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晋灭亡,东吴为何不趁机复国,而是帮司马睿建东晋?

政治永远和气节和利益相关。

东吴亡国原因是外有强敌西晋的压迫,内有吴内部的腐烂。蜀汉灭亡,西晋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其实力还是完整保存,之后西晋对东吴展现出压顶之势,东吴败亡也是旦夕之间。与此同时东吴的统治者孙氏并没有励精图治,末代皇帝孙皓残暴,陈寿评价: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


孙氏对于东吴来说是外族,其统治的基础也是建立在给吴中大族以权力。孙权晚年多猜忌,陆逊就死于孙权之手,孙权死后东吴政治更动荡,杀戮常伴于朝中。在这种混乱的内部环境中很难产生一个强有力对抗外界的力量,就像南明一样,内部不安定,所谓的气节的凝聚力也卑微不堪了。


在这种环境中,利益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西晋灭亡后,司马氏南下,正统皇帝司马氏在北方士族王氏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完成权变(王导是头号功臣,江南大族子弟顾荣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这也要付出代价,任何依附于其他力量的得位都要付诸以权力,拥护皇室的人也似乎夹杂着政治投机。

这便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事情。司马睿为了平衡王氏的力量,重用吴中大族,本来有亡国之耻的他们重新获得重用,并获得利益当然高兴。不论是当时的孙氏还是之后的司马氏只要给他们大族以权力,大族就比较满足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如出一辙。


南迁的北方士族王氏、庾氏、桓氏和谢氏相继掌权,权力超过本土四大族,有一种压制作用,就如同当时刘备集团荆州帮压制益州帮一样。

因此也就没了东吴复国的事情了。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就是地方士族豪强兴起时期。就是这些势力是统一的阻力,他们的存在阻碍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曹魏被司马取代就是司马家是士族得到士族支持。曹魏根基太浅。没有得到地方士族的有效支持。而且曹魏出身寒门,虽说有东征西讨打下北方一片江山。但士族们依然看不起曹魏。否则袁绍也不会天天把什么三公挂嘴边,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士族。同期的东吴和蜀汉也是士族把持的。诸葛本身也是出身士族,否则不会,诸葛家两边都有人。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也是替蜀汉造势,说给东吴我们家也是豪门。其本质上当年士族势力控制着中下层社会,只有得到士族的支持才能有根基。所谓的人心向背其实是控制于这些人之手。

既然是得到士族的支持才有天下,那么也就受制于士族。士族不是一个单一一个人或什么家族,本质上是就是多个地方豪强势力,本身就统一的最大阻碍。而且他们之间就是纷争不断,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不休,就有他们的影子。他们的争乱严重影响了对北方的入侵的抵抗,这就是五胡乱华的原因。

很多结论都说,西晋统一后执行了错误的分封制。其实不尽然,西晋有天下,是士族势力的大族支持下血腥屠杀曹魏势力后才立的国。这种情况下,司马家政权受制于世家大族,迫于无奈只有分封诸王去看守地方的世家大族。但后来事情表明,诸王更不可靠,这就是西晋的有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后西晋彻底不行了。本来东汉末年由于战乱人口损失较多,已有大量胡人内迁中原,西晋八王之乱的打来打去,算是消弱了西晋的军事实力,胡人开始造反起事。这就是后来的五胡乱华。

中原大族一看不行了,随即携带着司马家的人,南渡长江避祸去了,这就是衣冠南渡,随后建立东晋。这种情况东晋王朝就更加受制于世家大族,也就是所谓的王于马共天下。

士族也不见得就是历史书写得腐朽,落后的代表。士族的形成其实就是,自秦灭六国,六国贵族消失后,朝廷对地方管不过来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全国各地一种血缘纽带的地方势力。士族的毛病就是谁当皇帝无所谓,就是别影响我家的利益。于是这些势力之间纷争不断,而且这些势力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各个士族之间互相争斗使得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而且会扩大问题。最后就是血腥的内讧,刀兵相见。东晋以及其以后的宋齐梁陈内部的杀戮不断,背后就是士族之间的纷争。

中原的无险可守只得由着五胡乱华,然后是鲜卑的魏朝的兴起。在北朝由胡人部落,军事酋长战乱兼并,最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类似士族的军事贵族,这就是关陇军事集团,最后形成八柱国的贵族集团。基本上北朝后期以及隋唐前期的统治势力。杨坚,李渊,宇文家族,孤独家族等均是出自这一军事贵族集团。

