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14岁女孩千字遗书,给家庭教育的五条警示,少堵多疏缓解孩子压力

听说这个悲伤的故事,是偶然间听一熟悉的大爷聊天时提起,说“这个小丫头真是太懂事了,身前身后事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看父母把孩子都逼到什么份上,后悔也来不及了”。震惊之余,专门查了一下这个新闻,没查到准确详细的新闻报道,更多的是关于事件的描述和遗书的转发,从遗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孩子对父母满腔的怨愤和控诉,孩子终于说出心里话而放松解脱时的快感,孩子内心深处的孤单和寂寞,孩子对老师、朋友情谊的珍惜,看完遗书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在叹息一个花一样的孩子以一种极为悲壮方式离开的同时,不禁让我们深思,究竟是什么把孩子推向了人生的不归路?

通过遗书可以看出孩子懂事、有爱心,成绩拔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但在过度追求成绩、使用过时教育理念、高压家庭氛围等重压下一压再压,而家庭疏导、父母疏导、孩子自主疏导等释压渠道不断被堵塞,最终堆薪聚火,把孩子推向深渊。

  • 过度追求成绩,挫伤孩子积极性,形成学习压力。

孩子自开始,就认为父母爱成绩多于爱自己,对父母执着于成绩非常不满,且耿耿于怀。比如文中提到“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后边的话则清楚的表达了,为达到父母理想中成绩,付出了艰辛的身心努力,且潜意识认为这种努力状态是不可能完成新学年父母成绩要求的。“你们口中美好的小学,轻松的预备,快乐的初一,我都是玩命扛下来的,哪还敢奢望什么魔鬼初二初三”,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为了成绩,孩子玩命的努力,才勉强达到父母要求,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已经在厌学和焦虑的路上渐行渐远。父母虽然极端关注孩子学习情况,“以女儿成绩为傲”、“晚上失眠”、“乱发脾气”等都是具体表现,但是关注点却主要是在成绩上,为了成绩一味的施加压力,殊不知过了一定度后,施加的每一分压力都变成了勒紧孩子头上的一道道绳索。“中国人爱说小孩疯掉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可明明是家长把成绩看得太重”点出了孩子压力的根源。

  • 沿用过时教育理念,带给孩子刻骨痛苦,蓄积负能量。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沿用了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经验,比如“我们在你们这个岁数是没有怎么怎么样,所以现在才怎么怎么样,因此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信奉“严格出孝子”,把复杂学习简单化“美好的小学,轻松的预备,快乐的初一”,所有这些教育理念导致了一系列的简单、机械、粗暴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给孩子形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打在背上还行,被皮带或电线抽时腿上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是双臂,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让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为什么孩子把身体伤害、言语伤害、人格伤害都描述的这么仔细,因为这些教育方式给孩子带去了刻骨的痛苦。可悲的是,父母却并“不知道自己错了,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未来更不可能知道”,显然孩子不认同这种教育方式,她反抗过,但被镇压下去了,最终认命了,“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孩子、父母都为错误的教育方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倒是汇聚成各种负能量在孩子身上堆积。

  • 营造高压紧张家庭氛围,家庭释压渠道被堵塞,持续蓄积负能量。

孩子忙完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也得不到温暖,听着“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躺在床上接着听从主卧传来的谩骂声,剩下的时间用来回味一天的难过”心里非常疲惫和痛苦。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很有爱心,很有责任感的孩子,但就是这么一个乖巧、伶俐的孩子,对父母同样很有爱,但这些爱明显被高压、专制家庭环境和压抑、紧张、缺乏关爱的家庭氛围所消磨和吞噬,所以她对父母的爱以一种矛盾的形式呈现,心里是热的但是态度却是冷漠的,比如“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既然都受不了彼此,不如我们各退一步”“别过来烦我”,说明对家庭环境的极端不满;同时又流露出关心关爱父母的举动,比如“爱护你们的肺和心脏”“家庭会富裕起来”“平时没有打打球挺好”“别整天去那种地方旅游被人家骗钱”“诚心诚意祝你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少加班少熬夜”;还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也不能完全怪我,我真的尽力了,实在受不了了”;在最后还在努力去尽一份家庭责任,比如“不会赖在家里把房子变成凶宅的”“把奶奶接过来一起住吧”。在营造家庭氛围上,父母有严重缺失的,没有把家庭环境营造成孩子温暖的港湾,反倒是变成了进一步蓄积负面情绪的牢笼。

