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窦宪功盖霍去病,为什么却被历史忽略?

为什么功盖霍去病,窦宪却被历史忽略?这得分成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窦宪建功的难度远不如霍去病。

陈序经校长于《匈奴史稿》中指出:

应该指出,窦宪与卫青、霍去病虽有相同之处,亦有根本不同之点。汉武帝时,匈奴正处在强盛时代,东西北三面与之毗连的各族均被征服。就是南面的汉朝,自汉高祖至汉武帝六七十年间,也一再忍辱和亲送礼,只有匈奴侵扰汉朝,汉朝没有出塞追击。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数次攻击并大败匈奴之后,匈奴的强盛局面才被打破。虽然汉武帝未看到匈奴单于入朝称臣,但匈奴之趋于衰弱确是在汉武帝攻击之后。窦宪时代,匈奴已分裂为南北,又经过鲜卑等的攻击,匈奴北庭已空虚,所以窦宪才能一举而空朔庭,再举而至金微。与卫青、霍去病之临劲敌于漠北,是不可等量齐观的。

网上有一文论此点甚详,即《“勒石燕然”这场虽远必诛,没什么含金量》——但我们不同意此文的全部观点,下面会提到。

其次,窦宪的下场不好,且基本属于咎由自取。

窦宪的妹妹章帝章德窦皇后此时是临朝称制的窦太后,身为外戚的窦宪破匈奴之后,愈加贵盛无比,势焰滔天,权力地位达到极点,遂阴图篡汉。

汉和帝知其阴谋,与平时不肯依附窦氏的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鸿以及中常侍郑众,计划铲除窦宪。永元四年(92),和帝命令逮捕窦家兄弟及其党羽,窦宪的弟弟窦笃、窦景、窦环等也被缴收印信,勒令离京,窦宪的亲信邓迭兄弟和郭瑛父子被绑赴市曹,明正典刑,窦宪本人没收大将军印绶,山穷水尽之余只得离开京城,后又被赐死。

无论从何种政治伦理,窦宪都谈不上是一个正面人物,这是他和霍去病又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但是,无论窦宪本人是否跋扈的权臣,其面对的敌人的强大程度到底如何,他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班超与窦宪差不多是同时代人,班超的一生功业就是在西域经营,西域诸国之所以叛服不定使得班超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感,就是因为北匈奴虽然已经较弱,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对西域仍然有控制和影响力。

今年8月,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宣布,该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确认了著名的东汉《燕然山铭》摩崖石刻所在。

7月27日至8月1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89)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经过认真辩识,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

(《燕然山铭》文本见于《后汉书》)

(燕然山即位于蒙古国中部的杭爱山)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的就是窦宪所立大功之典。

引申开去,当时反对窦宪出征以及现在认为窦宪此战含金量不高的观点之一是北匈奴被打散之后鲜卑又会填补北庭的空白成为汉朝的劲敌,这一点不多说了,只想说彼时彼刻,范文正公难道还要去想打败了西夏是不是吐蕃回鹘会成为劲敌?

(油画《封狼居胥》)

从汉语文的角度,窦宪的勒石燕然和霍去病封狼居胥共同成为彪炳武功的最高象征,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是对窦宪功绩的一种肯定。

不因为窦宪是身败名裂的权臣而抹杀他的功绩,也不因为他有过虽远必诛的战绩而对他无限吹捧,或许是我们后人正常的应对态度。

22
4评论
分享

首先 我个人认为窦宪不比霍去病,由于俩人一个身处西汉,一个乃为东汉,不是同时代的人物,不好相比较,但依据俩人在当时的贡献来说,小编认为霍去病更胜一筹,虽然二人都是有力打击过匈奴的名将,但是西汉武帝之前,中原武装一直打不过匈奴骑兵,所以汉武帝之前我们都是屈辱的求和纳貢,以保边疆安宁,到汉武帝时,通过卫青和霍去病的努力,加上汉王朝文帝景帝几代的钱粮储备,一举扭转了我们屈辱的求和的局面,打败了正强大匈奴,挣回了我们泱泱大国的尊严。

