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甸战败请和,竟求清军留下两样锐器以供学习,乾隆:统统毁掉

#头条创作挑战赛#经过前一阶段的连续作战,清军歼灭缅军主力近万人,士气高昂!缅军这边连吃败仗,无奈之下只能退守老官屯。

老官屯是阿瓦的最后一道门户,缅王孟驳为了死守老官屯,命令从全国各地的部落武装里征召“门户兵”前来助战,基本上把能用的兵都用上了!

缅王孟驳

公元1769年十月十五日的傍晚,征缅经略大臣傅恒在阿里衮、阿桂、哈国兴、海兰察、叶相德等一众高级将领和护卫亲军的簇拥之下,来到伊洛瓦底江东南方向的山顶上,用“千里镜”(望远镜)详细观察着对岸缅军的最后一道防御工事——老官屯大寨

眼前的一幕着实让傅恒感到震惊!

老官屯,是缅甸首都阿瓦前方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横跨伊洛瓦底江的东、西两岸,最中间是建在江中心的一个大冲击平原上,绵延约5、6华里。

它用木石建造而成,主体结构采用的都是缅甸当地的千年巨木。

在木栅与木栅、木头与木头之间用无比结实的牛筋、兽皮等加热、淋湿后再捆绑,牢不可破,地基深入江底土中,四周又用巨石加固,分为内五层、外五层。

老官屯的木栅与木栅之间的间隙,每隔三到五米就有一个射击孔,每五十到一百米安放一尊炮位。

老官屯形象图,实则横跨江面,更加坚不可摧

除此之外,在大寨四面相隔不远的地方,还矗立着高大粗壮的木质“碉楼”,用作瞭望和居高临下射击之用。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大军事堡垒,它拱卫着缅甸的首都——阿瓦!

坦率地说,无论是傅恒、阿里衮、阿桂、海兰察等人,都是在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无不身经百战!从西洋人到东北的老毛子、再到中亚的回回、蒙古人、西南的土番等,见得多了,可是像老缅子的这种工事,那可真还是第一次见!

原来木头可以长得这么大,这么壮!这他娘的该怎么打?清军一众高级将领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缅甸木质碉楼

怎么打?说实话,谁的心里都没谱。可是再怎么着也得试试不,不试怎么知道如何下手?!

鏖战老官屯

十月二十日,清军发起第一次试探性进攻!

此时缅军的布防情况大致是这样的:老官屯大寨分为东岸、西岸、江心平原三个部分。

西岸由缅军宰相诺尔塔亲自指挥;东岸则由布拉莽党等一众缅军将领防守;江心平原四周布置了缅甸的舰队,遇到战事,可是随时支援东岸和西岸的缅军。

缅军在整个老官屯大寨一共布置了5万人,其中主力2万多人,其余的是从各地部落武装里征召的门户兵,即土兵。

从缅军的布防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十分周密!因为清军不管攻击哪一个方向,缅军都可以做到快速支援,正所谓“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

而且缅军占据明显的兵力优势,清军此时一线的总兵力不过1万8千人左右,并且其中很多人都患了严重的疟疾,包括很多将领。

但是俗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

清军三路出师:哈国兴部自东南方向进攻老官屯,阿桂指挥西岸清军从陆上逼近缅军,傅恒本人则指挥水师主力自江面攻击老官屯!

战斗一经打响,马上就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缅军出击,迎战哈国兴部,结果在清军密集的冲天炮打击之下,损失惨重,迅速退回大寨。

江面上,缅军水师再次与清军战舰展开炮战!伊洛瓦底江的江面最宽处不过4里,法式舰载炮的射程优势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而清军的劈山炮、子母炮却像雨点一样砸向缅军战船,甫一交手,缅军就损失了二十艘舰船。

在江西岸,阿桂指挥清军工匠开始修建临时炮台,准备安放五百斤和九百斤级别的劈山炮和九成十节炮!缅军碉楼上的斥候发现了这一情况,缅甸宰相诺尔塔急忙命令缅军出击,摧毁清军工事!