  • 父母人设崩塌,孩子心理上疏远父母,父母疏导释压渠道被堵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最佳引导者,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首先的求助人,但是父母的表现却让孩子失望了。在言行举止上表里不一,宽以待人、严于律孩子,“在人前彬彬有礼,来了电话时语气礼貌又文明,在人后让孩子“承受了最肮脏的辱骂”,不仅没有变成孩子的良师益友,反倒是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怀疑,从心里没有认同感,变成了督促学习的陌生人。父母没有尽心尽力的去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而是以长辈姿态“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指着鼻子骂读书或写功课”的孩子,把孩子当成“出气桶”,言行举止让孩子心理十分反感,敢怒而不敢言。

  • 把孩子当附庸,孩子自主性被剥夺,自我疏导释压渠道被堵塞。

女孩已经14岁了,正处于青春期,个人意识快速觉醒,但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以居高临下、包管一切的态度对待孩子,“担心抄人作业,担心不交作业,担心背着玩电子产品,担心花钱买喜欢的东西”,抱着为你好的态度给孩子报班“羽毛球课”,不关注孩子心理过程和感受,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让孩子有事不愿意说,说了也不管用,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乃至在沉默中离开。

在最后,我们附上孩子的遗书全文,以此纪念孩子。

(14岁坠楼少女的遗书全文)

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想想也没什么,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你们心目中的完美女儿太优秀,我达不到。

开学就是初二了,你们口中美好的小学,轻松的预备,快乐的初一,我都是玩命扛下来的,哪还敢奢望什么魔鬼初二初三,也没有什么好可惜好难过的,是你们说不指望我的,我相信你们,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严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在人前彬彬有礼,来了电话时语气礼貌又文明,在人后我承受了你们口中最肮脏的辱骂,气撒出来了,你们开心了,我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也没什么不是吗?

人生比的不是长短,是价值。我知道许多你们不知道的事,为世界也做出过微薄的贡献,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打在背上还行,被皮带或电线抽时腿上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是双臂,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让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还说的冠冕堂皇,最后是耍泼妇,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骂或被打,躺在床上接着听从主卧传来的谩骂声,剩下的时间用来回味一天的难过,中国人爱说小孩疯掉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可明明是家长把成绩看得太重,先来明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错了,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未来更不可能知道,孩子喜欢的玩耍方式一直在变,我们满意的作业量一直在改,流传下来的却是上一辈的那句“我们在你们这个岁数是没有怎么怎么样,所以现在才怎么怎么样,因此你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但凡你真的认识到自己的差,都没脸说出这种话,但凡你在这方面有一点基因,我们都不会这样。

这年头就是这么怪,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的人永远有资格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在读书或写功课的人,不为别的,就因为人家是长辈。是我太懦弱了,不敢面对下一次语文六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和英语八十几分,我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辈子做尽了别人的出气桶,但还是有些对不起的人的,自然不是你们,为了他们,我又意外挺过了初一,的确是意料之外。

既然都受不了彼此,不如我们各退一步,我消失了也不错啊!我不怕,我不气你们,爱护你们的肺和心脏,不缩短你们的寿命了,你们不适合养女儿,或许儿子承受能力更好。

也不能完全怪我,我真的尽力了,实在受不了了,这蛮好,不用担心我抄人作业了,我作业不用交了,也不用担心我某某时间背着你们玩电子产品,花钱买我喜欢的东西。

为人大气,我给你们想要的东西,桌子上是我能拿得出手所有的现金,你说压岁钱统一给我三万,我不要了,手机也不要了,全归你,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给保险金,有的话最好,少了一个败家子,家庭会富裕起来,微信的钱全给你们了,自己看着分,我课都上完了,那羽毛球课叫你们别买你们偏不听,那个课好像成年人也能上,你们趁着暑假去听掉,平时没有打打球挺好,我不会赖在家里把房子变成凶宅的放心,把奶奶接过来一起住吧,别整天去那种地方旅游被人家骗钱。

诚心诚意祝你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少加班少熬夜,别过来烦我,桌子上那张蓝色的卡是我们学校的借书卡,我借了学校三本书:《创业史》、《红岩》、《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定要帮我还掉,麻烦跟老师说声谢谢,记得用我的零花钱给小朋友买棒棒糖,珍珠棒的牌子好。

房间里的东西她们有喜欢的一律随便拿。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要毁了她的童年,其余一切顺其自然,你们已经毁了我,也毁了江XX,请好好待她的弟弟吧。请收手这种伤害,这并不威风。

你们把我们想得太坚强了,反省这件事就留给岁月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一位高中学生的遗书中看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
12岁女孩留遗书:盼父母复婚,请听一听孩子的呼声
学习与分数,谁比谁大?
10岁女童录视频后服毒自杀:现在都输不起的孩子,将来也赢不了
“孩子不急父母急”,父母的焦虑转嫁,只会带给孩子更大的阻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