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变化 品奇妙 悟形象 ——我看黄莺老师执教《巨人的花园》

【按】今明两天“雾都大讲堂”在树人景瑞举行,主办方邀请了四个名师团队(何捷老师、冯栎钧老师、薛法根老师、吴勇老师)进行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课例展示及讲座。小彭老师今天在现场听了,明天会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在观课的同时记录、思考,这两天也会推几篇我自己的思考。为了避免侵权,实录会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我认为看课需要三种视角,也需要客观的态度。所以,如果有不当之处也请大家提出来交流。

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这个词,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操作,可能很多老师还是比较迷茫的。从个人实践来看,个人认为单元整体教学的操作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将单元目标进行细化和层级划分,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第二,将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和要求融入到单元课文教学中;第三,重构单元内容,创造性地教、扶、放。

四下八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语文要素有三个关键词:童话、奇妙、形象。从今天何捷老师团队的展示课与说课来看,这个单元他们采用的应该是第一种方法。从呈现的效果来看,还是挺不错的。今天以黄莺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谈一谈。

整节课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变化”,这节课抓住了两个“变化”。

1. 花园的变化

在这个故事中,花园发生了两次变化:一是生机勃勃的花园变得荒芜,二是荒芜的花园恢复生机。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感受最初花园的样子——美丽、生机勃勃;再让学生读孩子走后的花园,了解花园的变化——凄凉、荒芜、毫无生机;最后读花园最后的样子——恢复生机、成为乐园。

引导学生通过花园的变化感受花园的奇妙,仿佛这个花园式充满灵性的。

师:这座花园的奇妙究竟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孩子走了,花不开了,孩子们来了就开了花,结了果。变成了可爱的大花园。

2. 巨人的变化

言为心声,物为人言。花园的变化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巨人的变化。在寻找巨人变化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感受最初的巨人——狂妄、自私。而后出示最后巨人的言行,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变化后的巨人——温柔、和善。

两次变化的对比引发了读者的内心冲突:花园变化了,因为巨人变化了,为什么巨人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老师抓住这一内心冲突,鼓励学生回到文本寻找原因,找寻关键人物、关键事件。通过朗读、想象等,设身处地体会巨人的变化,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升华提问,老师问是什么创造了奇迹,很考验学生的习得。学生的思考还是聚焦在孩子身上,其实巨人的变化也是创造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中的真善美,在本节课是有体现的,但是如何让学生体味,可能还需要思考。我在想,如果在板书上加上花园的变化——巨人的变化——孩子的参与这几者的关系,让板书既有方法又有内容,会不会更有利于实现本课主题的升华呢?

这节课无论作为一节家常课还是公开课,我觉得还是挺值得学习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体会童话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笔记|《巨人的花园》听课
统编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学历案设计
【课例分享】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唐玮丽《巨人的花园》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想——统编本教材解读第958篇
净化我们的心灵——听《巨人的花园》有感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读(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