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灭西突厥之战:“兵少”如何打硬仗?大唐的套路神似今天美国

昨天我们说了唐朝征服东突厥的战事一直持续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但是之前也说过,在隋朝长孙晟的“远交近攻”下,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那么唐朝究竟是如何平定西突厥?

1、西突厥如何称霸西域?

西突厥从处罗可汗入朝于隋以后,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乘隋末中原大乱无暇顾及西域之机,开拓疆土,重新建立起“东至金山,西至海,自玉门已西诸国皆役属之”的大汗国了。

他建牙于龟兹北之三弥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北之哈尔克山)与东突厥为敌。不久,射匮死,其弟统叶护可汗继立,在统叶护可汗统治时期,西突厥不仅征服了天山以北地区铁勒诸部的起义,而且向西扩张,征服了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所谓“西拒波斯,南接罽()宾”,即既恢复了室点密达头时的西部边界,同时还向南征服了阿姆河以南的许多地方。

据今人研究,以为统叶护可汗新征服的地区“大体上相当于铁门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波斯以东,葱岭以西,在历史上被称作'吐火罗故国'的地区。”

因为向西开拓,故又迁牙于石国(都今乌兹别克斯坦之塔什干)北之千泉(今吉尔斯斯坦比什凯克西边),以便于对新征服地区的控制。

西突厥向西发展,这也是与东边有利的形势有关的。

因为这时正是隋末唐初的时候,中原和漠北都经历了一段内乱,西突厥就不需担心东边势力的向西推进。

到唐王朝建立,统叶护可汗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向唐贡条支巨卵应该是鸵鸟蛋)。

当时东突厥不断扰乱唐的边郡,所以唐高祖李渊即曾想加以联络,共同对付东突厥。统叶护可汗许以武德五年冬共同行动。这一计划为东突厥颉利可汗所知,他即与西突厥通使约和,毋相互征伐。

不久,统叶护可汗遣使来唐求婚,唐高祖以为西突厥离唐境太远,缓急不可依仗,不与为婚,侯君集以为:

“当今之务,莫若远交而近攻,正可权许其婚,以威北狄,待之数年后,中国盛全,徐思其宜。”

高祖遂许其婚,并命高平王李道立至其国。

统叶护可汗知唐许婚,大喜过望,遣真珠统俟斤道立同还,献万丁宝钿金带及马五千匹。但在这段时间里,东突厥连年犯边,西去道路受阻,而且颉利还遣使同统叶护可汗说,若迎公主,必假道于东突厥领地,他将留住公主。结果通婚之约并未兑现。

2、西突厥汗国的分裂

到唐太宗继位之后,统叶护自负强盛,待下无恩,部众多叛,为其伯父莫贺咄所杀。莫贺咄自立,是为侯屈利俟毗可汗

也正是从统叶护可汗统治的后期开始,西突厥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内乱。在统叶护可汗后期最早叛乱的是葛逻禄。

《新唐书·回鹘传》附《葛逻禄》说:“葛禄本突厥诸族,在北庭之北,金山之西。”

这个部落由三族组成,即谋剌炽俟踏实力三部。

因这三部在西域东部阿尔泰山之西,天山之北,正是当时东、西突厥势力范围交错的地区,故其传又说:

“三族当东、西突厥间,常视其兴衰,附叛不常也。”

葛逻禄之反叛可说是西突厥衰落的开始。

到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统叶护可汗为其伯父所杀,国内矛盾更趋激化。先是在金山一带原臣服于西突厥的薛延陀部脱离了西突厥,薛延陀首领夷男率七万之众东附东突厥。

薛延陀东走对于漠北历史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加速了东突厥的衰败,改变了漠北势力与唐王朝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西突厥来说,则大大削弱了西突厥的实力,促进了西突厥的瓦解。

在发生这些叛乱的同时,杀了自己侄子而自立的莫贺咄也遭到了内部的反对。

因为莫贺咄原是西突厥内部的一个小可汗,现在杀侄自称为大可汗,国人不服。弩失毕部部众共推其首领泥孰莫贺设为可汗,与莫贺咄对抗。

但是,泥孰没有同意,而是将逃至康居的统叶护可汗之子咥力特勤迎立为可汗,这就是西突厥历史上的乙毗体罗肆叶护可汗

西突厥到此分为莫贺咄肆叶护可汗两股对抗的力量。

他们之间相攻不已,“连兵不息”。两方俱遣使来唐请求和亲,唐太宗说:“汝国方乱,君臣未定,何得言婚!”要各部自守其部,“勿复相攻”。

但在此情况下“西域诸国及敕勒先役属西突厥者皆叛之”。

在西突厥这两股势力的争斗中,肆叶护可汗统叶护可汗的儿子,正统所在,对各部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西突厥的许多部落,包括莫贺咄的部众在内,皆来投附,很快他就击遗了莫贺咄的力量。莫贺咄逃于金山,为泥孰所杀,于是肆叶护可汗暂时统一了西突厥各部,成为西突厥的大可汗。

