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老师《道德经》第二十章:独异于人。为什么大家喜欢装糊涂的人?

【原文】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湛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讲解】

道德经第20章,绝学无忧,圣凡之分,在于行道功夫,其实在老子的心目当中,圣凡是一同的,就是圣凡同,这个同啊,是劳资很有研究的一个课题,圣凡怎么会同呢?其实很简单,当你见山是山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圣还是凡,可是当你见山不是山之后,你又能回复当初的见山是山,你就是圣了,所以同样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看你有没有经历过那一个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历程?有了以后,你还不能返回见山之山,见水是水,那你是假的圣人,你不是真的圣人,就是这么一小段变化而已,老子他用很清楚的现象,圣跟凡应该怎么样表现?老子是这么说的,

绝学无忧

他把绝学无忧当做这一章的开始,因为世俗的人都认为,你有才能,有知识,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可是呢,我们看到很多很有才智的人,她比谁都痛苦,因此,老子让我们超越世俗的学,你才能真正的无忧,所以绝学并不是他拒绝学习,他不重视学问,他不希望我们学东西,不是这样,他是说,你学了以后,你不要认为自己是饱学之士,然后你就高人一等,绝学无忧,其实就是,他那个无为而治的一个互相交换的,一个用词而已,因此,她就开始用很具体的。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是什么?就是很恭敬的回答,诺诺诺

阿:就是很怠慢的回答,啊,嗯,啊

这有什么区别呢?可是一般人听到他就很不舒服,阿,什么?阿,什么?这么没有礼貌?其实老子他说,一个很严肃很恭敬的回答,一个很怠慢,很随便的回答,你看他不同,他真的不同,你看他同,他都是在回答你,那你计较那么多干什么?

所以他问你相去几何?

他说,他们这当中的区别有多大?太小了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大家都喜欢的善,跟大家都讨厌的恶,又有什么区别呢?你说善跟恶又差多远呢?是你故意把它扩大,然后才觉得它们真的相差很远,实际上,你再冷静一想,你会觉得也没有必要去分的那么清楚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你看一般人怕这个怕那个,你能不怕吗?如果你不怕,那你连平常人都没有做到,那如果你怕,那你比他们更怕,怕的更多,那这样算什么修道呢?人之所畏惧的,我们修道的人,也不能不畏惧,所以我们绝不是说,就随随便便回答就可以的,恶就恶吧,反正要善干什么?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要告诉我们,说你要知道一个人恭敬,对方会比较心里舒服,怠慢对方会比较不好受,那我们对人家呢?我们尽可能的恭敬一点,可是人家对我们怠慢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要去计较,老子真正的意思是这样,你看到人家行善,你也不必太鼓励他,因为你一鼓励他就变假的,他做出让我们讨厌的事情,你也不要去苛责他,因为一苛责,他就加深印象,原来嗷这样,你会加深脾气呀,那下次再来!他老想气你,他就用老一套就出来了,人之所畏,是为什么?是为相对的观念所苦,你有美跟恶的这种看法,你就会苦恼,你有好与坏的看法,你就有苦恼,你有平安与危险的看法,你就有畏惧,你有时髦根不时髦的想法,你就压力很大,但是现在的人,就是拼命要去找这些东西,把自己搞得累的要命,修道人他畏人之所畏,他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弃掉世俗那些学识,要超越这种相对的知,然后找到真正的知,才能变成一个无忧无虑的修道人,当然,这个也要一步一步去走,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老子一再告诉我们,我们要顺着我们的本性去发展,计不能纵欲,也不能禁欲,因为那样都不合乎人性,人家怕东怕西,我不能不说我就是不怕,呵呵,那你就是,其实老实讲,你如果都不怕,所有人都怕你,一个不怕死的人,是所有人都害怕的对象,所以你不能说,哎呦,你们怕我不怕那你不能这样说,不可以,你们怕,我也怕,但是我的怕的感觉跟你们怕的感觉不一样,表面看是一样,甚至于我还不如大家,可是我真正的内心我是很清楚的,他们都困于那种无谓的那种多余的,那种自找苦吃的东西,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吃鲍鱼?有些人一定要打高尔夫球,什么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我相信一般人都不知道什么道理,老子是很知道的,这些人心里是一个恐惧说,人生不如意时常八九啊!你不要看我现在有钱,随时会变成没有钱,所以我趁现在有钱,我就打高尔夫球给你们看,我趁着有钱,那我就上电视说我有20个一跟你们说一下,因为我很快就要下去了,可是我们修道人不会呀,因此呀一般人有这些区别,我们修道人尽量不要有这些区别,人家怕这个怕那个,我们也怕,但是我们的怕跟人家的怕不一样,我们会把它淡化,让他区别不是很明显,这样才叫做修道,不然怎么叫做修道呢?那他怕我们还是搞不清楚,下面她就用更具体的形象来举例,

