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墨小语|知行合一 向光而行——听张老师讲座有感

很惊喜,开学第一次培训就听到张老师的讲座;很触动,以小见大,以生活琐事知教育真谛,这是常识的回归;很受用,一个理念,一套资源,一种方法。聆听张老师关于2022年新课标的讲座,仿佛经历了一次身心的洗礼,柔和却富有力量。

1. 观念的革新

观念的革新虽然改变的只是对事物的认识,但观念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因此,面对新事物的到来,理念的革新很重要。

假期中,多位语文课程标准编写专家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解读讲座,其中崔允漷教授和郭华教授都提到了“人”和“课程”,这意味着,课程育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新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如何培养,首先就需要转变育人观念,要在全学科视角去审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将这种价值通过我们的教学传递了学生。

2. 方法的探索

有了观念的革新,我们可以慢一点,迈着小步子往前走,探索实践的方法。重庆小语从提出“单元整体备课”到逐步实践,初具成果,经历了6年时间。我很庆幸,自己成为探索道路上的一员。

还记得参与三年级上册八单元微课研发的过程中,在设计《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一课时,设计了5稿,始终想不到最佳的习作支架和提升点。后来,教研员转来张老师的意见:记住四个字,“儿童立场”,想想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可能写什么,学生能听懂什么。“儿童立场”四个字仿佛一下子启发了我,于是我将所有失去原本特征的动物组合在一片森林里,加上动画、配音,所有的动物仿佛活了起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支架的搭建上,也沿用本单元的表格支架,开发出“特点变了,生活变了”这一下位支架,指引学生的思维。那之后 ,“儿童立场”四个字刻在我的脑海中,我也努力在我的课堂上去实践它,丰富它。

张老师在讲座中强调,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有效解决问题的综合力和胜任力,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要和真实的生活相链接,我们的教学、评价都应该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素养立意的时代,我们更要把握语文内容的结构性,把握年级、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层次,只有在自己脑海中建立逻辑,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逻辑;其次,要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学生在综合化的情境多元实践,获得综合性的能力;最后,要尝试评价方式的转变,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一体化实践,以评促改。

用观念指引实践,探索实践方法,便是实践新理念的最佳方式。

3. 理论的建构

重庆小语从最初提出“儿童立场 系统思维”,到现在“课程育人 儿童立场 系统思维 积极语用”,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理论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用理念指引我们的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经验丰盈理论,实现理论的意义建构,这是人实现终身学习的循环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还在继续,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也已悄然开启,如何顺利实现从单元整体教学到学习任务群的过渡,我想,还得从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抓起,只有以充分的实践完成理论建构,才能帮助自己顺利踏上新一段征途。

张老师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的教育同样如此。2022年版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教育的新征程已经到来,唯有知行合一,向光而行,我们的征途才会熠熠生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崧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支点在哪里》讲座精要
暑假培训小结
做理论与实践的架桥人
最有效的教学是“知行结合”
又一波结构化答题模板,听说会考到哟
我们应当有的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