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仗能运筹帷幄,为官却不懂权谋交错,白起的悲惨结局早已成定局

文|飞鱼说史

战争具有两面性,一面能促进民族融合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苦难。

人是战争的主体,只要打仗,无可避免的就是会死人。

纵观人类历史,朝代的更替,国家的统一,总充满着挥之不去的血腥,渴望和平的人们,总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发出别人听不到也丝毫不起作用的呐喊。

因为在权力面前,人类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最底层的大众,也往往只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战国时期亦是如此,秦国能够结束纷争也是一路趟着血水走过来的,据统计秦国在整个战国时期杀死山东诸侯的士兵平民的人数高达二百余万人,这是多么恐怖的一组数字。

别慌,还有更加恐怖的,因为这组数字中其中几乎一半都是死在一个人的屠刀之下,这个人就是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白起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无一败绩,拓疆千余里,功高至伟,但他的结局却只落个被赐自刎的下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肯定不少人会立即想到范雎的谗言,其实白起只会打仗却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

纵观白起一生,他打仗能运筹帷幄,但为官却不懂权谋交错,白起的悲惨结局从第一次拒绝秦昭襄王的命令时,就早已成为定局。

白起和范雎的恩恩怨怨。

当长平之战以赵国青壮年几乎全灭而告终的时候,其国都邯郸已经岌岌可危,白起稍作休整,立即向邯郸进发,在白起看来,灭了邯郸之后,自己也将成就一番伟业,想到这,年迈的白起意气风发,什么爵位、功勋、财富对白起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被载入史册的自豪。

此时的邯郸已毫无还手之力,白起攻灭邯郸也易如反掌,但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处处会有意外,当白起围困邯郸之时,意外就发生了,因为他接到了秦王让其退兵的军令。

白起退兵不是前线出了问题,而是秦国大后方出现了变故,范雎以士兵劳顿需要休整为由,劝谏秦王先退兵,不然万一攻城不利,将面临巨大危险,秦王真信了,于是命令白起撤军。

自此,白起和范雎的梁子就结下了,可以说邯郸是被范雎给救了,面对灭国的成就,因为范雎三言两语就化成了泡影,白起不咬牙切齿,那是不可能的。

白起装病拒绝再次为将攻打邯郸。

白起撤退之后,赵国积极奔走其余诸侯国,寻求支援,在虞卿的建议下,赵王对于答应割让给秦国城池的事情反悔了,秦昭襄王很生气,好啊,你个老小子,我都退兵了,你却不给我城池了,拿我当猴耍呢。

于是秦王再次进行全国总动员,以赵王不信守承诺为由,再次发兵攻打邯郸,但这次的秦军中缺少了一个人,你可能会说,数十万的军队,没人在乎吧,当然有人在乎,因为少的这个人是白起。

面对秦王的再次攻打邯郸的命令,白起却病了,真病假病我们暂且不论,反正白起是不愿意出征了,秦昭襄王亲自去请,白起始终坚持不出兵,甚至对秦王说,这次攻打邯郸秦军必败,我宁愿被您杀了,也不愿做败军之将(史料记载:臣宁伏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这让秦昭襄王很是生气,但箭已在弦不得不发,于是秦王让王陵为将,率军攻打邯郸,但此时的邯郸已经不是长平之战后的邯郸,赵王再次启用善于打防守战的廉颇,结果王陵损兵折将,邯郸却纹丝不动。

白起的满腹牢骚成了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

秦军攻打邯郸失利的消息传到秦王耳里,十分郁闷,觉得这打仗没有了白起还真不行,于是又去请白起出山,但是这次白起依然回复秦王两个字,不去,又对秦王说了一大堆不愿意去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在兵家看来,十分在理,但对于秦王来说,只会生气。

而且白起还时不时的给周边人发个牢骚说,长平之战后就攻打邯郸,现在赵国就不存在了,现在损兵折将都是当初不听我的意见啊。

秦王见自己劝不动白起,只好让范雎去劝,结果白起还是不去,于是乎,向秦王回禀时顺便也把九字杀决送到了秦王的耳朵里,那就是“其意怏怏有余言”,得罪了整个秦国权势最大的两个人,白起的生命也响了丧钟。

面对白起第二次拒绝出战,恼怒秦王继续对王陵增兵增粮,但是这个王陵实在是不给力,依然打不下邯郸,继续损兵折将,这下让秦王彻底恼怒了,不仅剥夺了白起的爵位,还把他发配到边远地区,当白起拖着年迈的身子出了咸阳时,紧随着他的是一道秦王命令其自刎的命令。

飞鱼说:

只会打仗不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连续两次拒绝秦王的命令,这放在任何一个君王身上都是大罪,即使白起的功劳再高,能力再强,但是如果不听话,那么君王的忌惮会直接把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范雎中伤白起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范雎不会让白起成就灭赵国的伟业,白起的两次拒绝也正好给了范雎一个机会,范雎在这件事情中起到的也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最为关键的还是白起抗命了。

你可能会有疑问,秦王对范雎那是言听计从,即使让白起攻下了邯郸,范雎再整他还是一样啊,其实不是,因为此时的秦国的军功制很完善,白起灭了赵国,功高震天,在秦国的地位自然会超过范雎,睚眦必报的范雎又怎么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呢?

打仗能运筹帷幄,为官却不懂权谋交错,白起的悲惨结局早已成定局,自古武将多悲鸣,行军打仗再厉害,却不能摸懂君王的心,长期在外征战,也不能结交君王身边的权臣,这都是欠缺为官权谋之术的表现,当然最后的结局也只有惨死了。

对此,您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昭襄王为什么容不下白起,非要除之而后快
武安君白起知敌抗令
说说赵国那些事儿,讲述两百多年的苍凉和辉煌——邯郸保卫战
白起一生破城数百,却唯独不敢攻打此城,还说:我宁肯自刎也不去
秦朝时代的白起是怎么死的?
战国时代最惨烈的围城战:秦国与列国的邯郸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