3、大混战的西突厥

泥孰拥立肆叶护可汗,目的在于共同对抗莫贺咄,而随着莫贺咄的败灭,在泥孰肆叶护可汗之间裂痕也就扩大了。因为肆叶护可汗要想保住自己大汗的地位,就必须削弱泥孰的势力。

泥孰拥立肆叶护可汗本来就是为了对抗莫贺咄莫贺咄这个对立面已经排除,当然也就要进一步设法取代肆叶护可汗了。

也就在这一时候,肆叶护可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引兵出击背叛了西突厥的北部铁勒诸部,结果是反为所败,这大大削弱了肆叶护可汗的实力。

而且,这时东突厥阿史那社尔逃来西部后,盘踞于可汗浮图城附近,趁机占领了西突厥的大半领土。

阿史那社尔原是东突厥大可汗处罗可汗之子,年十一时拜为拓设,建牙于碛北,与欲谷设分统铁勒、纥骨、同罗等部。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薛延陀、回纥诸部叛乱,击败欲谷设社尔引兵出击,反为所败。

阿史那社尔占有西突厥部分土地之后,转而将矛头对准了北边的薛延陀部。因为东突厥之败灭,薛延陀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结果连兵百余日,部众苦于久役,多离部逃散,被薛延陀击败,退保高昌。

到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率众降于唐王朝,后来成为唐王朝初期最著名的一位蕃将。

肆叶护可汗出征铁勒、薛延陀等部失败,阿史那社尔又乘机占有东部一半领土的情况下,肆叶护可汗这时还因妒嫉杀了其下立功最多的乙利可汗,更引起了部下的惊恐。

他想进一步除掉拥立他的泥孰,而泥孰则先奔焉耆躲开了他的迫胁。不久,西突厥设卑部的首领与弩失毕的首领僭谋袭击肆叶护可汗肆叶护可汗引轻骑奔于康居而死,国人至焉耆迎立泥孰为可汗。

这就是西突厥的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又称大渡可汗咄陆可汗之父莫贺设,在武德中曾至京师,与李世民结识,所以,咄陆为可汗之后,遣使向唐请降。唐在贞观七年遣鸿胪少卿刘善因至其国册立。

第二年,泥孰死,其弟同娥设立,是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咥利失可汗继位后仍希望同唐王朝保持良好的关系。贞观九年,咥失利可汗还曾上表求婚,献马五百匹,唐太宗厚加抚慰,但未允其婚。

从《旧唐书·西突厥传》的记述来看,在咥利失可汗统治时期,他对下面各个部落的控制权似乎是减弱了。

传中记述:

“俄而其国分为十部,每部令一人统之,号为十设。每设赐以一箭,故称十箭焉。又分十箭为左右厢,一厢各置五箭,其左厢号五咄六部落,置五大啜,一啜管一箭;其右厢号为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一俟斤管一箭。其后或称一箭为一部落,大箭头为大首领。五咄六部落居于碎叶已东,五弩失毕部落居于碎叶已西,自是都号为十箭部落”。

在突厥的职官中,“别部领兵者谓之设”,西突厥各部酋长称设,说明这些已有较大的独立性了。

咥利失继位后不久,其国即曾发生过一次叛乱。原来其属下统吐屯发动叛乱,袭击咥利失咥利失奔依其弟步利设,共保焉耆。

弩失毕诸部中最为强大的阿悉吉阙俟斤统吐屯召集国人,谋立欲谷设为大可汗,将咥利失降为小可汗。

但因欲谷设为其部下俟斤所败,统吐屯为人杀害,所以咥利失复得旧地,弩失毕处月等部皆原归附于咥利失

4、西突厥的东西对立

到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西部支持欲谷设的部落终于立欲谷设乙毗咄陆可汗,与咥利失展开了争战。

两方都有很大损失,各自退兵。于是两方中分了原西突厥汗国的土地,以伊犁河为界,以西属乙毗咄陆可汗,以东属咥利失可汗

但在两股力量发展过程中,原来伊犁河以西的乙毗咄陆可汗不断向东扩展,征服了在高昌、焉者以北的处月处密部,并且利用这两部力量,联合高昌国,攻陷原属咥利失可汗役属的焉者的五个城。

