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服饰变迁:由朴素单一到百服争艳,服饰等级逐渐被“玩坏”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是夹在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之间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同时它也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服饰作为人类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衣着或者饰物是将身体社会化并赋予其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1]。各个朝代的服饰都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统治者政策、经济文化水平等。明代服饰作为我国古代服饰的重要代表之一,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将以影响服饰变化的原因为基础,以出土的文献文物为依据,了解明代初期、中期、晚期的服饰变化,进一步探索明代服饰对后世的影响。

明代初期(洪武至宣德)服饰——朴素单一、贵贱有别

1、形成背景

明代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曾说:“昔帝王之治天下 ,必定制礼, 以辨贵贱, 明等威,是以汉高初兴,即有衣锦绮穀、操兵乘马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奢侈,闾里之民服食居住与公卿无异。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所以失败也。”

帝王治理天下会制定礼法,这里的“礼”既指礼仪、法律等,也包括服饰文化等内容的规范和差别,这样做是为了明等级、分贵贱以此来维护帝王的权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由此进入封建时期,封建社会带有严格的等级差别,贵贱有别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封建意识浓厚,朱元璋也格外主张维护统治、加强权威,同时他认为贵贱无等是元朝灭亡的原因,服饰作为必需品,对于维护“礼”、区分等级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明初洪武年间,明太祖就对服饰十分关切,政府法令严酷,“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

皇室服饰

帝王、皇后、后宫妃子、皇族宗室、官员、平民的服饰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各阶层必须严格遵守规则,这样对于恢复和稳固汉民族服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明初生产也尚未全面恢复,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社会财富不均匀,贫富差距太大再加上民众自由意识薄弱,有了贵贱有别,望而知之的意识和模式。

2、服饰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明代初期平民的服饰要求简洁朴素、衣料简单、色彩单调而且要贵贱有别,明廷规定士庶佩戴四带金,后来改为“四方平定巾。”在服装色彩上,官民不许用元色、大红、鸦青、黄色和紫色等;衣料上不许用金绣、绫罗、锦绮、 丝等高级织物 ,只许用绸、 绢、素纱等;衣服图案官民不许等穿蟒龙、飞 鱼、斗牛等图案,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农夫许戴斗笠、蒲笠随便出入市井。

  • 正德(松江府志》云:

入国朝来一变而为俭朴。天顺景泰以前,男子窄袖短躬,衫裾幅甚狭,虽士人亦然。

妇女平髻宽衫,制其朴古。婚会以大衣,领袖缘以圈金或挑线为上饰,其彩绣织金之类,非仕宦家绝不敢用。[4]

明代中期(正统至正德)服饰——寻求多变、创新过渡

1、形成背景

明代中期正德、嘉靖后,我国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尤其是南方地区,渐渐地北方服饰开始仿效南方,尤其效秦淮等经济繁荣地区。政治方面,明代专制的加强引起了人们的反抗。富商大贾们凭借其财力在服饰上追求标新立异的风气, “厌常喜新,去朴从艳”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 僭越现象也日益严重,传统的伦理纲常受到猛烈冲击,人们的意识觉醒、审美观也随之改变。

2、服饰的表现

明中前期服饰风格是较为整齐划一的。服饰色彩以布料的本色为主,偶见青、黑色,都是很低调的颜色,基本上没有非常艳丽的颜色。其次就是外来服饰对明代时尚的影响,“马尾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顾名思义,以马尾为原料制成,系在衬衣内,是男子所用的一种衬裙。

据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记载:“马尾裙始于朝鲜国,流入京师,京师人买服之,未有能织者,初服者,惟富商、贵公子、歌妓而已,以后武臣多服之,京师始有织卖者, 于是无贵无贱, 服者日盛,至成化末年,朝官多服之者矣”。起初马尾裙兴起时朝廷明令禁止,后来影响实在太大,官场上的服饰也变得越来越混乱。

