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衰比肾虚更可怕!!!

西医脾,作为人体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占全身1/4的淋巴组织,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脾对人体的重要。

中医脾,在五行中属土,土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脾在人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又被称之为“后天之本”,脾当然就成了最重要的,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

微信号:hkyqf10

跟我养生,不养医生 


 


脾的生理功能  



1.  脾主运化

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医原》)。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有以下三个过程:

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

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

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

概言之,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首先,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然后,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饮食先人于胃,俟脾胃运化,其精微上输于肺,肺气传布各所当人之脏,浊气下人大小肠,是脾胃为分金炉也”(《医权初编》)。总之,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脾所主,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在养生防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人体则气血充足,反之则气血亏虚。

(2)运化水湿: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故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脾主生血统血  



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

 

(1)脾主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故张景岳说:“血……,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景岳全书·血证》)。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若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出现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

 

(2)脾主统血:“脾统诸经之血”(《名医汇粹》),“人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沈注金匮要略·卷十六》)。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作用来实现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摄血;气旺则固摄作用亦强,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现象。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化源不足,则气血虚亏,气虚则统摄无权,血离脉道,从而导致出血。即“脾统血者,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也”(《医碥·血》)。

但脾之统血与脾阳也有密切关系。“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因脾失健运,阳气虚衰,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导致出血者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

脾不仅能够生血,而且还能摄血,具有生血统血的双重功能。

 

 脾的生理功能主升清  

 

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

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脾主升清”。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主升与胃气主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完成饮食物之消化吸收和输布。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脾气之升可以维持内脏位置之恒定而不下垂。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充盛,人体的生机盎然。同时,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如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眩晕、泄泻等症状。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

 

 脾虚的症状  

 

虽然说,脾虚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却还是有许多人是不知道脾虚的表现症状的。因此,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了解。

1、肥胖或者消瘦

脾主肌肉,应该当脾虚的时候,人会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并且汗多、气短。另外会出现眼皮沉重或者是抬不起来的情况,且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2、便秘或者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3、咳嗽出痰,舌苔淡红色

胃部隐隐作痛时总有胀闷感,一咳嗽就出痰,胸部像堵着什么东西似的不舒服,舌苔呈现淡红色。

这种症状属于脾虚挟湿型脾胃疾病,平时不注意保暖,加上缺少运动和心情不佳等情况,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4、白带过多或者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

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5、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

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6、胃部不规律胀痛

一连黑白颠倒地“奋战”了一个多月,总算能喘口气时,却突然连着腹泻起来,身体疲惫得没有力气,胃部不规律地一阵阵胀痛,还总是恶心想吐。

这种症状属寒湿困脾型脾胃疾病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人体的气机运行受阻,影响到脾胃,导致中气不足,出现精力不支,食后腹部胀满;另外,好吃辛辣,往往也会引起内热,加重其体内的湿气。

7、头昏脑涨的症状

一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昏脑涨,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这种症状大多属于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


 经络健脾祛湿法常用穴  

 

1.血海穴

取穴方法: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群,肌肉群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及肌肉关节疼痛等病症的主要穴位。

2.丰隆穴

取穴方法: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 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功效: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运化失司、水湿停滞,聚而成痰,化生百病。丰隆穴是临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3.阴陵泉穴

取穴方法: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块突起的骨头,它是胫骨,顺着胫骨的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个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功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它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能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

4.中脘穴

取穴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寸处,即一个横掌的距离。

 

功效: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5.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除湿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6.承山穴

取穴方法:稍稍用力踮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功效:承山穴是人体最有效的祛湿要穴,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有些人轻轻一按自己的承山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表明体内有湿。

7.天枢穴

取穴方法:取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两边两寸处。

 

功效:天枢穴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按摩此穴可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

8.合谷穴

取穴方法: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就在其中。

 

功效: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人人脾胃都有问题?夏季调理正当时
一款健脾养胃茶,脾胃养好了“百病除”,让脾虚绕道走
女人健脾有绝招 中医献出杀手锏
专家视点:补气血关键——养脾胃
全民皆脾虚!四种健脾中成药,各有妙处
顺应天时以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