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界画:被逐渐湮没的遗珍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曾经介绍过一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国宝——唐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画中的楼阙气势浑宏,巍峨高耸,极具美感。

为了画出这造型工整严谨的阙楼,画师们采用了一种以界尺引线的技法,这种技法对应着中国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界画。

而《阙楼仪仗图》即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大型界画。

阙楼

界画,通常是指以界尺为工具画出亭台楼阁的工笔山水。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举世闻名,楼阁台榭、宫阙寺观、回廊亭轩、飞檐斗拱,精巧绝美。如果用写意手法来描绘这些建筑,尤其是宫观园林等大型建筑群,是很不合适的,所以这一类的建筑绘画大多采用工笔。为了保证造型的准确、线条的匀称,甚至采用了像中小学生画线一样的办法,用上了直尺,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很简单,界画对于建筑物在构图、透视、结构、照应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赵孟頫曾经教儿子赵雍学界画说:“诸画或可杜撰,至界画未有不用工合法度者。”

有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秦始皇驰骋中原,命工匠将被灭的六国中那些巍峨精美的建筑,一一描摹下来,可以想象画工张开绢素,沉思案前,准备界尺,创作《甘泉宫图》、《汉麟阁图》的情景。界画艺术便诞生于地位并不显赫的工匠与画工之手。

《九成避暑图册》南宋 佚名

唐代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都是其中的优秀画家,界画历经千年,在宋、元达到高峰。像大名鼎鼎的宋徽宗的《瑞鹤图》,这位皇帝画家就运用了界画技巧,将庄严巍峨的宣德门描绘得细致入微。《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对此技巧的运用之娴熟,就更不用说了。

但其后,界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日渐式微,自明以降,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俗”、“媚”、“匠”都是对界画的抨击之词。

到了清代,画师越来越少,而在江苏扬州,有一对叔侄,一直在坚守、传承,甚至将界画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他们就是袁江、袁耀叔侄俩。

《梁园飞雪图》清 袁江 

叔叔袁江笔下的山水,楼台参差有序,金碧交辉;岩崖耸峙、山川漫回,画风工整、华丽。侄子袁耀也笔墨严整工细,设色艳丽浓郁,与袁江同为清代界画代表人物。

袁江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九成宫图十二屏》清 袁耀 

《郭忠恕笔意》清 袁江

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选择的是一条不为时风所左右的道路,背着“艺匠”之名,潜心研究界画,勇于探索,创作活跃,把雄伟壮丽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自家的仙山楼阁,开辟出一代壮美精致的画风。

让我们一起欣赏!

《骊山避暑图》清 袁江 

《阿房宫赋十二通条屏》清 袁江 

《法李营丘雪栈图意》清 袁江 

《盘车图》清 袁江 

《春雷起蜇龙》清 袁江 

《观潮图》清 袁江 

《观潮图》清 袁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界畫两大家——袁江、袁耀【10P】
袁江告诉你,有一种工整之美叫界画。周末特刊——精品回顾
被文人画埋葬的画种
中国绘画史上,你绝对不知道的一颗遗落“明珠”
界画之美!
艺苑掇英 | 阿房宫图屏 袁江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