荒兮,其未央哉

荒:广跟大的意思,一般人ta所畏惧的,实在是太多了,

其未央哉,未央是没有尽的,未央:无穷无尽,他怕的越来越多,那他本性就受到压抑了,他就不敢表现他自己的原来那种诚朴的样子,你看你讲几句纯直的话,人家就笑你,哎呀你跟没有读书一样,讲话应该也有艺术应该这样讲啊,声调要怎么样啊,手势要练习呀,你看现在人都走这一套,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众人都是往来奔波,但是她觉得很乐,好像天天都来享受那种三牲礼,什么三生里?就是猪,羊,牛,搞起,这是很盛宴的,你看现在人是不是这样?今天吃山珍海味,明天吃很高档的餐饮,后天又吃那种很稀奇古怪的东西,

如春登台

天天就好像春天呀在台上去看那些美丽的景色,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声色跟娱乐,唱卡拉OK啊!打高尔夫球啊!然后旅游度假,这是一般人都这样过的日子,

我独泊兮

我这个修道人啊,就好像我独泊兮

泊:淡泊恬静

我们今天好多人讲淡定淡定,但是我看了半天,好像这些讲淡定的人,好像他自己也不淡定,这就是形式化这就叫形式化,学不来的,你要发乎内心淡泊我没有这些欲念,你们要玩,我也不禁止,但是我也不羡慕你,你吃鱼翅,鲍鱼,燕窝,你天天吃的很好,我也不会说你们这些人怎么样怎么样讲?一大堆说不应该,我也不会,也不会说,哎呀,你们太好了,我没有你们这个福气,我也不会,这样的话,你那个修道就比较有成果了,

其未兆

我连一点兆头都没有,行道的人,修道的人,他没有这些恐惧,吃了会胆固醇高,他也没有,不吃会怎么样?他也没有,你们很热衷的东西,对他来讲都很淡伯,淡泊到什么?

如婴儿之未孩,

好像那个刚刚出生的小孩还没有成长到孩童,那么天真无邪,但是我已经是成年人,所以老子一天到晚都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我们婴儿的那种状态,那你修道就真的有成就了,

婴儿就是老子常常用的一个形容词

他在告诉你柔弱无欲,婴儿:柔弱无欲,

你看她很柔弱,可是他到处滚来滚去,他不会受伤,小孩就不一样,小孩一动就受伤,婴儿他不会受伤,婴儿呢?他只是想哭的时候就哭了,他饿的时候就哭了,因为他不会讲话,所以我们照顾婴儿的时候,不要他一动你就抱他,那是大人不对,你听到小婴儿在哭,你要过去看看,是不是尿布湿了?是不是吃饭的时间过了?喝奶的时间太久了?还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他躺的不舒服你把他调整调整,她就很高兴了,那你就不要管他了,你管他干什么?没有啊,动不动就抱,抱到最后,他就知道了,哦原来我哭就有人会抱我,那她就天天哭啊一天到晚24小时的哭,然后你每一天每一个人都轮流抱,然后一直骂,自讨苦吃,

我再把这个说一遍,老子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的好坏,跟我们无关,因为什么?因为各人过各人的生活,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道,因为道太大了,为什么要大家都走那个很偏窄的独木桥呢?没有必要,挤成一团,不需要,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个人过个人的生活,我既不厌恶你,我也不羡慕你,我不骂你,你也不要骂我,反正什么?四个字就讲完了,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那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呢?

累累兮,若无所归,

你看婴儿,他没有欲念,她没有自我,所以他漫不经心的,懒懒散散的,他根本没有目标,他要目标干什么?那就是自由自在,但是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像那样的漫不经心,懒懒散散,那像人吗?这就是老子特别要告诉我们的,你要长大,你要做事,你要学习,但是你时时刻刻要记住,那才是你的本性。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别人他什么都有,但是那些有的是什么?都是多余的,你看衣柜,一打开来,100套西装,你今天能穿几套?,一套,那你是比较幸福,还是比较痛苦?为什么?因为你挑来挑去,搞了半个小时,不知道穿哪一套好,别人只有一套,啪一下就出去了,

众人皆有余,大家都追求者很多,根本是多余的东西,

而我独若遗,

我呢?我好像都不追逐,我东西都遗掉了,我本来有多少?我只有那么多,其他的,人家有的我都没有,人生哪,一定要有些遗憾的,要有所缺失,你不要求全,球权就是众人皆有余,我有一个房间,不够,我还要有书房,有了书房,不够,我还有要练书法的地方,还不够,我要这个要那个,最后才发现,糟糕了,真的都是多余的,你看现在的建筑师,都没有办法让我们五代同堂的一个,我不好意思说,他是存心的,但是最起码他是无意间造成的,本来中国人一家人在一起,呵呵,乐乐,现在不行,分了,外国人有这个套房,我们也要套房,有主卧室,我们也要主卧室,我请问你,你主卧室,是给你自己住,还是跟你父母住?我就问你这一点就好了嘛,你给父母住,那你觉得,我这一辈子好像长不大了一样,连个主卧房都没,你给自己住,那就摆明了,不孝,所以很多建筑师,他没有去想这些问题,盲目的……外国人没有,外国人都是小家庭,一个主卧室就够了,中国人呢?最起码三代同堂,你怎么去摆平这个事情?

