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丈夫和父亲必须死一个,怎么选?女子一句话解决,自此诞生一成语

春秋时期,我国还处于分裂的状态,除了周王朝以外,还有其他很多的诸侯小国,其中一个就是郑国。这个国家所在的都城为祭邑,这里的人多以祭氏为姓,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郑国的卿大夫祭仲。

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有权臣,即手中握有权倾朝野势力的人。而中国第一批权臣就诞生于春秋时期,祭仲就是这第一批的能人异士,他也被称为春秋“第一权臣”。

祭仲曾辅佐过郑国五位国君,虽然他没有自己称王,但是后期的权利已经大到可以废立君王。如果大的权利势必会遭到君王的忌惮,不过因为他有个足智多谋的女儿所幸得以逃过一劫。

辅佐郑庄公

祭仲在郑国的政治生涯当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一个就是郑庄公时期,另一个就是郑庄公死后,辅佐了郑昭公和郑厉公等几位君王的阶段。

而他的主要发迹阶段就是在郑庄公时期,在此期间他得到了郑庄公的重用,无论是政治谋略还是军事上都给予了郑国很大的支撑。

郑庄公继位的时候,国家内忧外患。当时他的母亲武姜特别不喜欢他,只因为生他的时候遭遇了难产。武姜喜欢他的弟弟共叔段,因为弟弟是顺产,没让她遭多大的罪。

如果换成其他朝代,估计武姜早就将共叔段扶上皇位了,但那时候尊卑思想严谨,王位一直遵循立嫡立长的方式。所以郑庄公才顺利登基,不过武姜却在他登基后一直为共叔段谋取城邑。

郑庄公也非常心疼自己的弟弟,对他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而且共叔段的城邑规格都要比王城还要大了。对此祭仲向郑庄公谏言说:“这样的封地规格是不合乎法制的,你给了他恐怕日后会后悔。”

郑庄公也无奈:“是我母亲非要这样做,我又能说什么呢?”对此祭仲又说:“武姜不会满足的,你还是早些做好安排,免得到时候滋生事端”。郑庄公摇摇头说:“多行不义之事,他自己会垮台的,你等着看吧。”

果然不久后共叔段就密谋造反,不过因为他不得民心遭遇了众叛亲离的下场。郑庄公以祭仲在此事上直言劝谏,将他任命为周王朝的卿士。

佣立郑厉公

公元前720年,郑庄公与新登基的周桓王结怨,于是派遣祭仲带兵到周王朝境内的温地去割成熟的麦子和谷子,从此后郑国和周王朝就彻底结下梁子。

随后郑庄公又任命祭仲和原繁等人带兵去侵犯卫国,曼伯和子元趁着祭仲他们打前锋,偷偷地绕道卫国的后方搞偷袭,结果使得卫国大败而归。

随后卫国到周桓王那里去诉苦,加上之前的结怨,周桓王于是撤销了郑庄公在周王朝的职务和权利,郑庄公从此再也不来朝拜。

随后周桓王率领四个诸侯国的兵力讨伐郑国,祭仲和高渠弥领兵抵抗,结果周王朝大败。周桓王还被射中了肩膀,郑庄公没有乘胜追击还派祭仲前往慰问伤情,双方达成和解。

第二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国派使者到郑国求兵援助,齐僖公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忽。原本太子忽觉得齐国为大国不好高攀,想要拒绝掉这门亲事。

后来祭仲劝说他:“如今你父亲有三个儿子都有可能继承皇位,你如果没有大国援助很难继位。”随后太子忽才迎娶齐国的公主。

郑庄公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忽、公子突和公子亹。太子忽的母亲是邓国的一名女子,是在祭仲的牵线下嫁给郑庄公的,因此祭仲与太子忽更加的亲近。

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贵族雍氏的女儿,雍氏在宋国不仅得到民众的支持而且受到宋庄公的重用。

因此从势力上来说,公子突比太子忽的更为强大,因此祭仲才会力劝太子忽结下齐国这个亲家,这样一来就能与公子突抗衡了。

郑庄公死后,祭仲佣立太子忽继位,即郑昭公。宋庄公听闻此事后便设计引祭仲来到宋国并扣下他威胁道:“如果你不佣立公子突为国君,我就杀了你”。于是又将公子突扣在宋国,以此来向郑国索要钱财物资。

祭仲没办法只能答应宋国的要求,双方还以此定下了盟约。郑昭公听闻祭仲要立公子突为王,连夜逃到了卫国。随后公子突被放回郑国继位,即郑厉公。

逃脱暗杀

郑厉公继位后犹如傀儡皇帝,朝中大权基本都掌握在祭仲的手上。祭仲的专权引来了郑厉公非常不满,于是他便想找机会杀掉祭仲。

祭仲身边能人很多,如果明着下手恐怕捞不到好处,于是郑厉公找到了祭仲的女婿雍纠,说服他去刺杀自己的岳父。

雍纠家族跟郑国皇室有些渊源自然愿意帮郑厉公,于是他在郊外设下宴席并邀请祭仲来参加,以此借机将他杀掉。

后来这件事被雍纠的妻子,也就是祭仲的女儿雍姬知道了,一边是丈夫,一边是父亲,她不知道该帮哪个?难以抉择之下她找到了母亲并询问她:“父与夫孰亲?”意思是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亲呢?

母亲告诉她:“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是能做丈夫的人很多,但父亲只有一个,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雍姬听后茅塞顿开,于是便找到父亲祭仲跟他说:“雍纠不在家里宴请你而选在郊外,我怀疑他别有用心,你还是小心为好”。祭仲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带人前去赴宴,然后在开席之前杀掉了雍纠。

随后他命人将雍纠的尸体摆在周氏的池塘边,郑厉公知道雍纠刺杀失败,祭仲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带上雍纠的尸体逃到了郑国的边境城市。

祭仲将郑昭公接了回来并复立他的王位,此后一直辅佐郑国君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春秋时期郑国有名的权臣。

他的女儿雍姬因为当机立断舍弃丈夫救下自己的父亲,被世人标榜为孝女。她也成为了“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属于贬义词,专门用来形容女子私生活不检点,意指她们可以跟任何男人发生关系,把他们当成丈夫一样。

成语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口头运用之后,它原本的含义却被曲解了。实际上这个成语的背后是一段“百善孝为先”的故事。

雍姬为了父亲狠心舍弃了丈夫,与那时刚刚萌芽的儒家思想中“孝”的理念相符,这样看此成语不但没有贬义,而是还是个褒义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是这样来的
丈夫和父亲必须死一个,怎么选?春秋女子一句话解决,由此诞生一个著名成语
一对母女的谈话,造就一个成语,辗转两千多年,词义变得为人不齿
父亲和丈夫必须死一个,女子巧妙抉择,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人尽可夫:一个关于忠孝的成语,本无关风月,如今含义令人不齿
丈夫和父亲必死一人杀谁?她2716年前就有选择,为此还留下一成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