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雷暴

雷暴的概念及特征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

🔼积雨云

雷暴来临时一般会带来以下天气变化

气温

雷暴来临气温下降

气压

雷暴移来之前气压一直下降雷暴临近时气压开始上升

雷暴移来之前风向雷暴吹去;雷暴移来,风向雷暴前方吹去;冷空气中心过后,风吹向雷暴后方

阵雨

阵风后,一般是强度较大的阵雨

雷电

云与地面、云与云间都会出现闪电。

🔼雷电是由积雨云中冰晶“温差起电”以及其它起电作用所造成的云与地之间或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一般当云顶发展到-20℃等温线高度以上时,云中便有了足够多的冰晶,因此,就会出现闪电和雷鸣。

雷暴虽然是一种强烈的天气,但它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

🔼雷暴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Ø积云阶段:云中没有降水和下沉气流出现; Ø成熟阶段:有降水和下沉气流出现; Ø消亡阶段:云中以下沉运动为主、上升减弱


2

雷暴的种类及活动特征

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可以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锋面雷暴。

热雷暴

由热力对流产生的雷暴称热雷暴

夏季:白天,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晚上,热雷暴也可能在高空出现。

冬季:热雷暴可能出现在沿海地区;当冷的潮湿空气移动到暖海面上时形成。

特征:范围小、孤立分散、各个雷暴云间通常有间隙,有明显的日变化;

大陆上:  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入夜后逐渐消散。

海洋湖泊:出现在夜间或黎明,白天减弱和消散 。

地形雷暴

暖湿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迫抬升形成 

常很快形成,雷暴云沿山脉走向成行出现而不大移动,且面积较大;云中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还会降冰雹;云底高度较低,常能遮住整个山头。

锋面雷暴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冷锋雷暴

冷空气强烈冲击暖湿不稳定空气而形成,锋面坡度大、移动快、暖空气不稳定、湿度大时,有利于冷锋雷暴的形成 。

准静止锋雷暴

由暖湿不稳定空气沿锋面上升,或由低层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 多产生在后半夜,白天减弱或消散。

暖锋雷暴

不如冷锋雷暴强烈, 与准静止锋雷暴相似,夜间出现更多些。


3

图解雷暴的分布与危害


4

避雷常识

雷暴发生时您如果还在户外,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宜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2)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3)不宜在室外游泳池、湖泊海滨游泳。

(4)不宜在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下停留。

(5)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6)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7)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仓内。

(8)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如果雷暴发生时您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在建筑物朝天面上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

(2)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3)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4)家庭使用电脑、彩电、音响、影碟机等弱电设备不要靠近外墙,雷电发生时最好不使用这些设备。

(5)如果事先掌握天气形势,如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上网查看闪电信息和雷达测雨资料,就能预估出现雷电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损失。

雷电击中人体的征兆

当你站在一个距雷击较近的地方如高闪上,如果感觉到毛发竖立,皮肤有轻微的刺痛,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你的征兆,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并马上蹲下来,身体向前倾,把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团,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习题链接

练习一

雷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雷暴天气日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雷暴天气日数空间分布叙说正确的是

①南多北少   

②东多西少   

③新疆无雷暴天气   

④上海雷暴天气日数多于拉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雷暴天气形成的条件分析,我国雷暴天气最主要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与答案

1.A【解析】观察图中颜色深浅,颜色越深代表雷暴天气日数越多,经分析可知,我国雷暴日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故选A项;新疆雷暴天气多分布在西北,上海雷暴天气日数少于拉萨。

2.B【解析】雷暴发生需充足的水汽好强烈的对流运动,我国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大,水汽充足;夏季地面气温高,对流运动强,所以我国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所以选B项。


练习二

雷暴是指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天气现象。下图示意2016年5月,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十大“雷暴”省会城市,其中海口市以年均雷暴日数84.9天排名第一,成为最“招雷”的省会城市,紧排其后的为广州、南宁、昆明。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雷暴天气的发生特点是