明代晚期(嘉靖至崇祯)服饰——百服争艳、等级消亡

1、形成背景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对于民间的管控程度降低,无法控制民间的活动,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嘉靖后期到明亡 ,朝廷颁布的有关服饰的禁令已很少了, 这说明明代统治者对整个社会出现的服饰大变革已感到无回天之力。

2、服饰具体划分要求

明代晚期服饰风格第一为复古之风,明代男性服饰,主要体现在士大夫的巾饰上,巾饰丰富多样,唐巾、东坡巾、诸葛巾等;女子服饰主要是“细简裙”第二是好异之风,男子主要是松江地区,阴阳衣、二十四节气衣、道袍等是好异之风的表现,同时衣料、花纹等也有创新;“水田衣”是女子好异创新之风的体现。第三是僭越之风,一是潮人兴起,他们不满于现状,讲求创新;二是,市井民众穿着随意越级现象常有,民间女子也多穿色彩鲜艳,华丽的服饰;最后,甚至皇帝也是僭越之风的推动者,正德皇帝就喜欢用贵重的服饰赐给臣下,将士多穿黄色衣服。

  • 在万历至崇祯年间的松江府:

履袜之变:旧制民间多用布履,有镶履,为二镶三镶之制,色用青蓝或红绿为朝鞋。今履用纯红,及冬色镶者少用。又有道鞋、毯鞋、靴头鞋,其面浅而稍阔者曰董鞋:有彩线组为花者,为网绣鞋,亦有纱制,衬以皮金者:有裂布而组之,为布条鞋。”

明代服饰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历代服饰都是各个朝代社会文明和文化的象征,都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相联系而且对于后面朝代的服饰产生一定的影响。明代作为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重要王朝而且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的特殊时期,中外交流频繁,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明代婚礼服饰

1、对清朝服饰的影响

服饰就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明代服饰的华丽给清朝服饰提供了一些审美基础同时明代西方服饰文化的传入,对于清朝服饰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朝也沿袭了明代庶民服饰的某些传统,清朝初期,汉族民间男子中流行的长袍、长衫都是由明代的衫袍而来;明代妇女所穿的袄和衫,一方面继承了明末妇女袄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满族所喜欢的在衣服边缘镶边的特点。清朝举行结婚仪式的时候,也沿袭明代之指戴凤冠,着霞帔。

2、对朝鲜服饰的影响

明代时期政府与朝鲜有着密切的往来,他们是一种宗藩关系,朝鲜十分尊崇明代的文化,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学习,明代的服饰由此对朝鲜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的君主与明代王宫的服饰基本上一致,朝鲜官员的服饰也是按照明代官员的穿着。举例说明:网巾,一种用棕丝编制成的网罩,在明代后期时改成了人发或马尾毛编制,它的周围有一对金属圈用来调节大小,网巾在朝鲜古代十分常见,这是由明代时期传入朝鲜的,而且多为官员所戴。

2、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明代服饰作为汉族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宝藏。其一,因为明代是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汉族服饰的保存具有一定特殊作用;其二,明代华美多样的服饰,对于现代人的审美和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三,民族服饰对于民族传统的保留及人们的归属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明代女子日常服饰

总结

考究明代服饰的演变,明代初期,由于政权刚刚建立,社会不稳定,财富贫乏,经济落后,统治者为了达到思想专制的目的,对服饰进行严格的划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明中期的时候,人们开始反抗禁令,并且愈演愈烈,对于美也有了一种渴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交通更为便利,南北交往频繁,南北服饰交流沟通,借鉴学习,同时越来越多的丝织、棉布等手工艺品也促进了服饰的发展。

伴随着对外交往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服饰传入,融合发展,追求服饰自由、色彩多样已经成为民众共同的渴望,服饰自由已经成为上下民众的普遍观念,同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政府对于服饰的禁令也已无法控制,明代服饰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

2、《明史》

3、《明太祖实录》

4、《松江府志》

5、《松江府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服饰流变探究
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析
明中后期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史|辨贵贱,明等威:明太祖衣冠治天下
《松江府志》服饰内容摘录(未校对)
《建昌府志》|男子服锦绣,女子饰金珠:明末农村的消费观念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