只见缅军一下子涌出来上万人,冲在最前面的是跣足赤身、手持刀矛、眼放凶光的当地土兵,也叫“沸唇”,缅军精锐拿着燧发枪跟在后面前进。

阿桂一看,乐了!太好了!只怕你们不出来!

阿桂大手一挥,传令官令旗招展之处,只见海兰察、乌什哈达、乌云保等索伦悍将齐齐上马,背后的一千索伦铁骑个顶个人如猛虎马如龙,只待缅军冲近,海兰察带头一声大喝:速促那!(满语冲锋)

索伦猛士的骏马扬起阵阵沙尘,几千匹战马的马蹄声隆隆作响(清军一人三马),恰如山崩一般!

先是两轮抛射,然后抵近射击!索伦兵手中硕大无比的清弓配以梅针箭的箭簇,真可以说是当者披靡!本来缅军主力的战甲就防护能力一般,可怜那些临时征召的土兵们都身无片甲,活生生地做了清军的靶子!

激战之中,缅军一名骁将从背后舞动长矛直扑乌什哈达,海兰察一眼瞥见,立马转身弯弓搭箭,一箭下去,贯胸而过,箭头余势未衰,又插进另一名土兵的脊梁!

诸位看官,这可不是金庸笔下郭靖大侠的浑厚内力,这是在真实的缅甸战场之上,战神海兰察神力惊人,射术无双!

要知道,乾隆帝在清帝当中素以善射闻名,67岁时还可左右开弓、百步穿杨,就连他也对海兰察之勇赞不绝口!在御制诗中多次赞扬海兰察为“索伦巨擘”、“勇鲜伦比”,赞其“神勇”,赐号“超勇”!

讲真,缅甸的这些兵将根本不是清军索伦野人的对手!这可以从一个缅军俘虏的话中得到证实:有个缅军的头目,跟暹罗作战的时候被俘虏,然后被暹罗人当做礼物送给乾隆帝,据他说:“我从前每次跟随大军出征跟天朝作战,不怕枪炮,就怕你们射箭,因为箭没有声音,不像枪炮有响声可以躲!我们只要一露头就会被射中,后来,我们一看见天朝骑马射箭的人就都跑了。”

缅军的这次出击很快就在野战之中被索伦部击溃,经过几次交战,他们已经被清军骑射彻底打怕了,完全失去了野战的勇气!

虽然这期间缅王孟驳多次催战,但无论是宰相诺尔塔、还是布拉莽党等缅军将领,从始至终再也未曾出寨门一步!

好了,这下子阿桂可以放心地指挥西岸清军修筑炮台了,修好炮台后,安放一百多门大劈山炮,“砰砰砰”地轰他娘!

清军重炮

清军的炮弹不分昼夜地往老官屯工事上砸,但是呢,效果不大!为何?因为缅甸人也很聪明,他们在巨木栅栏的边角处挖有深壕,平时都有工匠、士兵在里头,清军的炮弹打不到他们,等清军的射击间歇,他们迅速从深壕里窜上来,拿出木料和工具,马上就开始修补被清军炮弹打坏的地方,反正缅甸不缺木头!这样一来,清军随时打,缅甸人随时修!还是没辙!

接来下怎么办呢?傅恒一直在琢磨。

清军狂攻老官屯,缅军死守!这场仗打的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激烈的争夺

从十月二十日开始,清军连续攻打老官屯好几天,可是缅军就像缩头乌龟一样,打死不出来!清军一筹莫展!

