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太祖作《金鸡报晓》诗,前两句好笑,听完后两句,大臣拍手叫绝

宋太祖作《金鸡报晓》诗,前两句好笑,听完后两句,大臣拍手叫绝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行伍,马上定天下,却也有过作诗的经历。

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夺天下后,有一次在皇宫里大宴群臣,宴会间,他突然有了诗兴,便对群臣说他要作《金鸡报晓》诗。皇上要作诗,群臣当然洗耳恭听。只听宋太祖朗声吟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这叫什么诗,纯粹是说话,比说话还平淡无奇。满朝文武都觉得皇帝这诗作得好笑,可谁也不敢笑。不但不敢笑,而且还都得违心地恭维说:皇上就是皇上,诗也写得与众不同。

宋太祖也不深究,接着吟出两句: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后面两句一出,群臣由衷地拍手叫好。

诗的开头两句,不过是写公鸡打鸣时伸展脖子的样子,的确没有一点诗意,当然也就不能算作诗。可是,第三、四句一出,整首诗的意境就开阔起来,诗意就升腾起来。

这种开头不避平淡,着重通过结尾来出奇制胜挽起全文的写法,就叫逆挽法。

谭友夏曾在《题简远堂诗》中提到“必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远;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此乃为善作也”。这句话点出了逆挽诗的精妙之处。

逆挽诗整首诗中或许只有一句十分精彩,但往往便是这句使全篇顿活,令人拍案叫绝。逆挽诗不同于其他诗歌体裁,是我国古代诗歌花园里的一大奇葩,为中国诗坛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

妙趣横生的逆挽诗

逆挽诗的起源尚不明确,但是现在所能见到的严格意义上的逆挽诗最早在宋朝前后出现。宋朝政治经济趋于稳定,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娱乐性,以生活之趣来作诗。明朝时期,逆挽诗发展到高潮。

明代名士解缙给一位老太太祝寿,吟诗以贺,劈头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把老太太差点气死,众宾客个个大惊失色。

就在气氛紧张的时候,解缙接上第二句一一“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转怒为喜,满堂笑逐颜开。

可是不等大家笑完,解缙的第三句又蹦了出来--“儿孙个个都是贼”,把刚缓和过来的气氛又弄紧张了。

这时,解缙不紧不慢地来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至亲”,众人忍俊不禁,啧啧称赞。

同样是明朝,唐伯虎也是一位作逆挽诗的高手,如“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前两句写自己拾级而上的登山游览事件,语意浅俗,毫无诗意可言,但到了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自己登高所见之景,俯仰天地,使诗的境界骤然开阔,豪迈之情呼之欲出。从无到有,从浅至深,意境变化极大。

逆挽诗对后世的影响

经典的诗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依旧充满韵味。逆挽诗也是如此。它在中国诗词体系中是一个“另类”,对后世的影响极为特别。

首先,从逆挽诗的体裁来看,打破了自唐代以来对诗歌工整规律的要求,完整表达情感是其第一要义。它的出现推动了诗歌体系的进一步扩大。其次,就逆挽诗的意蕴内涵来说,它从侧面委婉地暗示了诗人的人生观。

逆挽诗可以视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存在,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真挚与幽默风趣。诗人笔下不仅是客观的美景,还有主观的情感和人性。

最后,从历史角度来看,逆挽诗的兴衰可以见证文化、政治变迁,全方面、多层次地真实展现社会生活实况。它反映了各个朝代的社会民风民俗和自然之景,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珍贵的历史资料。

结语:

逆挽诗是极俗极雅的完美融合,具有极高的价值。清代诗评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乃足令人神远。”此观点用在逆挽诗中十分合适。坦易之中忽现触着,必有一番奇效。

“挽”是一种极巧妙的构思,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特殊的敏感与幽默,看似无意的惊奇之感,也需一番巧妙构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作了一首逆挽诗,前两句被众臣嘲笑,后两句让众臣心服口服
一二三逆挽诗/蓬 山
“逆挽诗”摭谈
趣说“逆挽诗”
奇诗趣诗欣赏——逆挽诗
朱元璋登基时吟诗一首,前两句哄堂大笑,念完后两句满朝鸦雀无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