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话里有哪些写不出的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吧,绝大多数都有对应的汉字,只是平常说的多,写的少,可以称之为“生僻字”,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些四川话中常说不常写的“生僻字”。

蹅 一脚蹅(cā)到水凼凼头

蹅,普通话拼音是chǎ,解释为(在雨雪、泥水中)踩;践踏。

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合肥方言单音动词考释一》指出:蹅即踩,多属不留意所致。

四川话 音 cā,阴平声。

例句:一脚到水凼凼头了。

蹨 菜都lian4死了

蹨,普通话音[niǎn],《广韵》《集韵》乃殄切,音捻。

四川话音lian4(同练)。

词义:在古代同“跈”,跈( jiàn ㄐㄧㄢˋ )古同“践”,践踏。

例句:几个娃娃太调皮了,跑到地里去,菜都lian4死完了。

瘖 腰杆瘖(银)岛了。

瘖,普通话读作yīn。

四川话读yín(银),四川方言说身躯扭伤为“瘖”。

例句: 腰杆岛了。

摎 弯头 ( jiù救) 拐的摎

摎,普通话拼音是jiū,释义为绞结。《唐韵》居求切《集韵》《韵会》居尤切,音鸠。《前汉·五行志》元帝永光二年,天雨草,而叶相摎结,大如弹丸。

四川方言音 ( jiù救): 四川人最爱说的一个相关词汇就是:弯头 ( jiù救) 拐

【刜fu5】【fú】字从刀,从弗,弗亦声。“弗”意为“不平”。“刀”指“切割”。本义:削平。【刜fu5】表示它是个入声字,保留入声的地区发入声音。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敷勿切,音拂。《说文》击也。《玉篇》斫也。又《唐韵》《集韵》符勿切,音佛。义同。可见四川人把佛读“fú”,其实也是古音遗存。

【刜】【fú】四川方言中含义①击打。“~你两耳屎”②用刀猛力砍。

【刜】不仅可以fu耳光,也可以是其他部位。例如:看我fu你几下(音哈)你就晓得锅儿是铁捯的了。捯,暂时不确定是这个字。


挦,普通话发音xián,动词,意思多指:扯,拔(毛)

四川话发音:xuán,同四川话“”的音。

日常家禽去毛都用这个字:挦xuán鸡,挦xuán鸭子等。

(你把我惹生气了,我就说)你是不是哦,你再这样子我把毛给你挦xuán了。

漤,普通话音lǎn,四川话音相同,读法按照普通话3声四川话读4声即可。

百度百科字义

①用热水或石灰水泡生柿子以除去涩味。如:漤桃;漤李

②用盐或其他调味品拌 [生的鱼、肉、蔬菜]。

四川话常用义

①用盐或其他调味品拌:

把莴笋漤一下,等哈凉拌。

②腌制食品:

漤盐菜;漤腊肉。

③盐水等刺激物进入眼睛,引发不舒服的感觉曰“漤”:

汗水流到眼睛里面了,好漤哦。

④浸泡:如漤衣服。

普通话音:䭰(读音běng)

《集韵》蒲蠓切,音菶。香气盛也。

四川话音:䭰(读音pong4,音同碰)

例如:他炒的菜肯定好吃,闻着都䭰香。四川人平时习惯用的词是喷(音碰)香。

普通话音:煪 [qiú]。

字从火从酋,酋亦声。“酋”本义为加料加时酿制的劲酒,引申为“强有力”。“火”与“酋”联合起来表示“强火烘烤”。本义:强火烘烤。引申义:干燥。

方言音 煪qiū:

