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国一权臣弑君篡位,中国发兵征讨,篡位者吓得跪倒在大军阵前

今日的越南在历史上曾经叫安南。在明朝初年,大明朝与当时的安南陈朝政权建立了宗藩关系。建文永乐之间,安南发生了黎季犛篡位的事情。黎季犛政权对大明朝阳奉阴违,还经常袭扰边境。所以,明成祖朱棣后来发兵征讨安南,最终将安南国变成了大明的交趾布政司。

安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的岭南三郡,西汉至唐朝一直都是交趾郡,是中原王朝直辖的地方行政区。但是,五代以后,安南独立建国,独立已成必然。明成祖的武力征服并不能持久,由于安南自身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明朝对统治安南利弊的权衡,到明宣宗以后明朝便决定放弃对安南的直接统治,规定安南后黎朝依洪武时期定制严格实行三年一贡。自宣德至正德的近百年中,明朝与安南一直保持稳定的藩属关系。

汉唐的交趾郡

但是,后来后黎朝统治也渐渐衰落,几任皇帝(安南虽是大明藩属国,但是对明称国王,关门自己就称帝)都不行,一个叫莫登庸渔民出身的权臣渐渐崛起。明朝嘉靖六年(1527),莫登庸杀死黎昭宗黎譓,后来又逼迫黎恭帝黎懬禅位于莫氏。

莫登庸上位了,但是安南国内黎氏旧势力还不小,莫氏政权未能真正控制全国。明朝得知安南出现变乱,嘉靖皇帝便开始派遣官员查勘事情原委。搞清楚莫登庸篡位之后,大明朝面临一个抉择:莫登庸的篡权已是既成事实,如果授封则相当于明廷承认了莫登庸弑君篡位的大逆不道之举;如果不承认莫氏政权,当时又找不到黎氏子孙。所以,此时明朝只能等待安南国内的局势进一步明朗化,再做决策。

明初安南陈朝真不大

为了稳定国内局势,莫登庸也非常需要得到明朝的册封。到了嘉靖七年(1528)二月,莫登庸又“使人往燕京,告于明人,谓黎氏子孙,无人承嗣,嘱使大臣莫氏,权管国事,统抚民众”。当然,明朝不可能相信莫氏单方面的解释,还是派人去继续调查,不过每次调查使臣都被莫氏用钱搞定了,“莫人每以文辞华饰对答,又多以金银贿赂”。

黎朝那些跑到大明求救的旧臣,要不就被莫氏政权截杀在半路,要不就客死异乡。莫登庸后来还向大明提出割地求饶,“乃谋割地,纳归、顺二州”,还进贡大量金银珍宝。态度很好,嘉靖帝怒火暂时平息,“明帝纳之,自此南北复通使往来”,不过还是没有册封,莫氏王位还是没有合法性。

黎朝版图

明朝与安南莫氏政权的友好维持了不到十年。自嘉靖十二年(1533)开始,黎昭宗幼子黎宁在大臣阮淦支持下,在安南南部的清化、义安地方建立了“中兴黎朝”,是为黎庄宗,与莫氏政权抗衡。嘉靖十五年(1536)九月,黎宁派遣使臣泛海到达北京,向嘉靖皇帝报告了莫登庸的弑君篡位的事情,“奏称莫登庸僭乱,窃据国城,阻绝道路,以致久废职贡”。

旧政权的人来告状了,嘉靖帝肯定不能不理会,而且当时安南已经二十年没来朝贡了,礼部尚书夏言奏称:“安南不贡逾二十年,宜罢使”。嘉靖十五年十二月,嘉靖帝发布一个敕谕给提督两广侍郎潘旦说:

安南国······迄今二十余年贡使不至······叛逆之罪,昭然明著,在法当兴问罪之师······俟罪状明白,即当命将率领汉土官军,分道而进,声罪致讨······可以慑远夷之胆,收征讨之功,斯副朕意。

陈宝国版嘉靖帝

嘉靖帝莫非要效法成祖皇帝,出兵征讨乱臣贼子?征讨安南的决策是嘉靖皇帝临时做出的,原因主要是安南二十余年不入贡,有失“远夷事大”的职责,这是天朝判断藩属国是否臣服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此时嘉靖皇帝已经通过“大礼之争”稳固了自己的皇权,而他重用的礼部尚书夏言、兵部尚书张瓒等人也并不反对用兵安南,反而经常在奏疏中鼓动嘉靖皇帝。

