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备课手记|三上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手”和一篇习作构成。单元人文主题是发现生活之美,语文要素是“留心观察”。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的名言为整个单元奠定了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之美的感情基调。从去外祖父家途中遇到的翠鸟,到在金色草地上发现蒲公英的秘密,到观察我家的小狗,再到观察故乡的杨梅。整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观察为方法,文字为载体,展现了生活中的场景之美、动物之美、植物之美。多维度的美,正是告诉学生: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

四篇课文都以第一人称描写了“我”观察到的美。《搭船的鸟》记录了“我”在旅途中观察到的美,既有环境之美,又有翠鸟外形和动作之美,既调动了视觉,也调动了听觉,展现了“我”的细致观察。《金色的草地》写了因为我的一个发现而引发疑惑,因为疑惑而进行细致观察,从而发现了蒲公英开花的有趣秘密。习作例文《我的小狗》记录了“我”与小狗“王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的几件典型事件,写出小狗的淘气可爱,这样的描写同样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我爱故乡的杨梅》属于典型的连续观察,从形状、颜色变化、味道等方面展现了多维的观察角度。还有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提示,无不都在告诉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之美,观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观察,可以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还可以调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

二、教学规划建议

本单元是统编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其中,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观察对象都是动物,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对象对象都是植物。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

两篇精读课文课后安排的生字词较少,可以进行集中学习,开启单元学习之旅。《搭船的鸟》一文既有对动物的观察,又有对场景的观察,所以放在第一课学习为宜。接着,按照动物类、植物类文本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明确观察目的不同,观察条件不同,观察方法也不相同,从而建构起多类别的观察方法。在学习不同观察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身边事物,进行小练笔练习。

最后,运用本单元习得的观察方法,选择一种事物或者场景进行观察,完成单元习作。考虑到有些学生描写的对象可能需要连续观察,所以建议在本单元学习之初就让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三、核心任务设计

从上面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解读可以看出,这个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学习内容指出: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这个单元的选文与课程标准所提示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从语文要素的定位来看,目标比较一致。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之美,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文字的美丽,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观察意识,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的独特感受。

所以,这个单元要理解的大概念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本,形成观察意识,迁移表达。由此,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一)单元目标

1. 认识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2. 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习得基本的观察方法。

3. 能够运用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者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单元情境及任务分解

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单元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2. 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读课题,感知单元特点

1. 看目录,读课题

2. 比较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的编排,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单元有习作例文,是一个习作单元。

3.学习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观察。

板块二 观察字音字形,感受字词之美

1. 出示词语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鹦鹉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窗前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一本正经 绒毛 假装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起床

(1)自由读

(2)抽小老师带读

(3)生交流易错点,师补充

(4)学习多音字“啦”

2. 小组合作,将词语分分类,梳理易错点

3.  小组展示成果

板块三 聚焦“观察”,初谈印象

1. 关于“观察”,我们可以怎样观察?(二年级科学有学过观察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2. 抽生交流,师梳理要点,形成单元学习前学情检测。

3. 认真观察字形,书写词语。

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 通过寻找描写翠鸟的语句,感受“我”对翠鸟外形、动作的观察。

2. 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生听,感受画面

2.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3. 抽生读,检查字词

4. 默读课文,思考:“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

第1自然段:“我”在船上观察的雨天

第2自然段:“我”观察了翠鸟的外形

第4自然段:“我”观察了翠鸟捕鱼的样子。

板块二 聚焦翠鸟外形,感受细致观察

1.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翠鸟的外形?

羽毛、翅膀、嘴。先写了翠鸟的整体,然后写了翠鸟某些部分的特点。

2. 读句子,抓特点,想画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读句子,找出描写外形的形容词,你有什么发现?

翠绿、蓝色、红色: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语。

(2)为什么作者只写翠鸟的颜色?

预设:翠鸟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彩色的美丽小鸟”,美丽的重要原因在于颜色之美。

(3)结合插图,再读句子,读出翠鸟的美丽。

3. 小结

要着重观察某件事物的外形,我们可以使用“照相机”,如果想观察某一个局部,我们可以使用“照相机”的“聚焦”功能。一部“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到局部细致观察。

板块三 聚焦翠鸟动作,感受细致观察

1. 自由读第4自然段,圈画动词。

2. 请生交流,指导朗读。

3. 交流这些动词带给你的感受。(翠鸟捕鱼的动作十分敏捷)

4. 加上手部动作再读本段,感受翠鸟捕鱼的敏捷。

5. 小结

要观察动态的画面,我们可以使用“照相机”的“录像”功能,把这段画面录下来,然后放慢画面,把关键的动作记录下来。一部“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连续细致观察。

板块四 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 正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所以才能把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写得非常清楚。除此之外,作者还观察了别的什么?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2.为什么以《搭船的鸟》为题,而不直接以“翠鸟”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3.观看视频,再读课文,感受文字描写的画面。