我好像不如人家,实际上,我本来有的已经够用了,我甚至于我本来有的我都丢掉,因为什么?因为我为道是日损,损之又损,损的我几乎什么都不要,我就过的很安然,那我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你看那个修道人,他把头发一扎,随时可以放,他就一套衣服,从头到尾就可以了,要打架,腰带一绑,打……现在不是,运动运动的服装,见客见客的服装,晚上要参加舞会,赶快又换一套,老口口声声节省能源,你节省什么东西啊你?一天换好几套衣服,还好意思,讲节省资源,绿色生活,都是骗人的

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们要注意老子所讲的,愚人之心,而不是愚人之行,如果我的行为,跟那个笨笨的人一样,跟那个愚夫一样,那我算什么修道?他用愚人之心就是说,我所表现的不是真的愚蠢,而是我有了真知以后,我就知道,我不争,我无为,才自然,现在大家都在都争,你说不争,你不会吃亏吗?其实大家只要听懂这三点,你自己就有感觉了

第一点,我非争不可,就表示我什么?我福气很薄嘛,我没有什么福气嘛,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我已经饿三天了,如果这碗饭我还没有吃到,我就饿死了,那这种人太凄惨了,我不争,我没有损失,就表示我服气很够,而这衣服你们看好就拿去,我也不需要,就表示我衣服很多,我就算只有一套,但是我觉得我够用了,衣服等穿破了,再买,还来得及,你买那么多干什么?一下不流行了,一下被虫咬破了,一下子又皱的一塌糊涂,那不是增加麻烦吗?所以我是什么?我是有了真知,我了解道以后,我才会表现的好像笨笨的,我不是真笨,这样才叫做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你看找找跟昏昏,他是相对的,一般的人很聪明,我呢?好像很糊涂,一般人的聪明是自己骗自己啊!他那里聪明?我糊涂,就是我什么?我不要去惊动别人,要保持我修道人深不可识的面貌,不要让人感觉到哎呦,我了不起,我没有,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你看叉叉跟闷闷,他又是相对的茶茶就是我看的很清楚,其实看的很清楚的人,多半是主见太深,闷闷就是我所有东西都是深藏于内我不显于外,因为我怕惊动你们,让你们感觉到怎么你跟我的看法不一样?那你受不了,我没有,我心里头很清楚,但我表面上很随和,这个叫做装糊涂,不是真糊涂,中国人最讨厌真糊涂的人,中国人最喜欢装糊涂的人,因为你装糊涂,你跟任何人都没有压力,你有什么压力?不行,我比你懂,这个我在美国学过过了,呵呵你吓唬谁?我们从老子这样比来比去,就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圣,凡,同,有时候圣人他只是装了一个样子而已,就因为他内心很空虚,他生怕人家看不起他,就是撞了一个样子,而真正内心有涵养的人,他内心很实在,很充实,他根本不在乎,你看我穿的衣服破了,破了又怎么样?衣服总会破的,哎呀,你这个几年前都流行了,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流行,人去追求,那干嘛呢?,那一般人很难做到,这就是修道人了不起的地方

湛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湛是沉静,但是湛他又是波浪四起,这个沉静跟波浪四起怎么会连在一起呢?因为海都是波浪四起的,可是海是很沉静的,只有海才能经得起波浪四起,可他始终很平静,一般的小盆子,波浪四起,它就翻掉了,水就扑出来了,你随时去看大海,他都是波浪四起,但是我们都说海洋是平静的,大家要知道水平是不平的,这在易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平就是不平,不平,你又不当一回事,他才叫平,如果非平不可,那你一辈子就找不到了,那就是死水,

飂兮若无止

止是什么?止是超越了你的物质欲望,才叫止,我是高空中的风,那个风很高,任何树都挡不住,任何房子都挡不住,因为我都比你高,就告诉我们,我的精神是自由自在,好像是高空中的风,谁都挡不住我,就是说你任何的物欲,都挡不了我的自由自在,大家读老子的书,你要用你的想象力,去想象这些事情,

今天高楼大厦很多,风来都被挡住了,所以我们总觉得怎么越来越闷呢?怎么空气越来越不流通了?那就是每一个人,

众人皆有余,众人皆有余所造成的,你高我比你更高,你大我比你更大,这就造成一点回旋的空间都没有,每一个人压迫感都很大,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有以就是有用,一般人都非常有用,我很有做,我很优秀,我表现的比谁都好,我呢?行道人呢?顽鸣,不灵,好像没有受过教育一样,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跟别人不一样,而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贵食母,因为我所重视的是什么?而贵食母,就是生养我的父母,中国人讲父一定有母,讲母一定有父,我们是分不开的,不像西方人那样分的很清楚,而贵食母,我很重视道,我已道为贵,其他你们在追求物欲,对我来讲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修道人,有钱没有钱都是道,这一段我们在后面还会再道德经里面听的很清楚,我们不是没有感觉,而是我们的感觉真的如同现在人一般人所挂在嘴边上的很淡定,但淡定不容易的,不是嘴巴讲就能做到,因此,下面老子就告诉我们一个叫道的生机妙有,你要好好参一参,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独异于人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章
我读《道德经》(24)—— 第二十章(2):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二十章
《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20---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
老子指微 - 第二十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