四川、重庆、湖南,河南,湖北,安徽等南方多省地方方言,烟熏之意。

例如:①烟雾缭绕,煪眼睛得很。

②腊肉要煪过的吃起来才香。

部分地区作:秌,其实秌是“秋”的异体字。但从“火”旁容易误会是它。

斢,普通话tǒu

1、黄色。

2、方言,作数量单位,表示一幢小房子的意思。譬如:浙江慈溪桥头镇毛三斢村。

斢:方言tiǎo 〈动词〉

[方]∶赣语、西南官话词汇,义:①调换②翻面

在川渝云贵等说西南官话等讲官话地区,江西、湖北、湖南赣语地区使用较为普遍。

现多用“调”。

义①例:过去农村爱用粮食斢tiǎo小贩子的东西;用麦子斢tiǎo面。部分地区还用zuo3,用麦子zuo3面,暂未考证是哪个字。

再例如:请帮我这张100元的钱斢tiǎo成10个10元的。

义②例:“这张纸正面写完了,斢一面还可以写字。”这是说翻个面,翻转过来。

熁,普通话拼音是xié,意思是烤。

《集韵》迄业切,音胁。火迫也。

四川话音“信”xìn。义:火气炙人。烤。

例:离火远点儿,这火有点熁xìn人。

袜子有点潮,你拿到火上熁xìn一哈再穿嘛。

牚,拼音chèng,chēng

四川话音cèn:抵触,抵拒

如:他说话老是牚cèn起牚cèn起的。

字义解释

牚 形声。字从尚从牙,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平”。“牙”指动物的犬牙。“尚”与“牙”联合起来表示“外露的犬牙”、“长出嘴外的犬牙”。本义:长出嘴外的犬牙。引申义:抵抗。转义:倾斜的柱子。《广韵》邪柱也。

牚儿:桌椅等腿间的横木

从以上字义可以看出,作为支柱是斜的,引申义也为抵拒。跟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说话“衬起衬起”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hā,翻动,使其移动位置或改变朝向。

把晒的谷子~一下;来,~麻将了。

pēn,靠,倚的意思。

~到墙上、~到树上。

pēnpēn椅:有靠背的椅子。pēnpēn:椅子的靠背。

dòu:动词,拼,接、凑在一起

四川人打川牌叫“~十四”,两张牌凑足十四点。

“~龙”,扑克游戏,依花色点数大小连接,自己的牌接不上就输了。

来来来,一个~五十块钱,下了班打平伙去。

cào:揽动、翻动

别在菜碗里面~来~去的!

把河沙水泥~一下。

但四川话中更多是用于口语,而且使用的不是该字的本义,所以也列举出来了。

㧯,读作㧯(lǎo), 方言用字,绰(chāo);抓取,拿等意思。
《字汇补》载:落好切,音老。

常用短语:㧯过来,㧯起走等。

例句:天刚亮他就㧯lǎo起锄头下田去了。

你不要㧯lǎo起半截就开跑。


在川西地区,手拿肩扛都是㧯。日常使用“拿”的动作大都可以用“㧯”替换。如:“帮我㧯lǎo到一哈”等。

在川东、川中等地,以“扛”的意思为主。

普通话音ān。 四川话音ngán〔ηán〕,指推测、估计、预料。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审豺狼》:“谙定是小人把祸酿,八十板打得好心伤。”这里的“谙”指估计、料想。