4.出示变色龙在沙漠中行走的视频,选择“照相机”的“聚焦”功能或者“录像”功能,进行细致观察,将变色龙的外形或者行走的动作写出来。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小狗的淘气可爱。

2. 学习适当添加自己的想法,让细致的观察更有代入感。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开课:《搭船的鸟》写了“我”在回外祖父家中偶遇的一只翠鸟,作者主要抓住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来写。同样是写动物,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习作例文写了小狗的什么特点?(淘气可爱)

板块二 默读课文,感受细致观察

1.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习作例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王子”的淘气可爱?请你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 交流汇报

(1)从哪些方面写了“王子”的淘气可爱

学“狗”字时叫得最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意思;喜欢同火车赛跑。

(2)分享语句,感受细致观察

我教过“王子”认字,课时它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不过它倒是挺爱上课的。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它喜欢哼哼叫何汪汪叫。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

(3)小结

我们与某个事物朝夕相处,当我们要寻找一些写作素材时,就可以启用“照相机”的“回放”功能,帮助我们回忆点滴,细致观察。

3. 比较,感受表达的不同点

出示:

我教过“王子”认字,课时它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不过它倒是挺爱上课的。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1)自由读,关注标红的语句

(2)说说你的发现

作者除了写“王子”的表现之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法。

4. 梳理总结:与上节课学习的《搭船的鸟》相比,这篇课文在写法或者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板块三 迁移写法,修改练笔

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再次观看变色龙在沙漠中行走的视频,修改之前的小练笔,注意可以在恰当的地方加上自己的想法。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 能对一种植物、动物或场景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并与他人交流。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复习导入

1. 《搭船的鸟》写得很生动,为什么?

作者观察细致,观察的对象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景物是翠鸟,次要的景物有船夫,雨点。

2. 之前学习观察了动物,那观察植物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修改课题

1. 师范读课文,生跟读

2. 生自读课文,思考:金色的草地是______。

3. 交流,修改课题

金色的草地是________。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是我们玩耍的田地。

板块三 精读课文,学习细致观察

1. 学习关于草地的描写

(1)哪一段写出了草地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默读第3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2。

早上,草地是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_。

中午,草地是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_。

傍晚,草地是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_。

(2)交流

(3)这片会变化的草地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预设:奇妙,美丽,不断变化,给人带来快乐

2. 学习关于人的描写

(1)《搭船的鸟》一文中的观察对象有主次之分,这篇课文的观察对象有没有主次之分?

主要对象:蒲公英

次要对象:人

(2)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感受

①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画任务的动作,说说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仿佛看到他们玩耍的情景;蒲公英的绒毛飘落非常美丽;“我”和伙伴在草地上奔跑的欢乐……

②这些次要的人物和蒲公英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有关系。正是因为有会变化的蒲公英,才有这片金色的草地,才有我们欢乐玩耍的样子。

(3)小结

写作时,主次事物之间要有联系。有变化的事物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写蒲公英,是关注到时间的变化,写两个小朋友,关注到了动作的变化。仔细观察,用不同的镜头拍摄,观察的效果就不一样。

3. 再读2、3自然段

4. 因为有了这片草地,因为有了蒲公英,所以我们才拥有了童年的快乐。齐读第4自然段。

板块三 对比阅读,习得观察方法

1.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东西的变化。对比《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小结:要想描写一种事物的变化,我们就需要运用相机照相和录像,借助存储功能,进行长时间持续的观察和比较。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完成表格,知道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对植物进行连续而细致的观察。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之前学习《金色的草地》,我们知道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对植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那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植物呢?相信《我爱故乡的杨梅》一定会带给你新的启发。

2. 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故乡的杨梅。

3. 交流汇报

预设:从外形、颜色、味道等三个方面写了故乡的杨梅。

板块二 精读课文,学习观察

1.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杨梅外形、颜色、味道的哪些特点?提炼信息,完成文后表格。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展评,指导朗读

形状: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颜色: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而是因为太红了,看上去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味道: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4. 除了这些,作者还写了什么?

预设:杨梅生长的场景。

5. 小结

观察植物,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不同感官进行连续而细致的观察,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场景描写。

板块三 写法迁移

1. 师给每生发一个橘子,调动不同感官观察。抽生交流。

2. 10分钟片段素描练笔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1. 利用学习的观察方法选择一种植物、动物或场景进行观察,并用文字写下来。

2. 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 初说观察

1.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 交流:最近,你观察了什么?

3.师生分享,师相机回顾观察方法

·观察时要细致一些(聚焦功能)

·调动不同感官观察(想象配音)

·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存储功能)

板块二 引导写观察

1. 出示教材图片,抽生选择一幅图片说,师指导

2. 初次习作

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3. 把自己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交流你的观察所得和观察方法

板块三 修改习作

1. 针对学生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要突出观察所得

2. 修改习作

3. 展示交流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三上五单元试教反思
写作论坛 | ​宋道晔: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下)
读懂表达共性,理解写作奥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依纲扣本 用足教材 提升能力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建议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读写结合”的类型和操作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五《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