A.北方多于南方   B.平原多于山区   

C.夏秋多于冬春   D.上午多于下午

4.海口成为我国雷暴天气发生频次最多城市的原因是

A.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   

B.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   

C.地处低纬,热力条件好,大气对流旺盛 

D.地处沿海,气候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

解析与答案

3.C【解析】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可知,雷暴天气的发生特点是南方多于北方、夏秋多于冬春、下午多于上午,山区地形变化大,雷暴天气更多发。

4.C【解析】海口地处沿海地区,水汽充足;地处低纬,热力条件好,大气对流旺盛,因此容易产生雷暴天气。


练习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

(1)描述该城市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雷暴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预防措施。

解析与答案

【解析】

(1)据图分析,可得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地面温度高、对流运动旺盛是雷暴发生的主要原因。

(2)预防雷暴的措施包括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阴雨天不要站在高处和大树下,不打手机、上网、看电视等。

【答案】

(1)时间分布不均衡。月份分布: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份,月平均雷暴日超过9天; 11、12、1、2月份基本没有雷暴发生。日雷暴分布:11~18时为高峰期,其他时间相对较少。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对流旺盛。

(2)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做好森林防火准备,阴雨天不要站在高处和大树下,不打手机、上网、看电视等。


练习四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属强对流天气系统。雷暴日是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下图为1951—2010年大连市逐月雷暴日与降水及气温的变化曲线图。

简述大连地区夏季雷暴日较多的原因,并指出强雷暴天气造成的危害。

解析与答案

【解析】

根据题文“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分析,大连地区夏季雷暴日较多的原因主要有:夏季强对流天气多和降水量较大(夏季为雨季,空气中水汽含量较足)。再依据台风造成的影响进行知识迁移,就很容易得出强雷暴天气造成的危害,从人、财务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等方面来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

夏季(6—8月)气温高,大气对流强烈;夏季空气中水汽充足,有利于积雨云的形成(或降水量大)。

雷击危及人身安全;电子设备(如家用电器、计算机)直接遭雷暴的影响而损坏;引起次生火灾;局地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练习五

依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地区雷暴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并列举其防御措施。  

材料一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部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它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雷暴灾害主要由雷击和闪电带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也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更大的危害。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雷暴空间分布图(图甲)及该区域地形、水系图(图乙)。

解析与答案

【解析】

图示地区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南部比北部雷暴发生几率高: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气温高,对流运动强;受夏季风影响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南部地势高该山区为众多大河源头,植被多,使水汽更加充沛;南部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强,空气对流较平原地区剧烈。

雷暴防御措施:加强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加强防雷电的具体措施;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雷雨天减少外出;不能停留在建筑物的楼(屋)面上,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气设备,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等。

【答案】

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气温高,对流运动强;受夏季风影响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该山区为众多大河源头,植被多,使水汽更加充沛;南部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强,空气对流较平原地区剧烈。

防御措施:加强突发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加强防雷电的具体措施;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雷雨天减少外出;并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等。


练习六

雷暴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部对流性天气。美国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国家,下图是美国年平均雷暴天气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描述美国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
(2)图中字母A线内部的取值范围是         ,并分析该地与附近地区雷暴次数发生差异的原因。
(3)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与答案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美国雷暴天气的综合题,主要考查美国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及不同地区发生雷暴存在的差异原因以及佛罗里达半岛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同时还考查学生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美国雷暴天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A处的取值范围是50<A<70.A处比附近地区雷暴次数多,主要受地形影响,其位于山地迎风坡,气流抬升,有利于雷暴形成。

(3)佛罗里达半岛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有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

【答案】

(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50 <70    A处比附近地区出现雷暴次数多,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其位于山地迎风坡,气流抬升,有利于雷暴形成。
(3)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事地理:又是风雪,又是雷电,辽宁惊现“雷打雪”
玩转地理 | 强对流天气是什么?(揭秘三大对流性天气)
雷暴、冰雹、飑(biāo)线......呼风唤雨的强对流天气家族(生活中多发,高考中要考)
课外地理 | “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雷电缘何而起?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空中暴君”雷暴*
强对流天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