方法防止洪水破堤。

堙,是堵塞,庳,是低处。堕高堙庳,就是削平高丘用来堵塞低洼之处。这就是禹之父鲧的治水法!

我们从这里可知,帝喾时期极有可能是发生了大洪水。否则,共工氏也不用去堵塞河流,危害天下了。

而战国时期还有更早的“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造成大洪水”的记载: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

“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文子.上义》

从这些史料来看,不管是颛顼时期还是帝喾时期,“上古时代,华夏大地发生了大洪水,且洪水一直延续到尧舜时期”是没有疑问的: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 尧典》

洪水把天下分割成了十二洲。这个洲是指被洪水分割包围的陆地。

等到大禹治水成功后,洪水退去,十二洲于是变成了九洲。九洲后来讹成九州。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尚书 舜典》

“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尚书 禹贡》

《尚书 禹贡》之九州图

对照长江下游发达的良渚文化古国在4300年前(临汾陶寺建城之时)突然毁灭的事实,以及黄河下游的海岱龙山文化类型突然发生的大规模衰退的现象,加上同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后岗二期类型(前2780-前2100年)和王油坊类型(前2580-前2140年)在这段时间内消亡的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公元前4300年-4100年前,中华大地确实洪水泛滥!陶寺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则是幸存的龙山文化!

造律台文化出土的大型陶水管

小结

大约43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多雨季,经常发生大洪水!

洪水使得本来位于领先的长江下游良渚文明和黄河下游海岱龙山文化(少昊古国)或消亡或衰退。曾经强大的后岗二期文化(颛顼古国)和王油坊文化(帝喾古国)也陷入低谷,而位于山西的临汾陶寺文化(帝尧古国)得以兴起,并形成了号令陶寺和河南王湾三期文化(夏后氏)的帝舜有虞氏古国和夏朝。

王湾三期文化出土的大型镂空陶器座

经过尧舜禹时期长期治理水患,再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大约4100年后大禹治水成功。

以大禹为代表的王湾三期王城岗类型全面取代了三苗的石家河文化,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七旬,有苗格。”《尚书 大禹谟》

基本形成了以山西,河南,湖北为核心地区的古中国。

大禹死后,其子夏启携治水之功和征服三苗之武力,成功的取得了帝位,建立了家天下的夏朝。

参考资料:

《尚书》《列子》《国语》《淮南子》《文子》

《鬻子》《竹书纪年》《大戴礼记》《史记》《晋书》

《陶寺文化研究》

《王湾三期文化研究》

《王湾三期与后岗二期文化比较》

《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初论》

《谈海岱地区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的文明进程》

《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

《潘多拉的种子 -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尧舜禹的背景这么大,果然不是一般人!
古史新辨 – 国学网
贤明的五帝,复杂的关系,一张图理清他们的关系。
商周之战的谜底,竟是尧舜禹的弥天大谎?
五帝时代都城到底在哪?除了陶寺都是谜!学者:此文或能指明方向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排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