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出身的清代包衣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宫女大多都是包衣出身?

包衣人是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封建人身领属制度,它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仆制度的延续,体现了封建等级社会中臣仆与领主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包衣人:满语全称“booi aha”读(包衣阿哈),本意为“家里的仆人”,指清代满洲贵族家中豢养仆人,或朝廷封赐隶属于满洲贵族宗室管理的属民。

由此可推知,清代在使用包衣这个名词时,分笼统性的使用与专指性使用两个层面。

一方面在狭义上,包衣是由满族前身女真族氏族社会里附属于氏族贵族的世袭家奴发展而来。

另一方面在广义上,包衣也包括清朝统治阶层中隶属八旗制度内部世袭的满蒙汉八旗官员或士兵。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初通过战争俘虏,买卖,或接纳其他女真部落的投靠等方式获取大量人口,这些人被分配于八旗组织之内,绝大部分平时在国有土地(旗产)内从事生产,战时成年男子按八旗组编入军队参加战胜,起初统称为"han ni booi "即(汗之属民)。其中又分出一部分人口为皇家独自领有,同时分配给各级八旗官员兵丁以及宗室贵族,他们世袭为自己的封主家从事服务工作,如为封主耕种土地,料理家务,战时陪同封主出征,等。这类专门为指定封主世袭当差的属民统称为"booi aha"即(家里的仆人)。一些下级官员家的包衣则自称为"随旗"。

清代包衣的总管理权在国家,只有皇家拥有对八旗内官员与兵丁赐予或收回包衣的权利,拥有包衣的官员或兵丁仅有权奖赏或责罚自家的包衣,而无权杀害,也无权私自买卖、交换、或赠送。但对于在战场上有功的自家包衣他的封主则有权向朝廷报请与以升迁。包衣本身也负有清政府给予的其他职务,但为封主家服务则是世袭的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包衣的附属臣仆身份只是针对他的封主而言,除封主以外包衣的其他社会关系却与其无关。在清代有些包衣出任朝廷高官拥有很高社会地位,而封主家却时运不济仅为普通旗人甚至十分落魄,即使这样作了高官的包衣每当回到封主家却仍以仆人自居,向落魄的封主行礼,替封主操办家中各种事物。

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在挑选宫女时,就明确地说"引见包衣三旗使女"了。

能够成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6
评论
分享

曹雪芹出身于内务府的包衣世家。根据有些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红楼梦中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一种满汉交融的特征,并非全然一片汉族世族的面貌。曹雪芹本人属于“以诗酒书画、山林泉石、禅宗佛道”为特点的八旗文人。贾府内部统治小厮丫鬟的制度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奴婢制度,吸纳了满族本身文化中的奴隶制因素。书中的老祖宗、哥儿、姐儿、嬷嬷等等称呼不是汉人习俗,宝钗夜间嫁娶、每日贾府的晨昏定省则可看到明显的满族特点。就连贾府喜欢吃的鹿肉、羊羔等野味也体现了迥异于中原的饮食习惯。

另外,书中提到的贾府有“恩荫”而来的官职,这与曹家所在的时代也有关。“所谓恩荫,是指父祖任官达到一 定的品级,遇到国家庆典覃恩,子弟得有入监读书, 以此取得授官资格。”清初并非所有朝中大员都能有此待遇,康熙九年,在康熙本人的授意下,才有了“包衣下一品官子弟,许其承荫;二品至四品各荫一子入监读书,诏从所议”的待遇。曹家作为内务府包衣,家中又有康熙乳母在,也算是运气不错,在康熙年间有了恩荫得官的待遇。

包衣之间的待遇也有不同。根据学者研究,内务府内的汉姓包衣也分为满洲旗和非满洲旗,又定有内务府汉军籍,以此划分等级低位。包衣旗人又分:“包衣佐领下人与包衣管领下人, 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与下五旗王公府属包衣, 其身份地位也不同。包衣旗人与旗下家奴等贱民奴仆也不同,”包衣旗人并非奴隶,而是良人,可以入仕为官,只有在皇帝和王公贵族面前,他们才拾起了奴仆身份,曹雪芹家就属此列。

参考文献:

白燕《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

黄丽君《清代内务府的包衣荫生》

杜家骥《清代内务府旗人复杂的旗籍及其多种身份 ——兼谈曹雪芹家族的旗籍及其身份》

展开全部
6
评论
分享

“包衣”一词出自满语“booi”,本意为“家”的,是指代某人的私属。在清朝初年,因为战争的关系,“八旗”各个部队都会有战争俘虏,一般来说,战争俘虏往往都成为了他们的包衣,所以后来有包衣奴才。

在清朝制度里面,包衣也分两类,归属上三旗的,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管理的部队,包衣一般都归各个皇家私属,他们也是由内务府统一管理。而下五旗的包衣一般都是由各个王公管理。

不过,我们要注意,清代的包衣与家奴是完全不同的,家奴就奴仆,任由答骂,甚至打死,主人家也没有死罪。但是包衣不同,清代制度,包衣出了不能领取各旗钱粮和选秀女之外,其余的都与八旗相同,所以,很多包衣最后都外放到外地做官,比如曹雪芹的祖父就担任了江宁织造的官职,负责给皇家采购衣服的任务。

至于曹雪芹家,先世本来就是汉人,后来进入辽东在明朝军队,结果在明末清军贡献沈阳的时候,曹雪芹的五世祖和儿子就兵败归附,进入了满洲正白旗。曹雪芹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担任了江宁织造的官职,甚至负责了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驾。到了曹雪芹时代,曹家的辉煌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所说的包衣与后来的奴才是不一样的。

晚清宫女照片

但为什么宫里面的宫女很多是包衣呢?主要是在清朝初年,满汉之间隔阂非常严重,一般宫廷里面的佣人都是满族或者蒙古族人,汉人是不允许进宫的,不过入了旗籍的除外。可是,清朝规定,王公大臣的女儿必须要参与皇室选妃,一般选中的就收入后宫,没有选中的才可以出嫁。所以,宫女只好由包衣的女儿来担任。不过,清代的宫女一般也不是终身,往往七年之后就可以出宫嫁人。

展开全部
1
1评论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衣奴才
为您梳理曹雪芹家那些事(三) 清晰的清代家族史之曹家的发迹
刘小萌:内务府管领中的“尚藩”人口
这个关于曹雪芹的介绍,极不准确!
为什么甄嬛一进宫,就能拥有槿汐姑姑这样高位?
清朝宫女和秀女有什么不同?从出生开始两者命运就天差地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