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葛中学理化生教研组主体探究学习策略

西葛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主体探究学习策略

一.探究学习的内涵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学生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即观察、模仿、阅读、听课(讲)、尝试(实验操作)、训练、反思、体验、领悟、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合作、创新,是新时代的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这是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需要。

二.我主体探究学习模式

全教会上讲话指出:“学校和教师在精心培养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激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己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理化生实验教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实验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一定会发挥出来。

主体探究学习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我校新课标下的理化生课堂的主体探究学习,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实践,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的“主体探究”其策略是“创设情境、激趣设疑,——引导猜想、设计方案——分做合作实验探究——交流归纳、发现规律——应用延伸、探索新问题”。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1、提出问题阶段: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自主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设置处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难,构成问题情境,引起学习的悬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针对不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挂图、投影、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事实,生活实际简明扼要地引入新课,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 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确定探索问题时,我认为在内容、方式、方法和探索的程度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宜小不宜大。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渗透这样的意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要以“问题的提出”为前提,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意味着点燃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2、猜想和设计方案阶段:启发学生针对的发现问题自主提出猜想和假设,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思路,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初中理化生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猜想不是“空想”,是在掌握了一定信息资料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大胆的批判精神所进行的创新性行为,猜想的验证必须设计正确的方案,进行适当的实验,收集信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激发自主探究的内容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发现、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初步的设想、假设。

猜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化,使实验有了明确的目标,纯化了实验动机。产生悬念,强化动机。启发直觉思维。因此,当问题不够具体、不足以激发和维持实验动机的时应更多地运用猜想。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猜想可能与正确的结果不一致,甚至差之千里或毫不相干,教师也不能否定,而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至少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发展本来就是如此,充满曲折和荆棘,要让学生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社会规律的艰辛过程。

如 “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在学生已获得浸在液体中物体受浮力的认知后,师质疑: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学生就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体积、浸在液体中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很多因素有关,引出研讨课题。

假设和猜想作为铺垫,有了前面筛选出来的猜想,学生便跃跃欲试,他们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必须通过实验途径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如果立即让学生去设计验证的话,学生往往会面对眼前的器材感到茫然,可能出现思维的断层,有的学生草率地应付过去,到时人云亦云,事倍功半,课堂效率低下。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这时教师又要发挥的作用了。点拨一下,并把实验设计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切记,是,不是。教师绝不可把实验过程彻头彻尾地讲述一遍,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自行设计的权利,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初中生心理特征,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个探索者和发现者,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如用观察和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等,课堂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挥他们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好实验方案,体现师生互动,全班交流。在教学中我总结出,设计的实验一定要力求效果明显、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步骤少、时间短且有阶梯性。并最好能在实验前提示学生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及探索的乐趣。例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设计电路,提出所需器材,经过广泛讨论,大部分同学就能设计实验方案。

3.分组合作实验探究阶段:理化生实验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实验教学过程看成师生共同合作、探索,整理实验信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即证明猜想和假设正确与否。从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中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保证学生实验探究能顺利完成,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获得知识的艰辛和快乐,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②明确了实验的设计方案、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后。探索活动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学生可以开始进行探索了。探究实验可分为A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可以由教师完成,又可由学生完成,建议大部分实验可由学生演示对较复杂的教师可提前培训,这样能调动最广泛学生的积极性,B 学生实验:体现出主体、探究、合作、分工要细教师明确学生自己的职责。学生的组合可以是几人一组,有条件的应该一人一组。可以是全班同做一个实验,也可以是几个人做一个实验。因为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启发,让每组学生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假设猜想可能很多,涉及到的实验可能不少。这时教师可以对其中学生不容易完成的操作并加以示范。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功率越高,快乐感越强;快乐感越强,则学习的成功率越高。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有效探究,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以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      

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更广阔了,但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是学习的组织者,因此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教师的指导宜少而精,过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学生的手脚,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

4.归纳交流发现规律阶段:是学生有充分地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过程,是升华探究能力重要一环。

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现象,忽略数据的处理和规律的得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猜想进行比较,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从中还可以体味认知过程的甘苦。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同组实验者之间已经进行了内部的讨论和小范围的交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大交流的范围,如组与组之间、全班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展开更为广泛的交流。在交流的活动中达到切磋的目的,实现思维的碰撞。交流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巩固实验过程和概念规律的理解意义重大。他们很想把自己设计的方案推广给其他同学,得到其他师生的评价。是不是还有比自己更先进的方法。总之,学生都有被评价的需要。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课堂心理特点,适时地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实验后得到的结论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评价中培养学生之间的互信精神。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忌有急躁情,赏识每位同学的发现。

5.应用延伸、发现新问题阶段。“从生活走向理化生,从理化生走向社会”教师应有意识地遗留一些富有思考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把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引向深入,形成余音绕梁之势,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对掌握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加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和实践“,保证理化生知识和规律“可持续发展”,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亲自动手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学生独立设计小实验、小制作方案,使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根椐教材提供的理化生实践活动的参考课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已提出解决专题的方案,自已调查、实验、上网收集信息,自已得出结论,自已对结论进行反思、评价。

主体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初中理化生教学改革的“灵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设计、动手实验、主动讨论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探讨问题,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同时还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既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像力,调动起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学生原有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强大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
巧妙运用问题导学法点亮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王健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浮力教学设计
小学生基本意识的培养之五:浅谈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