南朝经多年士族内讧,已没多少实力。随后被隋朝统一。虽隋统一,但杨坚知道自己的王朝受制于关陇军事贵族,要想办法制衡这些人,所以就得其他人当官。出于察举,荐举最后受控于士族的教训,那就考试吧。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由来。这一制度彻底摧毁了士族再次兴起的可能。使得世家大族再有势力也得来考试才有当官的资格。从此以后,中央才算是对地方豪强势力有控制力。在这之后,中国就再无百年以上的分裂了。虽有短时分立,但随即就统一。

但科举制度明显的是影响了关陇军事贵族的利益。于是借隋炀帝东征朝鲜半岛的失败,关陇军事贵族推翻了隋朝。然后李渊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唐朝。但唐朝不也一样继续执行打击关陇军事贵族办法。从开唐,经李世民,武后,直到唐玄宗时这些势力才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之中武后任用酷吏,使劲折腾百官,但却没有太大后遗症。其实背后真相就是武后以株连的方式,打击李氏皇族的同时也是在有目的处理这些八柱国的人,然后提拔科举的人。开元盛世的人才其实都有武后朝提拔的。

隋炀帝其实不是什么昏君,很多事的记载都是动机不纯。大运河的开凿,对后世益处甚大。征高丽也不是什么错事,唐朝建立,最后不一样要继续征高丽,这是必须的国家大事。

由后世辽对宋的威胁来看,以及安史之乱兴起于河北三镇,征高丽是必须。否则,一开国就在幽州和东北那里有个地方独立的敌对势力,那就什么事都别干了。隋炀帝的问题是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失去对这些人的控制,仅此而已。

展开全部

其实在西晋末年,东吴有过几次复国运动。

在晋永嘉四年的时候(公元310年),吴兴豪族钱璯趁西晋即将灭亡的机会,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持孙皓之子孙充并拥立其为吴王。这也是东吴灭亡后,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复国运动了。只不过这次复国运动很快就被周玘平定了。晋太兴元年(318年)十一月,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起兵反对东晋,被杀。

实际上并非江东地区的豪门贵族没有帮助东吴复国,而是这些复国运动都以失败告终,并且这些复国运动规模都很小,支持东吴复国的江东门阀士族也不多,甚至于连平定钱璯复国的大将周玘本身就是江东地区的门阀士族。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自东吴灭亡后短短的三十几年内,江东地区大部分门阀士族都没有为东吴复国的想法呢?反而是帮助外来的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呢?

孙氏家族的衰落、残暴

自孙权称帝建立东吴后,也算得上兢兢业业,为东吴的发展尽心尽力。然而晚年的孙权全在立储的问题上犯了大错,不仅出现了二宫之争,还因为二宫之争逼死了名臣陆逊等十多名大臣,在储君这件事上伤了地方门阀士族的心。随后继位的孙亮、孙休又成权臣手中的傀儡,孙氏家族影响力不断衰弱。为挽回家族衰弱的颓势,在孙休之后选择了年长的孙皓继位。奈何孙皓残暴不仁,民怨不绝。民心尽失的东吴政权,很快就被司马炎给消灭了。也正是东吴政权不得民心,所以西晋灭亡后,司马睿能够得到大部分江东门阀士族的支持在建康迅速的建立起东晋。

利益不受损,谁当皇帝都一样

因为北方战乱,原先的北方门阀士族南下,导致了南北门阀士族实力旗鼓相当。原先的江东门阀士族,没必要为了早已灭亡的东吴政权跟北方门阀士族拼命。只要司马睿和北方门阀士族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谁当皇帝都一样。

“王与马,共天下”,任用王导争取了南北士族支持

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离不开他的“萧何”王导的帮助。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对于国家的认同,抵抗外族的侵略

不管是南方门阀士族还是北方门阀士族,他们对于晋王朝的统治都是认同的。司马炎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安民的政策,晋朝迎来了唯一一个盛世“太康盛世”。百姓、士族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对于司马家族的统治基本上都是认可。之后的永康之乱,五胡入侵,让华夏大地生灵涂炭,南北方士族也迎来了共同的敌人。此时选择司马睿建立偏安的东晋政权抵抗外族入侵,成了南北方士族共识。

对于孙氏家族的不认可和对司马家族的认可,以及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国家利益的考虑都是江东门阀士族没有帮助东吴复国,反而拥戴司马睿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

展开全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通史 | 学习打卡第10天:门阀政治
东晋并非是统治者不谙政事,只是内部混乱到没法压制和凝合的程度
东晋门阀政治:帝垂拱,士当权,民出力,促成皇权制度的百年变态
从高平陵之变,看门阀势力对曹魏政权的影响
韬晦顾问第24篇:东晋家族门阀政治
看透历史丨百年的王朝 千年的世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