  造个句

  1.这个事我谙不到他会这个样子做。

  2.馆子我已经订好了,你到时候谙倒时间过去就是了。

这个四川话的“车”字,不是汽车的“车”。四川话的“车”基本用于口语,所以虽然大家都认识。平时一般也不会写四川话意思的“车”,所以还是讲一下。

跟我读 车【cē】

词释义 “车”:动词。扭动、转动。即调转、转换方向。可以用来指转动身体,也可以指扭动物体。

造个句

1.你“车”过去看嘛,你手机就在你背后。

2.这个瓶盖太紧了,我实在是“车”(转动、拧)不开,麻烦你帮我一下咯。

撨,普通话音xiāo,sōu①择取。②拭。③推。四川话一般用xiāo音,动词,推的意思。

造个句

1.他在前头拉,你在后头帮忙撨xiāo一下嘛。

2.他把我撨xiāo绊倒了。

逗,音dòu。和前面“车”一样,四川话的“逗”这儿不是“逗”的本义,基本用于口语,所以虽然大家都认识。平时一般也不会写四川话意思的“逗”,所以还是讲一下。

四川话中的“逗”一般指凑、聚集,也多用来指对上复原。日常有时大家不知道如何写,会写成“斗”、“豆”等。

造个句

1.板凳脚脚落了,你把它逗起一哈。

2.大家今天晌午逗钱打平伙哈。

四川话中的“逗”做形容词时,是“吝啬”的意思。吝啬鬼,在四川除了叫“啬家子”等,也有“逗脚猪”、“逗jier”等说法。

(川剧·鞭督邮)中,有句唱词:刘县尉未免有些逗,官场规矩他不应酬。

逄音pang,四川话4声,主要意思为碰。

造个句

1.你娃娃身体xier,一逄pang就到了。

2.你硬是不得了了,逄pang不得了。

扳,音ban,此处非普通话本音本义。四川话发4声,有手舞足蹈、或挣扎等义。四川话的常用词汇有“扳命”、“横huan扳顺跳”等,“安逸得扳”也应该用“扳”而不是“板”。

造个句

1.有人落到水里了,还在那儿扳。

2.你莫在那儿扳了,影响别个。

谝,音[piǎn],《集韵》平免切,卞上声。

本意是花言巧语,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夸耀,夸口。《周书》有记载:巧言也。从言扁声。陕西方言,聊天,说话。其他地区基本使用本义。

四川地区过去做一个人爱吹牛,就说他爱“谝[piǎn]批”。

苶,读音:[nié],《正韵》乃结切,音涅。字典中释义为疲倦,精神不振。文言文中较常见。南北各地方言中仍在使用这个字。

例句:孩子有点苶,或许是病了。

憷,读音:[chù]。《正韵》创祖切,音楚。通怵,该字本义含有害怕或畏缩之意。常作方言用字。

[方言]∶遇事胆怯,不敢出头:发憷。

[ruá] 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在北京方言中,rua有体质衰弱、技能低劣之意;在四川、贵州等地,有“摸、揉、搓、捏”等含义;在岳西方言(在岳西方言中读第一声)中有呕吐、谩骂(指令人作呕)等含义。

四川方言,一是指揉、搓等动作,比如“挼面”就是揉面团;二是指说话、写文章时对材料的整理。

未简化前的滗

滗,读作滗(bì),本意是表示一个动词,指将液体澄清后轻轻倾倒出的作用、方法或过程,如滗米汤等。

扚dia,一声,本字提,旧读dia.

[zhǎ]基本字义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长度;也作为 量词,指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两~宽。

四川部分地区方言发音为[qiǎ].

[huō]用耕具划开土壤或用剪刀等尖利器物划开东西:~地。用剪刀~开。

【摲】音惨。拼音chàn。粤语:saam3 客家话:[客英字典] cam1 [台湾四县腔] cam5 [海陆丰腔] cam6 赣语:cram5,摲断。

本意指除去,割去,引申指削、削锐、攻取。

百度汉语~摲耳食 [chàn ěr shí] 释义:搧耳光,用巴掌打人。 举例:再不听话,就摲耳食!

川西坝子过去称玩陀螺为“摲牛儿”。

藠头:音叫头[ jiào tou ]

藠头也作茭头,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该种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叶2-5枚,具3-5棱的圆柱状,中空,近与花葶等长。原产中国,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可供食用和药用。

爱吃泡菜的地方如四川、湖南等省常用于制作泡藠头。

箢篼 篻箕

鸳篼?

箢篼又作鸳篼。[yuān dōu],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没有把它和“篻箕”(piǎo ji)区分开。个人能感觉到的区别是:

1、箢篼[yuān dōu]比“篻箕”(piǎo ji)的提手似乎更长一点?反正小时候见到为了方便捡粪的粪鸳篼,站着就可以提起来;而“篻箕”(piǎo ji)得弯腰才能够手。

“篻箕”(piǎo ji)?

