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尔朱荣:被历史边缘化的“功盖曹操,祸比董卓”式“二货”权臣

当北魏经过元宏、元恪、元诩三代帝位之后,强大的北魏政权逐步为各大门阀所掌控,北魏王朝开始走向倒计时。而所有的罪责,在历史评价上几乎全部由一个女人所背负,她就是小编前两篇所写的胡太后。

公元528年4月,一代妖后胡太后及其新立幼主元钊双双被沉入黄河而亡。其后北魏历史的主角从北魏皇帝变成了一位总被后世史家刻意边缘化的二货直男——尔朱荣

不得不提的六镇之乱

说到尔朱荣的崛起,就不得不交代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六镇之乱”,也有称其为“六镇起义”的。

六镇,即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是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嗣为对抗北方柔然入侵所建立的六个军镇,这曾是一条最忠于北魏皇室的生命线,军人基本由非汉族的少数民族构成。

然而,随着公元493年元宏将北魏都城由平城南迁至洛阳,以及之后加速开启的汉化改革,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六镇军人逐步在朝堂上难以立足;到北魏世宗元恪时期,随着北魏的强大与外交策略的变化,六镇作为军镇的重要性再次被弱化,其时的六镇在军事上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它们在史书上已成为了北魏囚犯的流放之地。

公元523年,一代妖后胡太后扑灭刘腾、元叉的篡权,为进一步持续、稳固的掌握权力,对已快速进入门阀化的北魏进行了再次提速。至此,刀口舔血的六镇粗人军士们,依靠军功迈入朝堂中枢的进阶之路基本被断绝。

公元523年,六镇暴动,史称“六镇之乱”。后世也有人将“六镇之乱”归为农民起义,但客观来说,被描述为六镇镇民的这群人主要身份依然是军人,说是军队造反可能更为合适。

帅哥尔朱荣的崛起——乱世逆贼还是国之栋梁?

尔朱荣,姓尔朱,名荣,契胡族,根据后世考证,契胡族即五胡乱华时期的羯族。自尔朱荣的五世祖起就是契胡部落的首领。到其四世祖尔朱羽键时期,曾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四处征战,后被授封地尔朱川(今山西北部),封爵梁郡公。

史书记载,尔朱荣自幼聪慧、善决断,肤色白皙、容貌俊美。然而历史并没有给尔朱荣这枚“小鲜肉”成为偶像巨星的机会,相反让他在“实力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尔朱荣接手部族首领的时间非常不巧,正是“六镇之乱”前后。而尔朱荣家族封地尔朱川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微妙。一方面,尔朱川不属六镇,另一方面,尔朱川又与柔然临近,因此尔朱家族世代其实也保有着抵御柔然入侵的责任。

实际上尔朱家族在北魏的加速汉化和门阀化背景之下,其实也是被悄然边缘化的那群人。然而,他的崛起正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尔朱荣没有因不满而造反,而是帮着北魏朝廷进行平定“六镇之乱”的工作,这一行为,让尔朱荣的军事实力逐步增强,但也让尔朱荣的历史定位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前节小编提到了“六镇之乱”的另一种说法——“六镇起义”,看似只是说法上的差异,其实这种说法上的差异,对后世评价尔朱荣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按照“六镇之乱”的说法来看,其主旨认同的是军队造反,如果尔朱荣平定的是军队造反,就应该是国之栋梁;相反,如果按“六镇起义”的定义来说,那就应该算农民起义,尔朱荣的崛起就应该算是对平民的屠杀,就是乱世逆贼。

但是,根据小编的文献考证来看,六镇之乱的几个主要乱党,无论是破六韩拔陵还是葛荣,虽都顶着个镇民的头衔,实际都应该是北魏体制内的军人。再看他们甚至还有勾结北魏敌人柔然的举动,说六镇之乱是农民起义,实在有点牵强。

反正,尔朱荣的军事实力在“六镇之乱”的乱局中是得到了逐步增强,至于其到底是乱世逆贼还是国之栋梁,那就由各位随心打扮吧!

河阴之变——又一桩尔朱荣都说不清楚的功与过

公元528年2月25日,北魏肃宗殡天。2月26日,北魏胡太后立元姑娘为帝;2月27日,胡太后宣布元姑娘是女儿身的事实,废元姑娘,拥立三岁的元钊为帝。

尔朱荣听闻消息后大怒,上表询问皇帝咂突然就挂了呢?根据《魏书》记载,关于元诩是被郑俨、徐纥所杀的猜测就是出于尔朱荣之口,进而为后世推导出是胡太后背后策划毒杀的亲儿子元诩。而之后,胡太后先立元姑娘,一天后又立元钊为帝的行为更是激怒了尔朱荣,因此声称:这是啥情况,我要去看看。于是兵锋直指洛阳。

以上这是《魏书》中的说法,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称,在元诩挂掉之前就曾密诏尔朱荣勤王,这是小编前几篇文章都引用过的说法,因为根据尔朱荣到达洛阳的速度来看,《资治通鉴》的说法更让小编信服。

