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论——入声就是混进来的伪“古汉语”

前文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借此我们进一步论证一下,入声根本就是个伪“古汉语”。

入声是平上去入四声中唯一一个促声,十分异类。古无入声说代表人物孔子第69世孙孔广森——入声者非中原旧读,盖出自江左。


为什么说入声根本就不是古汉语?

中古时期第一次衣冠南渡后,汉语核心人群整体南下,使得汉语进入吴语区。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江左”。

有典籍记载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是在南北朝齐粱年间沈约等人首次提出,此前任何古籍中从未提及。隋代大一统后定都洛阳,南迁士族纷纷迁回故地。此时他们带回的汉语官话,已经不是西晋之前上周秦汉的中原雅音。在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时间里,却无法逆转地染上了吴音,入声!

乃至后世明太祖朱元璋想要把官话的路子正一正,那些南方人的大翰林大学士们用尽满腹经纶起草的洪武正韵稿件,被老朱疑似有吴音给驳回了七八次重修,直至最终刊印,老朱对这个吴音也是耿耿于怀,可见这个吴音入声藏在汉语中有多么顽固。


现代不同了,科学技术发达,DNA 检测就证明了百越地区汉族人基因确实少于中原地区。


那么我们再用语言本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一下吧!


近期被炒得火热的粤语/广白,也是前文里讨论参与人数较多的方言人群。我们这一次还是以粤语做参考!

粤语号称九声六调:即九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六种调值(阴平跟阴入调值相等,阴去跟中入调值相等,阳去跟阳入调值相等。调值相等的两个对应的不同声调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入声带韵尾而平上去声不带韵尾,其抑扬性相同而顿挫性不同)。

这里出现了一个破绽,如果调值不同,可分为不同声调,调值相同,那算什么声调?我们听说过声有高低,音有长短,却没有声有长短之说。

所以,粤语六声九音,是更科学的说法。


广州话标准字典的拼音注音有1,2,3,4,5,6个声调,比如我们前文引用的“六”,注音为luk6,这就是第六个声调。

普通话是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23声,对应粤语的124声,3为阴去,5为阳上,6为阳去。

此大致可见,普通话和粤语的六调的大致区别仅仅是上声和去声分了阴阳,粤语多了两个声。

但入声就很奇怪了!入声在粤语中实际音调和136完全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叫六调,九个声六个调,本来就是个奇怪的命题,这里揭开了,原来入声和阴平,阴去,阳去共用声调。

九声具体如下:

1、阴平和阴入:2、阴上:3、阴去和中入:4.、阳平:5.、阳上:6.、阳去和阳入:

六调具体如下:六调用阿拉伯数字音阶描述,“1”音调最低,“6”音调最高。
第一调: “Jäw”(周),调值66;
第二调: “Hãw”(口),调值35;
第三调: “Dîm”(店),调值44;
第四调: “Ho”(河),调值11;
第五调: “Mów”(母),调值24;
第六调: “Dòw”(渡),调值22。

韵尾有tpk的形式而在发音时首部必须短促,仅此而已,声调与原音调一致无变化。
例如粤语中 播 bo3, 而博则是bok3。

由此可见,在调值相同的科学分析下,九声彻头彻尾就是个伪命题。如果说对应平上去三声分阴阳还算是汉语的话,入声实际上对于粤语来说也是个异类,是粤语六调之外冒出来的三个不伦不类的伪声调。

入声在粤语中,以音长短促区分,但借用了平上去的声调,这才是入声的本来面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汉语讲座13----声调
第一课 讲义 四声与平仄
中国汉语方言速览
四声
诗词格律|第二讲(修正版)
如何区别平仄(提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