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日俄战争被称为第0次世界大战?对马海战中的秋山真之(中)

如果没有看过上一集,那么有些问题会比较突兀,“T字战法”是对马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一个必杀技,但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日本联合舰队是如何在实战中做到的? 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秋山真之是整个战术的设计者,为什么他会用这种“骨灰级”海战战术,去对付沙皇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这种战术的优势是什么?

缺点和风险又是是什么?

为什么秋山真之要用这种冒险的打法?

老掉牙的战术

“T字战法”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海战阵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571年的勒班陀之战,是西方的基督教联合舰队,在地中海与阿拉伯舰队展开的一场决战。

勒班陀之战

基督教联合舰队首先使用的“T字战法”,此后该战法成为了各国舰队在海上用火炮对轰的标配。秋山真之选择这个古老的战法,是因为日本联合舰队在航行速度上有优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进入战列舰时代之后,这种打法的关键就是在比拼战列舰的航行速度了,在当时,要问世界海军哪家强?谁在海上速度快,就有很大优势。

除了可以抢占“T字战法”的横线阵位之外,更体现在依靠航速来调整编队,躲避敌人的炮火这个方面,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时期,只要航速有优势,那么就可以掌握整个战场的主动权。

以前我们强调的海军总吨位,在巨舰大炮时代,显得不是那么严谨了,至少是有瑕疵的,在同等吨位下,哪怕是吨位上有些差距,只要航行速度快,不见得就完全是劣势。

在对马海战之前,沙俄的太平洋第二舰队,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超重,以博罗季诺级为例,其正常排水量应为13500吨,实际却达到了15300吨。

“巨舰大炮”时代

因为英国当时与日本的同盟国,为了遏制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所以联合正在崛起的日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但不让沙俄太平洋第二舰队走苏伊士运河,还利用沿途的殖民地给毛子添堵,具体方式就是断了舰队的补给。

为了能够超远距离航线,俄国舰队只能带上比平时更多的煤炭、锅炉水、润滑油等等物资。

带来的结果就非常要命,严重超重,所以在特殊情况下,海军总吨位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理论上总吨位越大,说明战舰的数量、装甲厚度、火炮数量上有优势,这的确可以转化为战斗力,但是在对马海中,沙俄在战略上就非常被动。

相比之下,日本联合舰队的配置,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六六舰计划”中新建造的军舰,核心是4条战列舰和8条装甲巡洋舰。

战列舰的航速均为18节,装甲巡洋舰则是20~21节,行动起来不存在彼此拖后腿的情况。

其中总司令东乡平八郎乘坐的旗舰“三笠号”,是英国专门为日本打造的,比自己的还先进一点。

“三笠号”战列舰

而俄国舰队最快的21节,最慢的有9节的“炮灰”舰,再加上超重的问题,真打起来就很吃亏,所以英国在对马海战中的影响力的不能不考虑,否则就不够严谨,有瑕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日本联合舰队来说,“T字战法”这种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骨灰级”打法,就变得粗暴、好用,但是一点都不简单,毕竟时代变了。

那么在当时,这种打法具体有哪些优势呢?我们从火力、射击精度、视野等方面,深入浅出一下。

T字战法的优势是什么?

舰队在作战时,要尽量排成横线,争取用自己的侧面对准敌方船头,这样两只相互作战的舰队就形成了“T字”型,处于横线阵位的一方,就可以对处于竖线阵位的一方造成致命打击。

横线阵位的一方,各舰与集火目标距离相差不大,考虑到有效射程,就可以实现火力最大化。

只要每个战舰之间稍作调整,就能命中目标,因为调整炮弹左右落点比调整前后落点更简单,前后落点还需要考虑俯仰角度。

就算打不中对方领的旗舰,也很有可能命中后面的战舰,所以处于横线阵位的一方把便宜全都占了。

T字战法示意图

处于竖线阵位的一方可就惨了,各舰后部主炮不能用,否则就是自杀,只有前主炮和一部分舷侧副炮,凑活能用,整个舰队火力严重受限。

除了火力非常猛之外,战列舰的火炮射击精度也为提高,因为处于横线阵位的一方,能够有利的消除火炮耳轴摆动引起的射击偏差。

这个具体在物理和机械结构层面,有没有大神,可以给我科普一下? 鄙人感激涕零,我只能送上膝盖,表示佩服。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视野非常好,处于横线阵位的一方想打就打,看形势不妙,跑路也比较容易,还可以堵住敌方前进路线。

