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塑造“活力师生”,构建“活力校园”的实践研究

 塑造“活力师生”,构建“活力校园”的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基于对我校前期省级课题深化研究的思考  

我校于2001——2005年间进行了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其一为省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研究》,该成果获省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其二为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小学生有效交往策略研究》,该成果已获得杭州市第21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经过以上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有效交往的平台得以建立,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交往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学会了尊重、理解、宽容、自信,乐于过集体生活,并能很好地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并体验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学生间互帮互助、友好合作的氛围已形成。但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须进一步深入与完善,首先是对学生的定位,我们的研究最终要培养的是怎样的儿童,在上述研究中没有明确提出;其次是对教师的定位,在前两个课题中并没有过多涉及对教师的研究,也就是说没有从教师的角度,比如说观念、人格、心理、行为等层面来研究对学生的发展;最后是对学校的定位,我们还没有从构建校园文化的高度来审视上述两个课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深化研究来形成和巩固我们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拓展学校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基于从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发展重要性的思考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也认为,人的发展及其才能的养成,是遗传、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乃至受教育者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后,也会把这种特有的文化印迹带到工作岗位上,对社会文化、社会心理、民族精神产生积极的影响。健康且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会产生一种无形推动力,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反过来不良的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破坏力,他使人消沉松懈,精神涣散,缺乏学习内驱力,缺少进取精神,整体素质的发展显出不和谐的旋律。这充分说明了校园文化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特殊的影响。  

(三)基于对当前师生学校生活状态尚缺活力的思考  

 2005827 ,中国人民大学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其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生活状态堪忧啊!美国贝克斯特研究也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在一个不为常规和个人偏见所约束的教师影响下,学生也会富于创造性;一个厌倦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由此有专家呼吁:没有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何谈有生机的下一代!100%投入的教师,才能有100%满意的教育!  

“人最初不过是动物”这个事实意味着:自从出生,人就有原始的活力。婴儿、小孩天然地具有活力。很多活力并不需要教师去培育,婴儿、小孩的身体内部已经蕴藏了活力。许多孩子在他们童年的早期像小鸟一样可以快乐地在天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他们把自己想象成许多不同的角色,从满脸污垢的小捣蛋鬼到展翅高飞的雄鹰。可是,几年学校生活之后,他们大多数再也不能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了,他们已变成了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改编自《本能的缪斯》)学生功课繁重、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太大,“活着真累”、“活得好没意思”等话语竟成了小学生的流行语和口头禅。我们可以想像上课的时候,老师是不是很喜欢说“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讲小话”?“听话、老实”的孩子是老师的最爱。可见,学生的生活状态也亟待改变。  

我们认为,闯出办学新路,创办特色学校,是每个学校的追求。学校教育注重品牌效应,良好的品牌的树立是要靠塑造内在的品质来实现的,而师生的群体形象是学校形象的最外在的表现,也是决定一个学校是否能被公认“优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基于以上几个层面的思考,我们提出《塑造“活力师生”,构建“活力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试图通过“校园文化”的构建,塑造充满活力的教师和充满活力的儿童,实现其生命的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活力在企业管理界被称之为一种伟大的气氛,也称为“活力管理”。 王东星在《活力,一种全新的管理挑战》一文中指出影响员工活力的因素主要有组织层面、团队水平、与工作相关的资源、个体能力等,同时又指出激发员工活力的关键组成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考核体系+分配体系+关怀体系+荣誉体系。企业管理追求活力,教育又何尝不是呢?其实,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学校要办成“有精神的活的学校”,他认为“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领。”“没有钱是一事,没有精神又是一事”,“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陶行知所说的“精神”应该就是一种学校的活力。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怀殿东在《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文章中说:活力教育追求的本质,就是让一切教育资源与充满活力的学生相契相宜;活力教育的规律,就是在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幸福;活力教育的能源,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真挚的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提出的一个先进新颖的观点。她指出:必须超出和突破教学特殊认识论的传统框架,从高一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南京市下关区小市中心小学的“打造活力校园研究”与我们的课题最为接近。该课题研究认为“活力校园”就是以创新育人为核心,以和谐发展为根本,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他们通过“活力班子”建设、“活力环境”建设以及开展多彩的“活力活动”等途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逐步形成了“活力校园”的办学特色,使得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因此该课题成果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我们仍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一研究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其一,我们有着良好的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小伙伴关系的构建与研究”的成果已在全省推广,对前期课题进行深化研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其二,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急需将我校原有的学校文化与活力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其三,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又是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实力;其四,正因为我校有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加上地区环境、历史的不同,与南京小市小学的研究虽有共性,但更有自己的个性。相信,有着上述“活力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的研究会更完善、更精细、更富有个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中关键性概念界定  

