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唐双子星,生命轨迹奇相似,人品诗品神同频,猜到是谁了吗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唐代诗人名叫沈佺期,他和之前提到的宋之问齐名,常被合称为“沈宋”,因为他们的生平经历实在太过相似。

沈佺期和宋之问同年出生(656年),而且在同年成功考取进士,随后又在675年同时晋升

更为惊人的是,他们合力编写了一部名为《三教珠英》的书同朝担任唐朝官员,都曾任宫廷学士(修文馆学士),而且都以谄媚张氏兄弟而闻名,这足以说明他们的三观和政治立场十分相似

同样,两位诗人都因张氏兄弟倒台而分别在705年和712年遭到贬官

即使在生命的结局上,他们的命运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过略微不同的是,宋之问最终被赐死于贬所(712年),而沈佺期则稍后(714年)在长安去世,算是善终。

这二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共同经历莫过于上官婉儿主持的“彩楼诗会”。(这个故事我们在之前谈到宋之问时已经提到过。有兴趣的小伙伴请点击阅读:唐朝塌房榜No.1,人生3起3落,文名与恶名齐飞的双面诗人)因此,尽管沈佺期才华出众,但在当时一直被笼罩在宋之问的阴影下,甚至被戏称为“千年老二”。

就人品方面而言,虽然没有像宋之问那样臭名昭著,但沈佺期的一生确实也有不少不光彩的事迹,其中包括三起丑事,几乎令他声名扫地

第一起丑事是考功受赃。在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这一职位地位显赫,关系到官吏的晋升和命运。然而,沈佺期却被贪婪所驱使,不择手段地徇私枉法,接受了大额贿赂,最终声誉扫地,成为当时贪官的代表。

第二起丑事是谄附太平公主和张易之兄弟。太平公主和张易之兄弟在武周时期享受着武则天的特殊恩宠,权力和地位都非常高。为了谋取功名和利益,沈佺期竟然卑躬屈膝,拜倒在太平公主和张易之兄弟的权势面前,毫不遗余力地阿谀奉承,这样的行为令人不齿。

第三起丑事是回波乞怜。尽管因前述罪行被流放,但他却没有知耻而后忍,竟然写下《回波词》向唐中宗乞求官职。这种毫无廉耻的行为令士人们嗤之以鼻。

这些不体面的经历让人深思,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为官之道至关重要,卑劣的行为很难被世人原谅和忘怀。

然而,以其诗才和对后世影响而言,沈佺期整体还是略胜过宋之问一筹。否则,文学史上也不会将二人并列为“沈宋”,且将沈置于前面的位置。

这两位诗人共同推动并推崇了唐诗律诗的规范,对这一文学形式的确立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唐诗人元稹的序文中,他首次明确了律诗的定义:“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疏,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这是律诗最早的定义,也标志着“沈宋”作为七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的历史地位。

这里有个值得一提的小插曲,除了对律诗的定型贡献,沈佺期还为大唐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另一项贡献。

公元702年,时年25岁的张九龄首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的主考官正是担任考功员外郎的沈佺期。审阅了张九龄的试卷后,沈佺期对他的表现赞赏不已,毫不犹豫地将张九龄录取为状元。

然而,两年后,沈佺期因受贿而被罢免职务。虽然这并非与张九龄有关,但张九龄所在的那届进士受到了牵连,所有资格都被取消。武则天后来下令由中书令李峤重新主持考试,结果却是再次让张九龄拔得头筹。

或许是因为张九龄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他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共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而且每次都考中并取得名次!

可见学霸就是学霸。大概即使没有沈佺期的推荐录取,张九龄的才华也迟早会显露出来。

最终,张九龄升迁为宰相,成为大唐一代名相。这是后话。

逆境中的佳作:名篇的诞生

话说初唐时期,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三位诗人是亲如兄弟的朋友,他们的生活轨迹都曾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相交,而张氏兄弟倒台后,他们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贬官。

杜审言被贬至遥远的越南峰州。

宋之问被贬到遥远的广东泷州(今广东罗定)。

沈佺期也被贬至越南的驩州。

这几位初唐时期的宫廷诗人,尽管遭遇了贬官之苦,但却因此在贬官期间创作了多篇优秀的诗作。

杜审言在前往贬所的途中创作了《渡湘江》,被誉为“初唐七绝之冠”。

宋之问的《渡汉江》和《度大庾岭》也是他在贬官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和对归程的期盼。