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西突厥东部的部落和属国都已归附了乙毗咄陆可汗。而咥利失可汗在伊犁河之战以后却日趋衰败。至贞观十三年时,其下吐屯俟利发欲谷设通谋叛乱,晊利失穷蹙失众,逃奔拔汗那(今费尔干纳盛地)而死。

弩失毕部众继立咥利失子为可汗,即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乙毗可汗“逾年死”,国人立咥利失伽那设之子薄布特勤为汗,是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唐太宗命左领军将军张大师持节册命。这时的沙钵罗叶护可汗,“建庭于睢合水北,谓之南庭。东以伊列河为界,自龟兹、都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国、何国、穆国、康国,皆受其节度。”

睢合水即碎叶水,伊列河即伊犁河,“东以伊犁河为界”,这也就是说到沙钵罗叶护可汗时,他已立足于伊犁河以西了。前面说到晊利失乙毗咄陆在西,咥利失在东,至此刚好是换了个位置。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乙毗咄陆可汗对立的时候,唐太宗曾“喻以敦睦之道”,表面上希望双方和平相处,其实从唐王朝对西突厥内部派系的态度来看,明显地是支持莫贺设之子泥孰的一系。

泥孰这一系继位的可汗,除乙屈利失乙毗可汗“逾年死”,来不及接受册封以外,其余可汗皆受到唐王朝的册封,如泥孰,唐命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去册封为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泥孰死,其弟同俄设继位,唐太宗遣左千牛胄曹韦弘机册为沙体罗咥利失可汗;咥利失可汗死,其子乙屈利失乙毗可汗继位,仅一年死,不及册封;乙屈利失乙毗可汗死,国人立咥利失伽那设薄布特勤为汗,唐令右领军将军张大师前往册立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相反的,欲谷设被部众立为乙毗咄陆可汗,却没有得到唐王朝的册封。

5、西突厥再次归于一统

这一情况原因在于,在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以前,也即是唐太宗用兵西域讨伐高昌以前,“唐太宗并没有想对西域用兵,只是希望通过扶植泥孰系突厥,借助他们的统治,来保持西域的稳定,以达到用非武力手段控制西域的目的。”

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册立了泥孰系的乙毗沙钵罗叶可汗以后,仍与乙毗咄陆可汗相对抗。但不久,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乙毗咄陆可汗所擒杀。兼并其国。西域遂为乙毗咄陆可汗所专擅。

他凭借拥有的实力,这时领众侵犯伊州(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被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咄陆又以处月、处密部兵围天山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东北),也为郭孝恪击败,追至遏索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鸟鲁木齐市西南),降其处密之众而归。

乙毗咄陆可汗在东边失败以后,又接着发生了内部的叛乱。原来他东进受阻,转而向西,进攻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撤马尔罕地区),通过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朱马巴札尔),即袭破之,掳其资产人口甚多,却不分给部下。部将泥孰啜檀自夺取之,为乙毗咄陆可汗所杀。结果,泥孰啜部将胡禄屋举兵反抗,袭击乙毗咄陆,国内因之大乱。

乙毗咄陆兵败后先逃石国,后退居白水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以东十五里的赛兰)以居之。

乙毗咄陆可汗败走以后,原来的弩失毕部不欲再立咄陆为可汗,遣使至唐,请立可汗。

唐太宗因遣通事舍人温无隐立在位仅一年而死的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之子为可汗,是为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射匮可汗使弩毕失部落进攻乙毗咄陆可汗,却反为所败。乙毗咄陆可汗因胜想招集旧部,而其部下曰:“战千人,存一人,我犹不从也。”

乙毗咄陆自知不为部众所附,因西走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乙毗射匮可汗遂控制了西突厥的大部分领土。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乙毗射匮可汗遣使请婚,唐太宗许之,让其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为骋礼。

这也就是说唐王朝想通过婚姻来控制整个塔里木盆地。乙毗射匮可汗拒绝了这一要求,从而使唐王朝与乙毗射匮可汗之间出现了裂痕。

根据《新唐书·突厥传》的记载,乙毗咄陆可汗逃往吐火罗之后,乙毗射匮可汗曾出兵攻击乙毗咄陆可汗之下的阿史那贺鲁

“咄陆之走吐火罗也,乙毗射匮以兵迫逐,贺鲁无常居,部多散亡。有执舍地、处木昆、娑鼻三种者,以贺鲁无罪,往请可汗,可汗怒,欲诛执舍地等,三种乃举所部数千帐与贺鲁皆内属,帝优抚之。”

