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有余力补上道德课——《论语》学习484-485
 

子张篇第十九·一三(484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钱穆译子夏说:“仕者有余力宜从学。学者有余力宜从仕。”

杨伯峻译子夏说:“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傅佩荣译】子夏说:“从政之后,行有余力,就该学习;学习之后,深有心得,就该从政。”

优,充足,有余力。

优不是优秀的意思,本章并不是说做官做得好就去学习,学习做得好就去做官。优是指有余力的意思,是说做官有余力后,继续去学习,加强对为政的帮助;学习有余力后,就去做官,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今天的情况不一样了,一般人学习之后就去就业,从政做官仅仅是一种选择,其它选择的余地更大。或者可以这样说,学得好的工作选择的机会就多一些,学得不太好的相对选择就少一些。如果把仕当作就业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行有余力,则会去学习,如进修、深造、自学之类。人们学习之后,都会找一份工作,或养家糊口,或实现人生理想,好像还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人可以一直不断地学习,但就业工作成了不二选择,不论有余力或没有余力。

现在我们可以不纠结于本章所表达的思想,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每个人(不限学生,包括企业职员或国家工作人员等)可以拓展一下学习、工作思路,利用闲暇时间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寻找除职业以外的第二爱好,如音乐、诗词、绘画、运动等,以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片刻心灵的放松,找到另外一种快乐。当然学习深造无可厚非,人们都需要不断地进步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这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道德修养的学习。

人随着年龄慢慢长大,看问题越来越深入,变得越来越会思考,这是思想越来越成熟的标志。这个时候,加强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很有必要,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22》)他说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十、五十的年纪还没有什么好的名望,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敬重的了。好的名望不单是事业上的成就,更是指德行修养上的提高。孔子也说:“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26》)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这个人真的没什么希望了,都是讲学习道德修养的重要。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朱熹四十为成德之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如果还不懂得宽容,如果还不懂得厚道,如果还不懂得善良的话,赶紧把多余的精力拿过来,认认真真地把道德修养课去补上。

 

子张篇第十九·一四(485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钱穆译子游说:“丧礼只要极尽到遭丧者之哀情便够了。”

杨伯峻译子游说:“居丧,充分表现了他的悲哀也就够了。”

【傅佩荣译】子游说:“居丧时,充分表现悲戚就可以了。”

致,同至,极,尽。止,处,达到。致乎哀而止,意思是不宜因过度悲伤而危及身心。

像对待居丧这一点,只有充分表现出哀伤就够了,儒家还是比较中肯平和的,不虚伪,不做作。

在《礼·祭统》中,“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丧则观其哀也,古代对丧礼十分重视,居丧时要看子女是不是极尽哀伤,所以对哀伤有个尺度的考量。但孔子一直认为,对居丧只要哀戚就够了。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26》)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论语·子张1》)都是说居丧时表现出哀伤就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子张19-13
《论语》这几句,你读对了么?
论语日课485丨学习不是敲门砖,而是伴随终身的利器
学有余力
读书笔记:《论语》
论语启示录439:书要读进人肚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