这样不是办法,只能发挥我天朝自古以来的强项了——开会!傅恒再次召集由所有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讨论攻击策略。老将哈国兴提出了一个主意,干脆用地道爆破的方式,炸他娘的!傅恒和阿桂都觉得只能如此,于是就派出工匠连续多日趁夜色修地道,一直修到了老官屯大寨在江岸边的脚下,然后埋下上千斤的炸药,做好引信。

引爆的时候,傅恒、阿桂等清军将领都出来站在远处观察。工兵点起引子,一条火线烧过去,只听得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好家伙!据史书记载,缅军的大寨木栅被炸起了两三丈高!缅军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边清军将领们嘴角刚刚泛起了一丝笑容,可是瞬间凝固!只见,那在半空中的巨木栅栏又原地落下,丝毫无损!清军将领彼此对望一眼,都有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原来,缅军的巨栅是立在斜坡下面的,而且是成排地固定在一起,木头不是砖墙,地基一塌就倒了,除非你炸断它,不然只是松动而不会垮塌!

邪了门了!

过了两天,云南总兵马彪又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拔河”的方式,把缅军大寨角落上的木栅拉倒!傅恒和阿桂一听,觉得可以一试。于是清军工匠连夜去原始森林里采了粗大、绵长的藤条,趁着晚上缅军不注意,用钩子把藤条的一头甩进老官屯大寨的木栅栏里,再用厚牛皮固定好,然后只见阿桂一声令下,清军中的壮汉都走了出来,一共多少人在“拔河”?史载,三千多人!

阿桂画像

你别说,这招还真他娘的管用!只见缅军的木栅吱吱呀呀的开始松动,紧接着“咔咔咔”声响,快要倒了!可就在此时,碉楼上的缅军斥候发现了这个情况,急得大喊大叫起来,值夜的缅军将领衣服都没来得及披,赤脚跑来喊人上去砍!拿刀砍!结果,还没等清军把木栅拉倒,藤条又被缅军砍断了!

还是不行啊!

最后的攻击

从十月二十日,到十一月中旬,清军用尽了各种办法想要摧毁老官屯,可是毫无结果。它实在是太大、太坚固了!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傅恒能够以少量兵力围攻老官屯,分出主力部队南下攻击阿瓦,那就有可能取得胜利!

但是,乾隆帝和傅恒本人都对之前的明瑞军孤军深入,结果被缅军断了后路的事情心有余悸,所以不敢作出这种冒险。但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缅军已经无力与清军野战,而且清军后防稳固,傅恒是可以冒一下险的。

这都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此时,缅军宰相诺尔塔已经多次派人求和!因为缅军实在是已经被清军无休止的进攻搞得精疲力尽了,而且缅甸国力脆弱,后勤供应也很困难。清军这边,也有很多将领觉得不好打。

但是傅恒不同意,因为他还有最后一招!

诸位看官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提过的,清军入缅带了一尊重炮——神威大将军炮!重达三千斤!发射40磅铁弹!就用它!

傅恒派出大批工匠,在远处的山顶上修建巨型炮台,缅军望见了心惊胆战,可是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实在不敢再出来和清军野战了。炮台几天就修好了,把大炮拉上去,然后开始轰!

要说这神威大炮果然不同凡响,一炮下去就把老官屯大寨打个大窟窿,缅军手忙脚乱的修!不过唯一的缺点是,巨炮的发射速度太慢,如果当时再多带几门的话,那缅甸人修都来不及!就这样,已经把缅军吓得够呛!天天被巨炮轰,冒着生命危险抢修,滋味不好受!傅恒则开始考虑从内陆再次运铸炮的原料过来,加铸几门巨炮。

可是清军这边的将领,包括阿桂、海兰察等都觉得没必要了。因为云南当地的民夫、工匠都已经被征召一空,再要征召,得去内陆了,那又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缅甸丛林

况且之前说过,因为傅恒作出了提前出兵的决策,导致清军在缅甸热带丛林的雨季中艰难前进,很多将领和士兵都得了不同程度的疟疾,随着战争的进程,疾病越发流行起来,截止十一月中旬,清军士兵战死的不过一两千,可是病死的竟多达一万!

