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 | 发出中国坚定改革发展的重大信号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党的二十大向世人发出中国坚定改革发展的重大信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的二十大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坚定地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坚定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符合时代趋势的重大选择,并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为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首先,深化改革是最大的发展预期,我们要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预期。
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与冲击,预期转弱、活力不足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稳定和增强各方发展预期,尤其是企业预期,需要结构性政策调整,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要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厚植发展基础、增强发展信心,以更大魄力继续做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篇大文章。
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潜力,当前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预期转弱以及消费者预期不稳,限制了市场潜力和活力的释放。实践一再证明,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巨大潜力,是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同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推动涌现更多新一代企业家,使1.6亿户市场主体愿意干、敢投资,使广大企业家有劲头、敢拼搏、敢创新。
客观看,当前市场预期转弱、活力不足,既有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改革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当的多重影响。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要在进一步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出台和实施针对性强的改革举措,特别是要防止“长期战略短期化”“合成谬误”,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行为。与此同时,要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在破除行政垄断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规范科学的市场监管体系。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规定,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由此,营造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结构转型蕴藏巨大发展潜力,我们要以结构转型为主线深化结构性改革,赢得发展主动。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方面,新阶段的经济转型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今后十年、二十年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最大底气;一方面,我国14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并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创造内在动力。这就要求坚持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深化以结构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由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结构转型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推进结构转型,需要不断破解政策与体制、体制与体制、短期与中长期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不断化解需求与供给、工业与服务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等结构性问题。一方面,要以稳定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推进结构性政策调整,推动形成更具弹性的经济转型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等;一方面,要推进与结构转型相适应的结构性改革,形成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适应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的趋势,要以服务领域为重点,着力打破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并实现消费与供给的良性循环;适应科技结构升级趋势,需要深化科教体制、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投入基础研发的体制机制,明显增强“硬科技”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城乡结构转型,要推进公共资源与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体制等。
14亿人口大国的结构转型,既是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我国的结构转型将贯穿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未来10-15年,坚定推进以结构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实现年均5%左右的增长是有条件、有可能的。
再者,扩大开放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键在于推动高水平开放。例如,需要主动进口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内需潜力释放的主动;需要更加重视边境内开放,在高水平开放中倒逼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顺畅联通;需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在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短板。
目前,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成为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我国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关键在于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例如,在健康、教育、信息、文化等领域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程,全面落实准入前、准入后国民待遇;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服务业市场规则、人才标准、发展规制,创新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体制机制;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自贸试验区转型升级,加快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打造服务贸易开放高地。大幅提升我国知识产权、金融等生产性服务贸易以及旅游等生活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促进双边、多边服务贸易合作。
面对多重全球性危机叠加的严峻挑战,中国坚定地推进高水平开放,不仅是基于自身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务实选择,更是向世界主动分享中国大市场的重大举措,不仅将推动促进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将为全球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再平衡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一五”启示录:中国面临二次改革十字路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及改革重点
十三五应重用“改革促进派”
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开发园区工作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规划三大转型
我国能源结构进入深刻调整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