而到了东汉窦宪的时代,匈奴已经不在强大:早在公元前33年,匈奴其中一支胡邪单于就归降了西汉,并且对于征战匈奴,卫青和霍去病都摸索出了经验:以粟养马,秋初开战,打到哪,就烧到哪,不给匈奴留草场。

后人跟着套路打就行。

再者就是二人的个人品质了,霍去病出身相对草根,靠前线厮杀一路进封,一生的愿望就是保家卫国,就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将领榜样。而窦宪就复杂多了,他本身就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的曾孙,妹妹又被立为皇后,出身于权臣贵族,选择带兵打仗,北击匈奴,仅仅是因为派遣刺客刺杀了太后的宠臣刘畅,害怕被处死,就想立功赎罪。

虽然打跑了北单于,俘获了北单于的皇太后,功震朝野,但是却阴谋篡汉,被汉和帝与中常侍郑众设计诛杀。

所以对于历朝正史,肯定弘扬霍去病,作为将臣的榜样。而窦宪干脆连提都不提。

还有一点就是,霍去病24岁就因病去世,后人不由的就增加了,对他的同情和感怀。

37
15评论
分享

拿窦宪和霍少去比,无疑是一个很蠢得问题。既然强行要去比较,那就把两个人的生平掰开了说。

关于霍少的帖子,文章实在太多,本人也曾经写过,将军霍去病系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头条号里去找寻。在这里我就对霍少的故事简单总结一下。霍少本是私生子,因为姨母卫子夫受皇帝恩宠,自小便是锦衣玉食,富家子弟的样子。十七岁随舅父出征,立有大功,而之后又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战争,无往而不利,22岁官封大司马,给后人留下了封狼居胥,饮马翰海的传奇!

至于窦宪,如果不是他真的立了大功,恐怕在历史上就是个大奸臣。窦宪的父亲因罪被杀,不过他的妹妹却是当今皇后,他仗着妹妹的地位,强取豪夺,嚣张到霸占公主的地位。而后,在朝中关键的位置安排了自己的人,想要混淆圣厅。后来,有一个叫做刘畅的人很得太后喜欢,他竟然强行刺杀了他,这下可激怒了太后。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窦宪以出战为条件换回自己的命。不得不说,窦宪确实是属于战场的。在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少也给过匈奴沉重的打击,后来匈奴分为南北两派,南匈奴甚至归顺大汉。窦宪这一次联合南匈奴把北匈奴灭了,最后在燕然山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功绩,这就是燕然勒石。窦宪这个人本可以借着这份军功,获得无线的权利与荣耀,可是,他偏偏作死,竟然想要谋朝篡位,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回到问题本身,两者之功劳。不可否认,这二人都是当时军队的领导者,那么比起功劳,就不仅仅是战功,还要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

匈奴自古以来便与华夏摩擦不断,西汉初年,匈奴出了一个不世出的王者冒顿单于,把汉军打的惨不忍睹,只能求和。几十年流传着匈奴不败的说法,第一个打破这个传说的是那个叫做卫青的男人,他打破了龙城。而后霍少跟着舅舅的脚步,两个人不知杀了多少匈奴,偿还了数十年前的血债,把匈奴赶出了漠北。

至于,窦宪的那个年代,匈奴的实力和势力远不及当初,虽然窦宪赢得更彻底更漂亮,但是对手的实力真心有说法。

战功上霍少相对还要强上一些。至于做人,我真的不想举例子了,拿霍少和窦宪比人品,真的是侮辱霍少了!

展开全部
1
评论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人的血性(2)秦汉对外族的战力
封燕然山铭的发现,流传1931年的史书记录,这次完全对上号了
他发起史上对外最大战役,俘获20万匈奴,比肩霍去病却被皇帝赐死
孟庆国​ | 两汉四侯三“冠军” 同眠文渠和张村
窦宪:一个纨绔子弟,此前从未领兵,为何能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禅姑衍山、燕然勒石:中国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