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穿破,莫穿错”戏曲服装的穿戴学问可大了

戏曲服装简称“戏装”,又名“行头”,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大约在宋代就已经用于戏曲舞台。元杂剧如《裴度还带》杂剧中每一折都标明出场人物的服装,注有披秉(即拔袍秉笏作官员打扮)、素扮(即素服作平民打扮)、蓝扮(即蓝缕打扮)等名目。从现存的元代杂剧壁画的服饰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能够体现出阶级地位和等级差别的较为严谨的装扮规制。

就现今戏装的种类和名目而言,计有蟒、袍、衣、氅、裙、靠、帔、褶子、马褂、云肩、坎肩、玉带、鸾带、水裙腰巾、护领等。蟒为圆领大襟(由袍上绣蟒而得名),用金银彩线绣满云、龙、凤凰、水纹等图案,是帝王将相的官衣,又有龙袍之称。女蟒长仅及膝,须加云肩,蟒上的图案多为丹凤朝阳、凤采牡丹等。靠属武将所穿的铠甲,最初是画在衣服上,后来才改用金银丝线绣满鱼鳞纹象征金铁之形。插在背后的四面三角形小旗称靠旗,不插靠旗的为软靠。剧中人一旦扎靠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上,就能显出威风凛凛的大将风度和征杀疆场的英武气势。

官衣

官衣的式样同蟒相似,圆领大襟,分紫、红、蓝、黑等颜色。不绣花,胸前背后有上绣飞禽的方补,为官员所穿的官服。一般紫色服为宰相、国老等所穿,红色为巡按、府道等所穿,蓝色为知县等所穿,黑色无方补的素服为门官等穿用。女官衣后无摆,较男官衣短,腰丝绦或软带,红官衣为一品夫人所穿,香色为老旦所扮一品诰命夫人穿用。据说明代以前,凡大官才许穿蟒,故中下层官员一律穿官衣。凡穿官衣的角色都需佩戴玉带。褶子为大领大襟,分软、硬、花、素四大类,又按颜色分十种,属古代平民所穿便服及帝王官绅的衬衣。因褶子的式样很像僧衣,故而又有“道袍”的称谓。

帔为大领对襟,用缎子做成,上绣仙鹤、孔雀等图案,故常称做“缎帔”。帔一般为文官所用,有时帝王将相也用作便服。女帔至膝,配有裙子,为后妃、公主所用。氅则为军中武将装束,大领大襟,绣有麒麟、虎豹等图案,不及铠甲庄重,其性质与文官的帔相同。这些凝聚着戏曲及作坊艺人劳动汗水和智慧的戏装,大都色彩鲜明,图纹华美,装饰性强,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就戏装的穿着而言,舞台上着装是彻底程式化了的,它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只按不同的剧目、角色行当和人物的社会地位等特点,分为各种基本固定的式样与规格。这套服装的概括能力相当强,使用的范围相当广,被泛历史主义地应用着。

褶子

戏曲界流行着“宁穿破,莫穿错”的俗谚,就是讲戏装无特殊情况则不允许混穿或错穿。一般地说,文官上朝议事应穿蟒袍,平时办公会客穿帔,闲居时穿褶子;武将上朝和点兵阅操时穿靠,参加大典时加蟒,平时办公则穿开氅,设宴随意时穿褶。

就戏装的颜色而言,也有着较细的分工。象蟒、靠共有十种颜色,也就是所谓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十蟒十靠”。红、绿、黄、白、黑为上五色,紫、粉(红)、蓝、湖、绛为下五色,有时辅以金、银、古铜、秋香等杂色。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正直人穿红色,善良人穿绿色,粗暴人穿黑色,少年人穿白色,其余间色则为便服,可以酌情而穿。这种色彩缤纷的戏装,不仅能增加舞台画面的美观感和表现等级、暗示环境、帮助舞蹈、有助于演员的表演,起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还是角色行当性格化的一大重要标志。

张飞着黑靠

总之,中国戏曲服装的设计和应用,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而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最大好处就是一副多用,以少胜多,使戏曲演出团体避免了每演一出新戏就要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新戏装的巨大浪费和保管之不便,得以用最少的固定戏装适应尽可能多的剧目演出需要的使用价值。戏曲艺术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经过了用日常生活服装来演戏,到对日常生活服装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使之程式化,遂成为不同于日常生活服饰的戏曲演出专用服装的漫长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戏曲服装表现形式的这种造型美、色彩美和程式化的特点,则是由中国戏曲的以虚拟、写意为原则的美学思想所决定的。所以,戏曲服装设计与应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去表现季节、地域积朝代的特征,而是从属于表演,全力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上的特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及一些京剧知识,不知道您知道多少?
【侃京剧】京剧漫话(连载二十)
《中国京剧》艺术火花专集
中国京剧戏衣图谱
“宁穿破,不穿错”
中国戏曲服饰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