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魁山对手法、补泻的探讨

(1)心手合一地持针进针 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都必须心神安静。先用左手固定进针部位,使其不要移动,然后循按经穴,揣准穴位,分拨妨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以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右手持针直下,要从容稳准,不可偏左偏右,进针防止肌肉缠针产生疼痛;更要两手配合。同时观察病人的精神活动和表情,这样不但能体会针下气至冲动的快慢、强弱和感传的近远,还可防止事故。

(2)针下气至的邪气与正气 《灵枢.终始》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邪气在针下表现的“紧”是来势紧迫而匆促,“疾” 是动态急速而迅疾;即针下突然紧涩、肌肉缠针或感应一闪即无,这就是邪气。谷气包括营卫。营气即水谷之精气,营行脉中,徐和柔匀,即针下“指端搏动感”连续出现的现象;卫气即水谷之悍气,卫行脉外,慓悍滑利,疾而不紧,滑而不涩,如动脉之状,感应缓和,时间持久。

(3)经气已至勿失良机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指出针刺的关键在于刺中经穴并尽快得气,使感应沿着经脉循行线扩散传导。所以当针下有了得气感,就要谨守气之往来盛衰,及时进行补泻,方能手到病除。因为得气后施以补泻手法,才能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同时尽量做到守气勿失,需要多长时间,就使针感保持多长时间,这是获效的关键。但人的气血、体质各不相同,所以针下的感应也不一致。或针刚刺入即有感应;或感应与针适时而至;或出针后始有感应;或经过数次针后,感应才逐渐产生。这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医生要随机应变,灵活掌握。

(4)补泻性质不同,针感和治证各异 补法是治疗虚证的,它能鼓舞人体的正气,使机体较衰弱的功能得到恢复或旺盛起来;泻法是治疗实证的,它能消泻人体的邪气,使亢进的机能缓解或恢复正常。即通过针刺某些穴位,激发经气来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促进阴阳平衡的。《素问.针解》说:“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指出了补和泻性质不同,产生的酸、麻、胀、热、凉等感觉也不同,因而各有各的适应症。补法治疗虚证,需要由针下虚滑转为沉紧、气实,产生热感;泻法治疗实证,需要由针下沉紧变为松滑、气虚,产生凉感。进针遇到气至冲动,提退豆许,使针下空虚,撒手停针,迎着气至的来势,针向右转,往外提拉夺之,针尖着力点向外,是产生凉感的泻法;得气后往内推进豆许,用搓法使针下沉紧,随着气至的去势,针向左捻,往里捻按挤之,针尖着力点向内,是产生热感的补法。正如《标幽赋》所说:“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挤左而补暖。”

刺激的质和量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刺激量的大小、轻重等往往会引起质变。量合适可以治病,量不足治不好病,量太过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比如补法适量,产生热感,能治疗虚寒证;加量即为烧山火,或为大补祛,能温经散寒,治疗外感风寒或风寒温痹证;如量太过则易汗多亡阳、伤阴。泻法适量,产生凉感,治疗实热证;减量能清热养阴,治疗阴虚内热证;加量即为透天凉,或为大泻法,能清热解表,治疗外感风热、暑热高烧、热结胃肠、证实邪实等一切实热证; 如量太过则亡阴、伤阳,使人虚脱。所以治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强弱的不同,灵活使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和不同的刺激量,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补泻手法有哪些?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干货)
金针赋白话解
内经针法
金针王乐亭针灸操作手法详解
经典里的针刺补泻手法,易学易用,教你也可做出烧山火、透天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