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软马鞍到高桥鞍:秦始皇帝陵的骑兵鞍马,为啥没有马镫?

导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的秦俑是写实风格的雕塑艺术,陶马也不例外。秦俑坑中的马,有拉战车的马和骑兵鞍马两种。拉战车的马,它们四匹一组,后面拖一辆战车,在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中都有出土,无马鞍。骑兵鞍马,主要集中在二号坑的骑兵阵和车、步、骑混编阵,马背上塑有马鞍,四匹一列排列在俑坑的过洞内。虽然这些鞍马配备有马鞍,但奇怪的是,马鞍上却没有发现供骑兵上下马和骑乘时踏脚的马镫,这是为啥呢?最简单粗暴的回答是,秦代还没有发明马镫。那么,马镫又是啥时候出现的呢?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的骑兵鞍马

一、马镫的出现

马镫何时出现?文献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考古资料表明,我国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公元302年)墓中的一件陶马身上,此时距离秦代有500多年。但这件陶马的马镫是单镫,系在马鞍的左侧,是镫的早期形态。

陶马和单镫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鲜卑人发明了完备的双马镫。最早的双马镫实物发现于辽宁省西部的朝阳。1965年在辽宁省赤峰市北票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幅铜鎏金木芯马镫,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冯素弗墓中的铜鎏金木芯双马镫

马镫的发明,尤其是双镫的应用,标志着骑乘所用的马具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在马镫没有发明之前,骑士必须依靠双腿的力量,用力夹住马腹,才能保证身体的稳定。当骑兵在马背上射箭时,必须减慢骑行速度,才能拉弦张弓,这样往往会贻误战机。有了马镫后,骑士仅仅借助小腿的力量,就可以熟练掌控自己的坐骑,并避免在驰骋时从马上跌落,减少意外发生。同时,马镫保障了身体的平衡,骑士的双手被解放出来,可以灵活操持作战兵器,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和杀伤力。马镫后来由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传播到了欧洲,因此马镫又被称为"中国靴子",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发明。

如今配备双马镫的马匹

但只是简单粗暴的说:"秦代还没有发明马镫",以此来解释为什么秦代骑兵的马鞍上没有配备马镫,事实上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二、从"软马鞍"到"高桥鞍"

仔细观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的骑兵鞍马,可以发现马背上的马鞍有左右两块垫子,垫子的断面呈半月形,表面排列针眼状的小孔,通过腹带固定在马背上,这是典型的软马鞍。和今天普遍使用的高桥马鞍差异较大。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骑兵鞍马的马鞍

其实,考古发现的战国秦汉时期马鞍,都是软马鞍。"软马鞍"是根据马鞍的结构特征归纳出的描述性定义,特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鞍具。软马鞍不配备马镫。与之相反的就是具备硬质骨架的高桥鞍,其骨架结构包括前、后鞍桥以及两块鞍座板,均为木质。在马镫发明以后,也就是西晋以后,高桥鞍就都配备上了马镫,并且存在一个从单镫向双镫发展的历程。

高桥鞍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高桥鞍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魏晋以后流行。这种结构的马鞍除了能给人稳定的依托,还能减轻马匹的不适,性能非常优越。因此一直到近现代,常用马鞍的主体结构都没出现根本变化——依然是高桥鞍,而材质已经不局限于木质,还有各种合成材料等。

如今的高桥马鞍

但不是说软马鞍在魏晋以后就消失了,直到今天,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些藏民,在骑马放牧时常常不用高桥鞍,而是用一种简单的软垫马鞍,通过腹带固定,并且不装马镫。他们在野外放牧需要经常上、下马,使用软垫马鞍时只要按住马背就可以跃上马背,很便捷,如果使用高桥鞍,就需要扳鞍踏镫,反而不如软马鞍方便实用。

如今都兰县藏民所用软马鞍

显然,软马鞍和高桥鞍是两个系统,它们分属两种不同类型的马鞍。而且,软马鞍出现时代较早,始终无马镫;高桥鞍出现时代较晚,自产生马镫后就普遍配备。简单的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中,骑兵鞍马不配备马镫归结为马镫尚未发明,并不准确,这还容易误导大家对马鞍、马镫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骑兵鞍马使用的是本身就无马镫的软马鞍,高桥鞍和马镫此时都尚未发明。

迄今为止,考古所见的战国秦汉时期软马鞍,保存最好的一件来自新疆鄯善县吐峪沟苏贝希Ⅰ号墓地,墓地的时代约在公元前5至前3世纪。考古出土的马鞍主体包括左右两扇鞍垫,都是用皮革缝制而成的,内部填充了密实的鹿毛,并用针线在鞍垫上绗缝加固,因而在软马鞍的表面留下了密集而又整齐的针眼。鞍垫之间留有空隙,用三条平行的宽皮带相连结。马鞍前后两端略微高起,断面近半月形,下缘还连接有一根腹带。限于保存环境和埋葬习俗等原因,迄今为止,除了新疆外,我国其它地区还没有发现战汉时期的软马鞍实物。

苏贝希Ⅰ号墓地出土的软马鞍

但是,中原地区却发现了软马鞍的图像资料。如: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战国金银错狩猎纹镜上,装饰有骑马武士,这是到目前为止,所见最早的配鞍马匹形象之一。严格的说,这个武士是蹲在马背上的,所以正好把马鞍完整的露了出来。图像中的马鞍比较平缓,表面散布五枚小圆点,正中间有一根条带,图中的鞍具是对软马鞍的简略描绘。中部的条带应是连缀鞍垫的皮带,小圆点则是模仿软马鞍表面的纹饰。由于铜镜上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小,整个武士图不过几公分大,因此无法表现出密集的针眼,只能用五个小点来示意。

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软马鞍图像

三、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

在欧亚草原东部的阿尔泰地区,前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了著名的巴泽雷克墓地(公元前5~前3世纪),清理出保存较好的殉马和实物马具,其中的马鞍显然也属于软马鞍。

巴泽雷克墓地出土的软马鞍

把欧亚草原的马鞍材料和中国境内的软马鞍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这些软马鞍分布区域很广泛,而且国内、国外的材料有很多共同特征,属于同一系统,这是对当时欧亚大陆文化传播与互动的实物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文化,跟巴泽雷克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因素。考虑到这一大的背景,认为我国境内发现的软马鞍,很可能是在欧亚草原游牧人群的影响下出现的,最早传播到和草原毗邻的地区,之后向中原地区进一步扩散。

后记: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了,软马鞍是最早的骑乘专用马鞍,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在战国秦汉时期,这种软马鞍曾广泛流行于我国,而其源头则与欧亚草原的游牧人群密切相关。软马鞍出现之后,从战国一直延续使用至东汉晚期,到了魏晋时逐渐为木质高桥鞍逐渐取代。但是,在今天的一些牧民居住区,仍能偶尔看到类似的马具,体现出这种马鞍独有的长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戎马未解鞍 东晋·陶鞍马
秦俑坑中的马鞍
从“骑马”到骑兵,我们在“骑”字上花费了漫长时光
【专栏】细谈鞍具:人类驯养骏马的历史见证
草原上世代相传的《雕花的马鞍》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绝品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