1.活力:现代汉语词典将活力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活力用英语表示为“vigor”,意为身体或精神上的力量或能量。目前约定俗成的活力涵盖了以上两种解释,包括:个体感到他们拥有的体力、情绪能量和认知灵活性三方面内容。也有学者,把活力分为四种:身体活力、情绪活力、心理活力和精神活力。  

2.活力儿童:我们定义的“活力儿童”是在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智力、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①自信乐观、热情大方②善于交往,不断创新③学习主动,有求知欲④遵守纪律,言行得体⑤身体健康,个性和谐⑥兴趣广泛,有一技之长。  

3.活力教师:我们定义的“活力教师”是热爱教育事业,永远热爱学生,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成功、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学生的源头活水。主要有以下显著特征:①师德高尚②专业性强③乐于教学④精力充沛⑤敢于创新。  

4.活力校园:我们定义的“活力校园”是以学生和教师为双主体的、和谐共存的系统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有机整体。它尊重师生的生命主体,创设生动活泼、丰富优美的教育环境,顺应和开发师生个体生命潜能,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发展师生才艺特长,从而使之自由、活泼、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否定教育理论
   
卢梭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归于自然”,使儿童在“自然”的社会状态中保持着人的“自然”。“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有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爱弥儿》)孩子天生好动,好玩、好奇、好思、好学。学生处在真正自由的状态下,他们的潜能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天性能得到发展,他们的收获会像鲜花一样怒放。  

2.“五大解放”教育观点  

陶行知曾经大声呼吁: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他认为,“儿童是应该快乐的,而现在中国的儿童是非常痛苦。固然有许多人才是从痛苦中长大起来,但是成人的责任是应该把社会改造得好一点,使未成熟的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因此他指出,实施创造的儿童教育,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须实现“五个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所倡导的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是创新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集中体现为强烈的创新动机、顽强的创新意志和健康的创新情感,它反映出学生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也正和我们所要塑造的“活力儿童”不谋而合。  

4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它们是: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识智能。这八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它们在人类智能结构中绝对是平等的。每个人拥有这八种智能中的若干种,但是可能没有谁能够拥有这八种智能的全部。正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的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也构成了人类的社会的丰富性。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和智能结构,就是一个人的特异之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按照他自己固有天性和禀赋发展自己,展现自己,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他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活力,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根本目标:将“活力教育”从局部的探讨上升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论视野的高度。统整我校在课堂教学、德育、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活力教育”成果,把“活力教育”校园文化作为新课程实施的重点,从而形成以适应师生生活特性,关照师生生活状态,关怀师生生命成长为核心的“活力校园”文化,打响我校的教育品牌,提升我校的办学文化品位。  

2.基础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焕发孩子们的生命活力”,使孩子们在愉悦性、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中,发展个性、大胆展示,在生命激情下自觉探索和主动开拓,在不断的体验成功中享受愉悦的生活,幸福快乐每一天。  

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个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教师们有激情地工作,思想能充分得到交流并能体验到工作成功的乐趣,促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追求教育艺术的创新,享受工作的幸福。  

3、具体目标:营建“活力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构建塑造“活力儿童”年段目标体系;寻求“活力儿童”塑造的要素、策略与实践操作方法等;探索塑造“活力教师”学校管理机制;创立“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我校师生校园生活状态现状的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营建“活力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研究  

3.“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4.“活力班级”氛围形成的研究  

5.塑造“活力儿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6.塑造“活力教师”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  

7.“活力儿童”与“活力教师”相互关系或影响研究  

8.塑造“活力儿童”的年段目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标准、方法研究  

9.“活力教师”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研究  

10.“活力校园”构建的理论研究(包括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基本任务等)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路径  

“活力师生”的塑造是“活力校园”构建的关键。因此,我们在积极创设有力于展现师生活力的校园环境,开展有利于塑造师生活力的校园活动,其中“活力课堂”、“活力班级”的构建是其主要途径。研究操作构思如下图:  

   

        

活力校园  

          

调查、塑造、评价  

    

活力环境  

    

活力课堂  

    

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

          

活力班级  

          

活力管理  

    

教学模式

构建

    

活力课堂评价

              

活力班子建设

    

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发展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

    

活力班级目标

    

活力班级规范

    

活力

班级活动

    

活力课间  

          

群体游戏活动

          

人身安全教育

    

活力师生  

       

   

   

   

   

   

   

   

   

   

   

   

   


具体操作设计如下:  

(一)我校师生校园生活状态现状的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调研  

摸清我校师生校园生活状态的现状是课题研究的开展的第一步。我们拟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状态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摸清师生校园生活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因素,为课题的顺利推进做好铺垫。  

(二)营建“活力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活力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应尽其所能体现“活力教育”的理念,使校园尽显生机活力。从学校层面上,我们在学校原有的物质环境基础上,拟出资兴建一些标志性景观。从班级层面上,为了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学校将通过 “活力班级”个性化教室布置比赛活动来实现,通过活动,将“活力”理念深入人心。  