嘉靖十六年四月,嘉靖皇帝进行了征伐安南的军事部署,“乃命咸宁侯仇鸾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毛伯温参赞军务,往讨之”。不过,嘉靖帝的这一决策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譬如南京户部左侍郎唐胄、兵部左侍郎潘珍,他们都认为为了那么远的安南兴兵动众,很不值得,“释门庭之防,忽眉睫之害,弹竭中国之力,以远事瘴岛,非计之得也”。

夏言

就连身在南方第一线的提督两广兵部侍郎潘旦也反对,他说“莫氏奸贼之雄,黎氏亦逆利之裔,律以中国之法,固皆非所宜立”,就是说莫登庸是逆臣,那黎氏国王也是当年反叛明朝的黎利的后人,按理说,两个家族都不应该当国王。但是,只要对大明有利,不妨先静观待变,立谁都是可以的。

潘旦主张等待安南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可以说是较为稳妥的选择。但此时嘉靖皇帝早已经决心征讨安南,且潘旦与负责征讨事宜的兵部尚书毛伯温素有间隙,于是“毛伯温恶其忤己”,于是上奏将潘旦调往南京。朝野内外,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出兵安南。

毛伯温

不过也有一些希望能建功立业的官员,一再上疏发兵征讨安南,譬如时任钦州知州的林希元“平生有安南之志”,经常查访安南形势,不断鼓吹收复安南。他曾上疏分析安南局势:

臣尝披祖宗地图,往来廉钦之墟,询访安南山川土俗故事,未尝不恨三杨之失策,而知交趾之可复。然今以三边之近患未除,又何敢言交趾也。陛下诚用臣言,料理三边,岂特边患可除,将见交趾亦可图也。

林希元是嘉靖十四年被皇帝贬谪到钦州的,不过这种贬谪极有可能是嘉靖帝为了发动安南战争,而故意派出林希元去调查情况的。林希元的思路不止是征讨莫登庸这样的乱臣贼子,而是将安南再次纳为郡县,要不然他不会用“交趾”这个地名。

厦门的林希元祠堂

在嘉靖十六年(1537)明廷已决意出兵后,林希元再次上疏为朝廷出谋划策,大力主张对安南用兵,说“黎氏失国,天道好还,事有其机”,大明此时出兵,正好可以恢复在安南的统治。

正当林希元摩拳擦掌之际,“帝意忽中变”,嘉靖十六年(1537)五月,“上曰:‘安南国之不来庭,义当兴师问罪。近据黎宁奏称,莫登庸篡逆,阻绝朝贡,未审真伪,且令地方官员从宜抚剿······督饷纪功等官俱暂停止。”

嘉靖帝

嘉靖帝为何来了一个突然中止呢?据有的学者考证,嘉靖帝的变卦来源于武定侯郭勋的劝阻,郭勋在此时上了一道奏疏,“乞敕礼兵二部会同群臣从长计议”。郭勋一直是嘉靖皇帝比较信任的官员,他的慎重态度不能不让嘉靖皇帝重新考虑此事。

嘉靖帝这边暂停用兵,安南莫登庸那边也服软了。莫登庸此时已经禅位给长子莫登瀛。嘉靖十八年二月,莫登瀛派遣使臣奉表到镇南关请降,并献上土地户口数字。莫氏认怂了,明朝那边也有一个台阶下,不至于大动干戈了。

莫登瀛这个儿子还活不过老子,嘉靖十九年就死了。嘉靖十九年(1540)十一月,大明和安南双方在镇南关举行了称臣仪式,“莫登庸与其侄文明及其臣阮如桂······过镇南关,各持尺俎系颈······跪上降表,尽籍国中土地、军民、官职,悉听处分······仍请颁正朔、赐印章、谨护守,以后更定”。

拍摄于清末的镇南关照片

这段文字是说,安南国王莫登庸带着侄子莫文明和大臣阮如桂,脖子上挂着绳子,跪着到镇南关请求天朝恕罪,当然还是希望得到册封。

认怂到这个地步,嘉靖皇帝也让步了,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月,皇帝降旨,对莫氏篡位做出惩戒,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以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官从二品,子孙世袭,别给银印。

从名义上讲,安南又变成了大明朝的内属地方了,但是实际上还是独立了,莫氏可以对外当明朝二品官,对内当小皇帝,何乐不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笑翻越南史】传41 不彻底的篡位者
明朝曾有机会将“越南”重新纳入版图中,为何不这么做呢
以“不拒黎、不弃莫”为中心
越南莫氏
莫氏的王朝----越南莫朝
从“议征安南”事件看明嘉靖时期的帝国意识形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