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官、兼任、检校——唐朝使职为何皆无官品

唐代存在许多的使职差遣,可以说是使职制度的起始期,其中包括以朝官担任的使职,也有由宦官担任的使职,后者又可以分为内诸司使和其他由宦官使职。唐代中叶以后,各种名号的使职差遣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他们分割了中央和地方各种正规机构的职权,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

唐代使职有皆无品秩与常带省台寺监长官衔,以寄官资之崇卑,或常假以他官这两大特色。使职差遣制在唐代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历史特点,对唐采政治制度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唐代以'使'为实,以'职'为号的新制度

1、唐代使职差遣的大量出现

唐代职官制度中使职差遣的大量出现,是唐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之一。陈仲安、王素在《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一书中认为:'尚未固定成型的职称为差遣,反之固定成型的就是使职。'薛明扬认为使职是'中央朝廷的代表,衔命出使四方的官员。使职差遣制度在中晚唐时期就已出现。

一开始,使职差遣只是皇帝的一种权宜之计,为了完成某项临时性的任务,令某人赴某地行使某种职能,使职'因事而设,事己则罢'。出任使职的官员都带有自己的官职,但不在经管原职任内的事务。使职担任的官职只反映他的地位待遇,任务完成后一般又回到原任职内。使职差遣的大规模产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许多条件共同导致的结果。使职差遣的大量出现,在唐代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2、唐人对使职的微妙看法

唐人对使职看法颇为'微妙'。他们其实并不完全反对设立新使职来取代旧有的正规有司,但他们却坚决反对让两种人充任使职:宦官和聚敛之臣。在他们看来,某些使职是好的,是制度上的一种革新,但某些使职却是坏的,特别是因为委任了宦官或像宇文融那样的'聚敛之臣'来担任,会带来巨大的祸害。

且实际上,不论是在唐前期或唐后期,我们见不到任何唐官员有反对设新使职的言论。那些看似反对的言论,都是针对某某人而发。因此,使职若用人得宜,我们便见不到反对言论,比如唐初设宰相、史馆史官、翰林学士、集贤学士、观察使、节度使等使职时,都未出现反对声音。所以,我们应当细心区别唐人对使职持有的这种'微妙'观点。

3、皆无官品的唐代使职

唐代建立之初,职事官即有正官、兼任、检校、摄、判、知等诸种形式。除正官以外,其他形式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临时差遣性质,即在职事官体系中已经蕴含着使职化因素。不过唐代使职皆无官品,正好跟职事官必定有官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职和职事官,乃唐代仅有的两大类有实职官位(其他如散官和勋官,都没有实职)。

但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使职没有官品,但是职事官有。换句话说,使职不存在官品,这是使职最主要的一个特征。而相对其他使职的特点,比如出使在外、以使为名、皇帝钦差等,便不适用于所有使职,只适用于某些使职。

二、为何说唐代使职和职事官存在无官品的差别

1、对使职中'使'字的理解与思考

使职是正规官制起源最早的'种子'。古代的正规职官编制,基本上都建立在使职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人类先有使职,然后才发展出正规官制,决非先有官制才有的使职。所谓'使职',就是关键在'使'字。《说文解字》中说道:'使,伶也。'按,伶者,令也,也就是掌权者'命令'下属去为他做事。担任使职者,可被视为一个'使者',在执行上司或掌权者的命令。

举个例子,语言的出现,说明人类能够用话语来指使其他人,从有了使职。使职是人类社会最初始的一种任命方式。这也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举动:权力比较大、地位比较高的人,必然会命令权力比他小、地位比他低的人来为他做事,特别是一些他无法亲身执行,或不便执行的事。

但五万年前的人类社群组织仍然很简单,基本上是一个家庭一个'游群',或一批血缘相同的同家族人聚居在一起,人数大约只有5到80人,然而,即使在如此简单的社群,人类已经有了使职。所以在这样单纯的组织,何需官制?又何来官制?