“活力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应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以充分激发师生内在潜能和活力为根本。我们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活力教育”有关理论,并通过开展教师座谈会让教师为构建“活力校园”出谋划策。同时,我们拟制定“活力教师”和“活力儿童”评选办法、奖励制度等。  

(三)构建“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校园”构建的主渠道是“活力课堂”的打造。我们要求教师以“活力教育”理念指导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展现活力,让教师在课堂中挥洒成功,展示教学艺术,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互动的舞台。具体表现为:(1)充分信任学生,并鼓励其自发行为,使学生在我们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多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利其探索、研究、讨论,不做破坏性批评,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认识问题,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创设种种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潜力。(3)能容忍学生的失误,不多做指责,但也不以称赞来操纵学生。(4)创设探究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具有我自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5)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以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6)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发自内心的需要,真正享受课堂。  

(四)开发塑造“活力儿童”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按照学校教育目标对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期望和文化规范,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而确立的工具。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编写一本“个性飞扬,活力无限”(暂名)校本教材。拟从“对活力的认识”、“造就活力的方法”、“活力儿童的故事”这三方面着手编写。  

2.动态校本课程。我们拟扎实开展焕发学生活力的一系列活动,如校内的“晨间活动练身体”、“快乐午间长智慧”、“艺术课堂学本领”、“社团活动显活力”以及开展“儿童快乐文化周”等。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夏令营活动”等。并在课间推出“群体游戏活动”与前述活动相呼应构成我校特色校园活动体系。  

(五)开展“活力儿童”和“活力班级”评选活动  

 “活力儿童”评选活动是本课题研究一个重要载体。我们拟构建塑造“活力儿童”的年段目标体系,从低、中、高三段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学习规律等设计“活力儿童”的达成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争做“活力儿童”,并在学期学生素质报告单设计“活力儿童评价一览”。“活力班级”的评选同步进行。  

(六)塑造“活力教师”的学校管理机制改革。  

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我们本次研究的一个重点。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形成一个融严格的制度和浓郁的人文于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主要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考核、教师的活动等方面努力塑造“活力教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调查法等。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学校和班级活动的设计、平台的搭建及其活动实践,探索塑造“活力儿童”的策略,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课后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摸索有利于焕发学生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考核、发展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摸索学校“活力管理”的基本机制,从而塑造“活力教师”。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校师生校园生活状态现状,以制订相应的措施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一些个案的研究和一些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塑造“活力师生”的方法与策略。  

    4文献法:对一些理论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并不断完善该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3月至20067月)  

1)成立课题组。  

2)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为研究的展开作好准备。  

3)调查全校师生校园生活状态现状,并及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制定解决方案。  

4)举行开题论证会,进一步修改课题方案。  

5)确定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研究方案。  

2.实践探索阶段:(20069月至20083月)  

1)构建塑造“活力儿童”的年段目标体系,制定教师发展、考核体系等。  

2)以前期学习的理论为指导,以“活力课堂”和“活力班级”构建为重点,收集有关资料,扎实展开实践研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3)以合作学习和交往教学理论及新课程相关理念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中推进焕发学生活力研究,尝试构建“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开展“个性飞扬,活力无限”校本教材编写。  

5)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力活动”。  

6)评选“活力儿童”和“活力教师”。  

3.总结阶段:(20084月至20087月)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的课题工作环境  

有一个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学校领导班子,有一支勤于钻研、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本课题由我校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系省教科院、华师大联合举办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生班学员)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运作和统筹安排。学校具有良好的教科研工作基础,有一大批省市级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和具有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曾获省科研兴校200强,市首届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有利的课题工作基础  

近几年来,学校已先后申报立项、研究结题了三个省级规划课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构建》研究成果(2001年省规划课题)、《基于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小学生有效交往策略研究》(2003年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必将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如学生间的良好伙伴关系和一定的交往能力,以及社团活动组织、交往辅导课的设置,对本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学校已形成“敢为人先、超越自我、追求领跑”的一小精神,喊出了“不优不特不是一小师”、“不爱不乐不是一小生”的教育口号,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课题组结构合理,科研力量强  

有一个高素质的、团结奋进的课题组。既有高理论素养的省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教师。  

(四)教科研经费有保障,学校对本课题全力支持。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校本成果。编制《个性飞扬,活力无限》校本教材。  

(二)人本成果。孩子们的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创新精神得以培养,教师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力校园”初步形成。  

(三)文本成果。调查报告集,学校影象资料集,论文集,学生作品集等。最终形成《塑造“活力教师”,构建“活力校园”》实验总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根华,《活力的教育学意义》  

2.张光义,《活力决定成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1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4.吴天武,《寻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育探索,2004年第2  

5.葛峥,《小市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20065  

6.戚柏荣主编,《放你的手在我掌心——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构建的研究》 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造书香校园 构建生态阅读”研究方案
建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抓实教育科研,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