《通鉴》卷199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还在“内属”之后说:

“诏处之于庭州莫贺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东)。”

关于阿史那贺鲁,《旧唐书·突厥传》说:

“阿史那贺鲁者,曳步利设射匮特勤之子也。初阿史那步真既来归国,咄陆可汗乃立贺鲁为叶护以继步真,居于多罗斯川(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境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在西州直北一千五百里,统处密、处月、姑苏、歌罗禄、弩失毕五姓之众。”

这里提到的阿史那步真,那是继阿史那弥射以后居于西域东部的一个西突厥部落首领。

阿史那贺鲁,就是继阿史那步真咄陆可汗立为叶护的,因遭乙毗射匮可汗之攻击,贞观末年降唐被安置于庭州。贺鲁此时,还曾上书唐王朝,请为乡导,讨伐龟兹。后入朝,唐授以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

6、阿史那贺鲁的叛唐与西突厥的灭亡

唐太宗死,贺鲁即谋取西、庭两州,为唐所知。唐高宗因命贺鲁咥运宿卫京师,以阻止其叛乱阴谋。后来,晊运被遣回,“晊运即劝贺鲁引而西,取咄陆故地,建牙于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

此时的贺鲁,基本上统有西突厥各部,并有胜兵数十万的一股力量了。而原来一直为唐王朝支持的泥孰系的力量,也即为唐所册立的乙毗射匮可汗,亦为贺鲁所攻灭。

《唐会要》卷94《西突厥》记载: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贺鲁招集离散,庐帐渐盛,闻太宗崩,遂叛,击破射匮,灭之。胜兵数十万,与乙毗咄陆连兵,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附之。”

至永徽四年,这位曾逃至吐火罗而后与贺鲁连兵的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苾达度设号真珠叶护,与贺鲁不和,曾以弩失毕力量攻击贺鲁,表示归顺唐王朝,寻为贺鲁所吞并。

贺鲁是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初开始叛唐的。

发动叛乱以后,即首先入侵庭州,攻破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而去。

唐因此废安西四镇,并将安西都护府由龟兹还移西州。这一年七月,唐以左武卫大将军粱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发秦、成、岐、雍府兵三万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之。

十二月,处月部首领朱邪孤注杀招慰使单道惠贺鲁连兵相结。

唐军进入西域后,贺鲁西遁,朱邪孤注则率部固守牢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沟),想阻止唐军西进。结果在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正月,唐军攻克牢山,生擒孤注,生俘万余人而归。

这次战役,唐军未和贺鲁直接交战,只是打击了响应贺鲁的处月、处密部,使唐王朝重新控制了天山以北的西域东部地区,解除了贺鲁势力对庭州、西州的威胁。唐于处月部设金满州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五月,唐高宗以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第二次征讨贺鲁。程知节等先后击败贺鲁属部葛逻禄、处月、突骑施等部,斩首千级,收马万计。

前军总管苏定方还击败贺鲁别部鼠尼施鹰娑川(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者县都开河上游),但这次战役也未追及贺鲁主力。

程知节因此获罪被减死免官。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春正月,唐分割葛逻禄部置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用来安定天山以北的地区。

至闰正月,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由金山西进,过额尔齐斯河,南下进入伊犁河流域。

另外又命原西突厥首领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招集旧众,由西州西北行,直指原西突厥天山以北的故地。

曳咥河(即额尔齐斯河)西,苏定方击败贺鲁十万之众,追奔三十里,斩获数万人。接着,五弩失毕部降于苏定方,五咄陆部贺鲁败,亦降于阿史那步真

唐军南北两路会于双河(即博尔塔拉河),布阵长驱,直抵贺鲁牙帐所在地金牙山,攻其不备,斩获数万人。贺鲁与子咥运、婿阎啜逃至石国西北的苏咄城,为城主伊沮诱擒,送于石国。

苏定方手下大将萧嗣业进至石国,石国以所擒贺鲁交与萧嗣业,后被送至长安,献于昭陵,诏特免死。

至显庆四年,贺鲁卒于长安。至此,西突厥汗国灭亡。

唐王朝在天山以北原西突厥故地分其种落置蒙池、昆陵两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蒙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以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

原西突厥“所役属诸国,皆分置州府,西尽于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失的北方民族(8)突厥:西突厥的兴盛与衰亡(下)
瀚海天山:唐朝西突厥战争
阿史那步真
为恶不诛,善何以劝(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九)
一匹马也不买--魏徵
大唐雄风——唐骁骑踏雪追敌,苏定方灭国一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