处于横线阵位的一方只有领头旗舰视野良好,后面各舰会被挡住,如果遇见风向不利,或者领头旗舰被火炮轰出黑烟之后,后面的战舰就变成了睁眼瞎,在1935年,雷达发明之前,不得不说就是一种悲剧。

因此,抢占T有利位置,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每一个指挥官的终极奥义,不过对手也不是傻子,不会让你轻松得手,采用各种手段机动躲避。

知道了这些,秋山真之在对马海战中,成功的实战了“T字战法”,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种打法难道没有缺点吗?怎么可能?具体有哪些风险呢?

没有万能的战术

“T字战法”不可能是万能的,要是用的不好,杀招反而作茧自缚,比如在二战期间的,1939年的大西洋海战中。

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和胡德号,对战德国的俾斯麦号,就是在抢占有利阵位的时候,胡德号被德舰第四次齐射击沉了。

大西洋海战沉船

“T字战法”的舰艇航线固定,侧面暴露,所以中弹面积大,如果对方的炮火凶狠,射程远,摆这个阵势有挨打的味道,而且还容易被首尾夹击。

其实在1935年雷达发明之后,很多传统的战术瞬间就不好使了,每一次军事技术的革命,都会给具体的战术带来颠覆性改变。

不过在1905年对马海战爆发之前,“T字战法”也有失败的案例,比如1866年,意大利与奥地利之间爆发的利萨海战。

1866年利萨海战

处在竖线阵位上的奥地利舰队快速冲进敌阵,在一片混战中撞沉了敌方旗舰“意大利”号,直接把意大利舰队“”拦腰斩断,最终被奥地利舰队反杀。

从现在来看,秋山政治的打法其实非常冒险,因为对马海战爆发的时候,秋山采用的是“七段截击战术”,用6次攻击持续消耗俄国舰队。

在路径上是沿着日本海和俄国舰队同步行动,缠着俄国舰队进行反复攻击,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那么为什么日本会采用这种冒险的打法?

秋山真之的冒险

因为日本联合舰队有充足的时间,计划和悬链,沙俄舰队的长途跋涉,经过大半年,航行了1万8千海里的路程,才靠近对马海峡。

这给秋山真之充足的时间,设计战术,进行实地反复训练,他一连几天躲进作战室,反复琢磨和酝酿,计划在七十至九十个小时内,全歼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打法。

电视剧中的秋山真之

具体过程不得而知,但是秋山真之用了一种当时非常先进的战术模拟工具——兵棋推演,在对马海战之前,他已经无数次推演过,发生在未来的这场战争。

黑科技—兵棋推演

秋山真之留学美国期间,正是美国海军兵棋推演的大发展时期,1884年,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开始编写兵棋推演教材,1889年,兵棋推演已经为该院七大课程之一。

1894年后,美海军已经形成了“单舰决战”“舰队战术”和“海军战略”三个层级的兵棋推演。

值得一说的是,1901年,切斯特·尼米兹刚好考入这所学校,41年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场由尼米兹指挥的“中途岛”战役,让他名震天下。

而当时海军学院的院长就是秋山真之的老师,阿尔弗雷.马汉,秋山从美国海军那里将图上演习、兵棋推演学了过来,一并带回的日本。

切斯特·尼米兹

当然还包括美国海军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战法,所以美国海军的发展在背后也深刻的影响了对马海战。

那么究竟什么是兵棋推演? 秋山政治用兵棋推演得到了什么结论?这和日本联合舰队采用冒险的“T字战法”又有什么关系呢?敬请期待下一集。

全文完,感谢阅读,烦请顺手点个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大侠能够在评论区“华山论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日俄战争被称为第0次世界大战?对马海战中的秋山真之(下)
[转]浅析风帆时代的海军战术
T字战术
兵棋—历史与未来之四:今日晴空万里,波澜壮阔,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东乡平八郎的对马海战(十一):七段战法
揭秘二战德国最强战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