反正,尔朱荣大军在公元528年4月就渡过了黄河,攻至洛阳,随后擒获胡太后与幼帝元钊,将他们双双沉入黄河。就在将胡太后与元钊沉入黄河的当天,尔朱荣还做了一件得罪后世千年士大夫的举动,这就是“河阴之变”

公元528年4月9日,北魏皇室子弟元子攸北渡黄河,投奔尔朱荣。公元528年4月11日,尔朱荣拥戴元子攸为帝,元子攸即为后世正式载入北魏帝王谱系的北魏孝庄皇帝。公元528年4月13日,尔朱荣召北魏王公百官约1300多人(另说2000多人)至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祭天,当场溺死胡太后和元钊,并将到场的北魏王公百官尽数杀害。史称“河阴之变”

尽管尔朱荣后来的行为还是有被后世千年士大夫们所诟病的地方,但“河阴之变”才是士大夫们必须鄙夷尔朱荣的关键。尔朱荣作为军人,他虽然和六镇将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却拥有相同的立场,所以会让他对北魏的门阀政治极为痛恨,才作出了屠戮上千名门阀勋贵的选择。以当时北魏门阀官员的作为来说,被杀的这些人中或许有良善之辈,但恐怕不会太多。

“河阴之变”发生之时,一位名叫魏收的北魏将门之子21岁;事件发生后的23年,这个名叫魏收的“小子”作为这一历史性事件的旁观者完成了一本名叫《魏书》的史书编撰。书中,魏收记录了“河阴之变”,但也为尔朱荣的行为进行了辩解,称尔朱荣当时的决定是被一名名叫费穆的武卫将军的说教所迷惑

今天这本《魏书》名列为二十四史,被视为正史;而历史上,这本《魏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秽史”,恰恰因为魏收作为将门之子的出身,理论上貌似应与尔朱荣处于同一立场;而这个魏收在撰写《魏书》的时间处于北齐,当时北齐皇帝高澄的父亲名叫高欢,当时正是尔朱荣军中的一员。

于是,帅哥尔朱荣的功与过,再次成为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娘们”。

二货权臣尔朱荣——见过权臣、见过二货,可没见过这么二货的权臣

尔朱荣作为一个契胡部落首领,通过“六镇之乱”的平叛战争成长成为了北魏名将,再通过闪击洛阳,拥立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终于成长为了北魏一朝最大的权臣。然而,在魏收所撰写的《魏书》之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尔朱荣不管地位如何变化,始终不改的只有他的“二”。

尔朱荣的“二货守则”第一条——死忠

“死忠”两字用在尔朱荣身上,如果对比他后期的行事,其实是很搞笑的,但偏偏在二货尔朱荣身上就曾那么合适。

当“六镇之乱”起时,尔朱荣选择的不是如六镇将士一般的叛乱,而是选择站在了北魏朝廷一边,这种站队的方式,或许可以看成是想背靠北魏这颗大树乘凉而已。但史书记录的细节是,尔朱荣在选择镇压六镇之乱的初期,扩展军力所倚靠的支持并非朝廷,而是以变卖自己封地的财产所获得的。

再看后来尔朱荣在“河阴之变”的作为,其实尔朱荣对于北魏门阀们的怨念同样不会小,只是这二货当时偏偏选择的是“死忠”北魏朝廷

尔朱荣的“二货守则”第二条——手铸铜像挑皇帝

尔朱荣作为后来的北魏权臣,想不想自己当皇帝?答案是很确定的——想。《魏书》记载:“犹疑所立,乃以铜铸高祖及咸阳王禧等六王子孙像,成者当奉为主,惟庄帝独就。”

这里所说的庄帝就是后来被尔朱荣拥立的北魏孝庄皇帝元子攸,但其中所提及的“高祖”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北魏高祖是指元宏,此时早已死了几十年了,那么能被在这时被尔朱荣称为“高祖”的只有一个人,即尔朱荣的四世祖尔朱羽键。可以想象,如果铸成尔朱羽键像的话,尔朱荣自然就具备了成为皇帝的“天命”。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终被铸造铜像成形的是元子攸,而不是尔朱羽键。所以,后来尔朱荣就拥立了元子攸当皇帝。

尔朱荣的“二货守则”第三条——再“二”一次?手铸小金人

尔朱荣的权臣之路其实是从“河阴之变”之后才正式开启的。在拥立元子攸称帝后,尔朱荣的感受可能不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简单,连皇帝都是自己扶上马的,说是北魏第一人恐怕也不为过。此时的尔朱荣又动了自己当皇帝的心思。

不知道是不是“手铸铜像”后有所感悟,二货尔朱荣又开始为自己铸造小金人,如果成功就算天命所归,可以自己称帝。然而四次尝试不成功,在手下人劝慰之下,尔朱荣居然放弃篡位的企图。就算需要所谓的“天命”,既然已经开启了第二次尝试,二货尔朱荣为什么不尝试四十次、四百次、四千次呢?我们不知道。反正,尔朱荣就是这么“二”的帅哥。