清军多名高级将领染病身亡,包括:傅恒的副手,大将军阿里衮、台湾总兵叶相德、领队大臣绵康、左副都御史阿尔显、总兵吴士胜、护军统领伍三泰、提督本进忠…………

连傅恒本人都身染疟疾,一天比一天重!

傅恒画像

真可谓天不予我,奈何!

此时,缅甸宰相诺尔塔又派人送来了求和文书,这次的措辞恭敬多了,表示愿意接受清军一切停战条件,放还之前历次战争的清军俘虏,赠送粮食、礼品给清军,承认天朝的威严,并表示绝不敢再次与天朝作对等等。

总之,缅军将领全都抱着一种送瘟神的心态,希望清军赶紧撤走,实在是耗不下去了!天天晚上睡不好觉,处于恐惧之中提心吊胆的日子多难过呀!

傅恒作为领班军机大臣,皇室贵胄,素来以理智、宽宏著称,一看众将领都无意再战,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缅方的求和,同时飞书乾隆告知前线实情。

尾声

清缅双方合约签字那天,缅方多名高级将领全部来到了清军营寨,清方则派出阿桂、海兰察、哈国兴等人出场,缅军将领对着清军武将连连礼拜,双方基本按照清军提出的条件签字画押。

最后,缅方将领还提出来一个“特殊要求”:清军走后能否把战船和大炮留下,供他们“学习”,说是为了对付暹罗人,傅恒请示乾隆,乾隆心想:这帮蛮夷当我傻吗?下令把船全部拆掉、把炮熔掉,然后再班师。

公元1770年二月,傅恒回朝。随后,病情加剧,七月病逝于北京,年仅49岁。乾隆帝亲往祭奠,赐谥号“文忠”,这之后追赠郡王衔,配享太庙。说句公道话,纯粹是累死的。所以说,人太能干了也不好啊。

然而,清缅双方其实对这个合约都不太满意,乾隆当然不必说,觉得没能灭了缅甸太可惜了,没想到缅甸的瘴疠这么厉害!

其实,在那个年代,就算是英法列强也奈何缅甸不得,由雍籍牙大帝建立的贡榜王朝正处于极盛之时,缅军火器先进、四处征伐,曾多次击败英属、法属东印度公司的军队。直到1885年,一百多年以后,缅甸才被英国兼并。

清军没能打下来,主要原因是后勤的压力和当地的气候环境所致,实属正常。

何况,实话实说,在傅恒征缅的过程中,清军一直以较少的人数(一万多人,后期只有1万3千人,其他都病重或病死了)对付缅军近5万人,还压着缅军打,迫使缅军只能缩在老官屯里面不敢出来,不丢人!

缅甸方面:缅王孟驳非常不满,觉得凭什么要给乾隆俯首称臣呢?可是他心里也明白,双方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条件差距太大,所以也只是对擅自议和的缅甸宰相诺尔塔等人象征性的处罚了事(罚他们头顶清军送的礼物跪在宫门外面)。

清缅双方大战数年,死伤无数,尤其是缅甸死人极多。最终谁也没能得利。

真正得利的是暹罗,因为这之前暹罗首都都被缅军攻陷了,有亡国之患,暹罗抵抗运动的首领是个华裔叫郑信(也叫达信),眼看着就要被缅军消灭了——可是没成想缅军主力突然都撤回国内抵抗清军去了,于是暹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最终成功复兴,郑信由此被泰国尊为“吞武里大帝”,他本人对清王朝感激涕零,此后年年按时进贡。

18世纪的郑信画像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呀!由此感慨,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真的是很难捉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钩沉│乾隆四次攻打缅甸,结果竟然是这样!
大清帝国改变了东南亚的历史格局:第四次清缅战争虽然损失惨重 但是粉粹了缅甸帝国,统一东南亚的美梦
鼎盛期的清军精锐,东亚大陆所向无敌,为何奈何不了小小的缅甸?
老官屯之战,清军收复西双版纳,乾隆建立中南半岛新秩序
清缅战争
【满族历史】八旗将帅谱之傅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