2、箢篼[yuān dōu]的提手是固定的,“篻箕”(piǎo ji)的提手是活动的?(可以对比上面两张图片)

有懂得区别的可以说一下。我理解的就是上面的区别:主体一样,提手不同。

撮箕

撮箕(cuō jī),一种竹编器具。过去川西坝子大量用于单人少量搬运粮食,还会专门给年龄小的人买小撮箕(cuō jī)。平时用于转运生活垃圾(非食物垃圾,过去没有食物垃圾一说,有剩余的就喂家畜家禽了)。

筲箕

筲箕音烧鸡(shāo jī):厨房洗菜、装菜等用的竹器。可以方便沥水。

簸箕

簸箕(bò ji),扬米去糠的竹编器具。过去川西坝子农村用处很多,自己渥红豆腐、筛米、渥豆瓣后的晒晾、水磨汤圆粉沥水后的晒晾等都会用到。基本与食物的制作与晒晾有关。

miè。蠛蠓[mièméng]蚊,川西坝子过去称之为毛毛蚊(音猫猫蚊),身体微细,比蚊子小,聚集起来像雨,群飞塞路。南路话音摩蚊子。

[jiǔ]音九。表示拧的意思。

四川话例句:你帮我把瓶盖㲃开哈;你把衣服㲃干晾起来晒。

说文解字:揉屈也。音:居又切(顺便讲下过去文字注音,就是用认识的字来给生字注音,居又切,表示取“居”的声母,“又”的韵母,意思就是它的音为jou,现普通话没有这个拼法,就是jiu了)


[jiá]音甲。皮肤上的污垢,也泛指一般污垢。

四川话例句:快去洗澡,我看你身上都起圿圿了!

[yáng]音羊。意思是尘埃。

四川话例句:川西坝子过去农村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坱尘。

《说文解字》尘埃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过於坱漭之野。《正蒙太和篇》气坱然太虚。

凊[qìng]音庆。释义是清凉,寒冷。古文中读音为jìng,凉。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四川话例句:冬天天气冷,自来水都冰凊[qìng]了。

也有些地方说“冰欠”。

[yuè](川西坝子不少发一声:曰)

抈,折也。从手,月声。与略同。——《说文解字》

四川话例句:你把这根钢丝抈弯。

[xuān]音宣。汉字的基本字义是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如:揎臂大呼。揎拳捋袖。也有用手推和打的意思。

四川话例句:揎开大门;莫把它揎絆倒了。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孙武乃起双袖,亲操枹以击鼓,又申前令;二姬及宫女无不笑者。”

[ái]音挨。指磨,使物粉碎。由磑演变而来。

《正字通》磑,碎物之器,古公输班作磑。晋王戎有水磑。今俗谓之磨。或训磑为碓下石,不知碓下石卽今石臼,非磑也。

四川话例句:片片药颗颗药要在硙烂,才好喂小娃娃。

鋊[yù]音玉。器物用久渐渐磨光失去锋刃或棱:菜刀~了切不烂,剪刀~了剪不断。石磨已~了。

四川话例句:不要再说了,耳朵都要听鋊了。

《南宋·孔觊·铸钱议》五铢钱,周郭其上下,令不可磨取鋊。《五音谱》磨砻渐销曰鋊。今俗谓磨光曰磨鋊。

说文解字【卷十四】【金部】鋊

可以句鼎耳及鑪炭。从金谷声。一曰铜屑。读若浴。余足切。

随便整理了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后续的文章,我会不定期整理发布一些四川方言的相关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平仄谱》第三讲 说话音与读书音
常见多音多义字归类大全(三)
菏泽方言
不意
乡愁印记:客家方言之多音字(一)
巴菲特听到福州话哭晕在厕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