而沈佺期在前往驩州的路途中,途经七盘岭,依情感而发,创作了《夜宿七盘岭》。

这首诗以“独游”和“高卧”为主题,表达了他在贬官途中的心境:

《夜宿七盘岭》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这首诗中,对仗工整,抒发了诗人在贬官途中的孤寂和归期的渴望。

沈佺期的创作促进了初唐五律的定型,他的诗作成为杰出的典范。

可见,贬官对这些诗人个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逆境,但对于后人而言,却是唐诗史上的幸运。这些名篇的诞生都与他们在贬官期间的创作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在这段历史中,诗人们的才情和坚韧,以及他们对家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坚守,都留下了永恒的印记。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人生哲理。在逆境中创作的名篇,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

传承与启发:经典永流传

沈佺期是一位典型的宫廷诗人,以歌颂皇帝和统治者的喜好为己任。尽管他的主要动机是在皇宫中赢得统治者的喜爱,但他的诗歌才情和贡献无法低估。

他的一些诗句在后世广泛被化用,其中包括杰出的诗人如李白和杜甫。

例如,他创作的《钓竿篇》以流畅的节奏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垂钓的乐趣。诗中的“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形象生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垂钓在绿川中的场景。最后两句则巧妙地以鱼喻人,警示贪婪之人不可贪得无厌。

《钓竿篇》

【唐】沈佺期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轻松愉快,生动地描绘了钓鱼的情趣。这些元素也体现在诗人李白的《清溪行》中,其中“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直接化用了沈佺期的诗句,传承了其诗意。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杜甫也曾在一首诗中引用了沈佺期的诗句,这种传承是古代诗人之间常见的现象。例如,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中,“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即化用了沈佺期的表述。

此外,沈佺期的一首诗《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中的“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也成为杜甫创作的灵感之源。杜甫用了类似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他在漂泊之际对故国的思念。

除了被广泛化用外,他的诗还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创作启发。

江南有着众多的名楼胜迹,其中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天下,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这座楼宇承载了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文学灵感。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咏史之作,讲述了昔日黄鹤一去不复返,留下空空的黄鹤楼和千载白云悠悠的情感。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兴亡荣辱、时光荏苒的主题,令人深思。

崔颢的《黄鹤楼》引发了李白的创作冲动,使他写出了堪与《黄鹤楼》相敌的《登金陵凤凰台》这是一场文学的角逐,也是对传统的致敬与创新。

《登金陵凤凰台》

【唐】崔颢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殊不知,崔颢《黄鹤楼》最开始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

《龙池篇》

【唐】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唐诗广选》田子艺曰:人但知太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若《鹦鹉洲》,又《凤凰台》馀意耳。四篇机抒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为奇也。

虽是模仿而作,但崔的《黄鹤楼》有独立人格之体现,沈的《龙池篇》则纯为歌功颂德之“马屁诗”。而从纯诗创作的角度来看,沈佺期的《龙池篇》更具诗学技巧和艺术性,而崔颢的《黄鹤楼》直白地表达情感,更富有跨代共振的普世价值。

其他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沈佺期《霹雳引》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沈佺期《骢马》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李白《紫骝马》

昔传漳江路,今到鬼门关。——沈佺期《入鬼门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古代诗人们常常相互借鉴、互相启发,这种文学传承一直贯穿于古代文学。这些名篇如同珍珠,传承了文学的精髓,照亮了后人的创作之路。

正如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样,它们充分展示了文学的魅力,跨越时光,激发着新一代文学创作者的灵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辉煌。

尾声

沈佺期的诗歌作品,如同他的一生,既有光辉的一面,又有阴影。然而,正是这些不同面向构成了他独特的文学人生,也启发了后人创作。

在逆境中创作的名篇,也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将他的文学遗产传承至今。我们不仅能够从中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还能汲取人品和为官之道的深刻教训。

这是沈佺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与其他伟大诗人共同创造的文学传承的一部分。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崔颢两首诗相持不下,沈佺期这首诗也要来争七律第一
沈佺期这首诗,曾与崔颢《黄鹤楼》争第一,现在知道的寥寥无几
唐代文人从政何以大多被贬官?
【背诵签到】——第十七天
唐代七言律诗谁第一?严羽与何景明各推一首,杨慎说“各有千秋”
听蒙曼品唐诗之二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