尔朱荣的“二货守则”第四条——受封太原王?其实你就是个靶子

关于被尔朱荣捧上皇帝位的元子攸,之后小编会说。但这里不得不感叹这个元子攸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尔朱荣迎立元子攸称帝后,元子攸封尔朱荣为“太原王”,神奇的是尔朱荣还接受了。

“太原王”这个爵位有什么问题?其中问题很大!公元492年,拓跋宏开启北魏全面汉化之时就明确——异姓不得封王。封尔朱荣为“太原王”,其实是违反北魏法制的,因此“太原王”这个爵位就是一个红果果的坑,不管以后尔朱荣成为权臣还是归隐老翁,他都会成为所有朝臣羡慕嫉妒恨的靶子。然而,二货尔朱荣居然接受了,甚至史书都没记载是否有下属提醒他这个问题。

尔朱荣的“二货守则”第五条——成也洛阳!败也洛阳!

洛阳,北魏都城。终尔朱荣一生,他在洛阳这个都城并没有呆过太久,但洛阳对于尔朱荣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城市

当初,北魏肃宗元诩殡天,尔朱荣称皇帝死得太蹊跷,胡太后废立太儿戏。于是一句:“洛阳怎么了?我要去看看。”成就了尔朱荣一代权臣之路

拥立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之后,尔朱荣依然领兵四处平叛,对北魏政局的暂时稳定作出了极大贡献。元子攸曾对尔朱荣说:“打仗的事让其他人去吧!你作为朝廷重臣,还是回洛阳享福吧!”结果,尔朱荣回复元子攸说:“洛阳太破了,我们迁都晋阳吧!”,然后尔朱荣很长时间都一直在晋阳呆着。

尔朱荣等了很久,都没看到朝廷有迁都晋阳的打算,呆不住了,于是又跑去了洛阳。他给自己找的台阶是:“我就是太没见识,洛阳这么好,搬什么家啊!”我们的二货尔朱荣就是这么逗。

当然,以上叙述只是表象,其背后更多的是权臣尔朱荣与皇帝元子攸在权力上的博弈。不过看史书记载的这些尔朱荣的可爱表象,还是可以让人忍俊不禁的。

即使尔朱荣多数时间居于洛阳之外,对朝政只是遥控,但他对朝堂的控制从未减弱过,甚至于皇帝元子攸对北魏官员的任命,得不到尔朱荣的首肯都无法下达。于是元子攸开始谋划刺杀尔朱荣。

公元530年9月,尔朱荣入洛阳。此时元子攸企图刺杀尔朱荣的消息早已泄露,手下人劝尔朱荣小心,但尔朱荣依然大大咧咧的仅带10多个随从赤手空拳的进入皇宫。结果在觐见之时,元子攸与在场官员,以及提前安排的伏兵同时暴起,诛杀尔朱荣

这场刺杀之中,尔朱荣是被皇帝元子攸亲手所杀。于是,二货尔朱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自己所控制的傀儡皇帝亲手所杀的权臣

不容忽视的尔朱荣——尔朱荣的“反贼”训练营

本文开头提到过,尔朱荣一直是一个被后世史家刻意边缘化的权臣,这不仅仅因为尔朱荣出身契胡,不仅仅因为“六镇之乱”还是“六镇起义”让他的作为难于定性,更关键的是尔朱荣军事集团在日后将出现无数影响中华民族走向的“反贼”,让后世的人们甚至不敢给他评价。

在此,小编简单罗列几个尔朱荣手下的牛人:

宇文泰,尔朱荣部将。北魏分裂后的西魏丞相与实际掌权人。后西魏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所建立的北周取代,宇文泰被尊为北周太祖。

高欢,尔朱荣部将,最初只是为尔朱荣洗马的马夫。北魏分裂后的东魏丞相与实际掌权人。后东魏被高欢的儿子高澄所建立的北齐取代,高欢被尊为北齐太祖。

杨忠,尔朱荣部将。后来,杨忠有个儿子名叫杨坚,鲜卑名:普六茹那罗延,他就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李虎,尔朱荣部将。李虎后来有了个孙子,名叫李渊;还有个重孙子,名叫李世民。这俩“孙子”后来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大盛世的朝代——唐。

侯景,尔朱荣部将。这位没有前面四位那么高大上,他为后世带来的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而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灾难与杀戮,他后来用3年零8个月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段深刻的记忆,史称“侯景之乱”

不管尔朱荣是北魏功臣,还是北魏逆贼;不管尔朱荣的“二货”脾性多逗,有这些牛人手下在,试问身为“反贼”训练营的总教习,尔朱荣的功过又有谁敢评价?当然,也有人说尔朱荣是一个“功盖曹操,祸比董卓”式的人物,然而他还是被历史悄悄的边缘化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边境出现危机,北方六镇进行起义,王朝走向分裂
皇帝被权臣要挟,是一剑杀了权臣,还是与其斗智斗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95)后北魏时代的第一位枭雄——高欢
充满对权力的渴望与阴谋的时代(含音频)
真挺佩服孝庄帝的
孝庄帝元子攸:宁学曹髦诛权臣,不学刘协苟活,最终却被乱臣缢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