2、从使职的职务特征来思考不存在官品的原因

在传统中国,官必有品是大家固有的观念,就比如生活中常听到的九品芝麻官、三品高官的部分说法。但为什么使职也算一种官(至少是广义的官),却没有官品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了解到在官场,任命的使职通常有几种特征。

第一,它是很随兴的一种指派,可以因事务的需求而任何时候指派,富有弹性,也会因事务停止而终止使职。第二,这样的委任,正因为是随兴的、不固定的、相当个人化的,也就不需要设置什么官品,没有所谓的'官品'。官品要等到官职变得复杂,职官众多,且需分层管理和进行正规的编制之后,才会产生。在使职的阶段,无官品可言。受命者就直接听命于掌权者。

第三、掌权者通常都会任命他最信任的人来当使者,因此掌权者和受命者必然带有某种'私'或'密'的关系,通常使者就是他的血亲或姻亲,或是他认为合意的人,由此看来使职也就不需要设置什么官品。

3、职事官和使职是相互不断演化而成的

随着人类社群组织变得越来越庞大,组织需要的助手也是越来越多,而人类最原始的任命就是使职,使者一般都是无正规的编制,随意性很大,也多半带有'私'和'密'的特点,所以也就没有官品,无需官品。后来职务变多了,分工变复杂了,于是才有需要把众多参与事务的人员给予编制,分阶层,定官品,使他们成了正规编制的官员,也就是有官品的职事官制。

但职事官制长期行用以后,又会变得官僚化,僵化无效率。所以使职转变为职事官,不是职事官权力变大,反而是他的权力变小了,地位变低下了。这时,掌权者又会回到人类最本能的办法,诉诸人类最原始的使职,重新委任使者来替他做事,以整顿整个作业,达到效率。使职和职事官便如此不断地周而复始,不断相互演化,形成一个大规律。

三、唐代使职地位及其差遣制的特点及影响

1、使职的社会地位高低

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有提到说在开元以后,唐代的使职越来越多,'名号益广',于是当时人'重'使职,'轻'职事官。做个职事官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当使职才显威风。所以实际上,使职没有官品,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原因就在于,任使职的使者,都是一批跟皇帝或掌权者(如使府主)非常亲近的官员,非常接近权力中心,从而使职可以有许多特权,任官也富有弹性。

更能凌驾许多职事官之上。唐代那些宦官和中使,许多就是使职,没有官品,但他们却可以利用皇帝的名义行事,权力更大到足以让宰相敬畏,道理就在这里。虽然现代唐史学者普遍重视职事官,忽略使职。但是现代这种重职事官、轻使职的现象,其实跟唐人的理解很不一样,甚至可说相背。

2、唐代使职差遣制的历史特点

唐代的使职差遣大体上以唐玄宗时期为界,可以分为形成发展期和高峰期两个阶段。开元、天宝之后,中央随时因事置使,名目尤多,使职差遣慢慢变成一个重要的职务。由唐代使职差遣制的发展情况,其历史特点也是十分鲜明。首先,使职差遣的设置广泛化。唐代差遣官的数量众多,且广泛分布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中。

除此之外,唐代使职虽然是临时任命的,但差事的结束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许多临时设置的差遣官设立之后,并未及时撤消,而是作为常设性的官衔保留了下来,这使得使职差遣设置系统化。最后,使职差遣官的行政能力高效化,能高效的处理诸多事务,发挥了充分的灵活性,也使其行政效能比较高。

3、唐代使职差遣制的社会影响

唐代使职差遣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等等各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首先,差遣官一般都由皇帝或宰相直接任命,可以不受吏部或中书门下锉选授任时的资历和程序的限制,以中央特派使的身份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对唐代的人才选拔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唐代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地方机构为州和县,完备了唐代的职官体系。且自隋初至唐代前期,地方行政级制为州(郡)县两级,一定程度上促使唐代地方行政级制的演变。除此之外,唐代中后期广设节度使,也算是开启了宋代政出多门的现象。

四、小结

为了保证国家政务的运作效率,处于动荡不安的唐王朝不得不在已经职事

官化的使职之外,另立新的使职、差遣,以配合中央官制的发展进程。使职虽没有官品,并非坏事,对担任使职者来说,也不成为难题,一般出任的使职者,往往就是目前任职的一些职事官,原本就有官品。他只不过是以现有的职事官去充任使职。

且唐代使职差遣制度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般规律,即中央权力机构由天子侧近演变为正式国家机构的情形。所以常说使职是'常假以他官'的意思就是说他的权力和地位,实际上比类似的职事官更加的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赖瑞:唐代职官书只描述三省六部制,只读这些会上当
颠覆传统认知:唐玄宗统治的盛唐给中唐和晚唐埋下了怎样的隐患?
岳飞生前的官职有多高? 宋代官制比较复杂,包括职事官、寄禄官、文
宋代官制总论(1)
​宋代官员的“官”、“职”和“差遣”?
宋代官员兼职面面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