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言“女子无才便是德”?明代女官制度加强皇权牵制宦官

引言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对于女性参政掌权,历来都是排挤打压为主,女性平等的仕途机遇几近被剥削为零,可是翻阅古籍,可以发现很多跟女官相关的记载,女官跟历史上的传统官吏有着相通之处,可是仔细推敲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毕竟这一机构是宫廷内部所设,主要的职权范畴也是局限于宫墙之内,所以总给人一种神秘隐幽之感,关于其设立改革、管理发展还有对后世的影响,很多人都知之甚少,女官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时刻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

女官也称为宫官、内职、官名。《宫闱·女官》有文,"女官,宫中六尚之职,国初凡三定,最后则洪武二十八年重定者为准……"可见,这里阐明了女官制度的形成时间,作为一种传统的宫廷制度,女官制度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合理产物,于大明王朝而言在其诸类宫廷事宜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图丨女官诗词歌赋

一、女官制度在明朝得以发展的缘由

说起女官制度的雏形,能追溯到周朝,但一直传承到明朝才形成自己一套系统的体制,洪武五年六月,朱元璋颁布诏书,命礼部商议女官制度,很快礼部完成了分内之事,出文上奏禀明皇帝:"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

看了礼部的奏折,朱元璋以为前朝所设过多,于是,命礼部重新裁定,最后定为"六局一司",人数有三百人,分别掌管着礼仪、宝玺、戒令、图籍、仪仗、衣食和财帛,其实,皇宫设立女官制度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这群女人来服侍后宫且传习礼教。就这样女官制度经过了数代传承,最终,在明朝得以完善并发扬光大,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 朱元璋的底层穷苦出身

这就要归功于皇帝的身世,朱元璋属于底层草根逆袭,荣登大宝之后,他的内心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原本的自卑一直到一统天下的自傲,这种巨大落差的身份变换让他格外重视地位和皇权,所以他极力向世人证明他的正统地位,才会尽可能多地传承帝王规范和一系列典章制度,女官前朝有之自然要延续传扬。

图丨朱元璋

  • 导引中宫诸事,整肃内廷,督促后妃

这是由于吸取前朝教训,专门设立女官制度,用来导引中宫诸事,一方面朱元璋担忧大唐女主干政重现,对后妃起居加强了管理;另一方面借鉴元朝末年宫廷混乱的血泪史,避免后妃有机会拉拢朝臣,淫乱后宫、买卖官职、干涉朝政等,所以才令女官警示后宫女眷要行事有度,洁身自好。

图丨明朝宦官

  • 对宦官制度打压且分权

宦官当道弊病凸显,为了避免一家独大,朝廷大力主张女官制度的发展,为的就是将宦官手里的权利合理分割,此外,朝廷还配以宦官不得识字参政的政策,对其进行管制。也是由于宦官不习得文字才会把金银布匹登记、宝玺图籍、工作记录以及嫔妃进卿等事宜都拱手给了女官。

不难看出,女官制度在明朝的兴起绝非简单的传统管理机构的沿袭,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则是保证皇权不受外戚、女官和宦官的损害。

二、女官制度在大明宫廷的由盛转衰

  • 明朝女官制度的特征

完善化的机构设置,充沛的人员调配量。前朝"六局二十司"的规制被沿用的基础上,明朝还增加了宫正司和彤史等部门,明太祖时期,女官制度发展迅猛,人员众多除了在各机构任职的女官女吏,甚至还有很多女秀才,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

图丨明朝女官

各系统独立运转,职务划分明确。此前朝代中女官和后宫嫔妃管理内宫事务的职权是大相径庭的,到了明朝官方对此提出了质疑,女官与后嫔妃各自体系严明,职权划分也明确有度,他们把嫔妃是皇帝配偶的身份,与女官单纯主事内功各事务的职权划分的清清楚楚,这点是以往各朝不具备的。

确保内宫所需。从民间选拔女子入宫一事不足为奇,明代时期实则有三类选拔,一类是妃子,一类是宫女,夹在两者之间的就是女官,女官的选择跟前两者略有不同,他并不太在意女子的相貌,更关注其是否知书达理。

图丨明朝女官日常

  • 明朝对女官制度的改革

女官制度在明朝期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完善,一直到洪武末年整个制度才算彻底成型,同时还拥有了自己一套特有的机构。至此,女官的职权涉及了整个后宫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导引中宫、羽仪仗卫、医方药膳、服饰妆化花草绿化、女工技法、饮食起居、帷幔洒扫等等。女官制度的崛起绝非一朝一夕,它是经过官方层层改革,多次调整,才得以高位。

洪武中期,皇帝曾两次下令整改该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命礼部重新设定了女官的品秩和人数,从先前的二十四司变为了二十四掌,十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七年,朝廷一道圣旨,加大了女官选拔的范围,从原来局限于苏杭发展到浙江和江西等地。且在年龄界限上,省级标准由前期的大于二十岁变成了后来的大于三十岁,往下地方的标准是十三岁至十九岁之间。

  • 宦官制度对女官制度的冲击

时间来到永乐年间,女官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衰退征兆,建文时期以及永乐早期,皇宫内的女官制度延续了前期的做派,基本没有改动,可是到了中后期女官制度受到了遏制,这层压力主要源自于宦官制度的骤然兴起,据相关史料记载,"职尽移于宦官,其宫官所存者,惟尚宝四司而已。"至此,宦官制度几近彻底代替了女官制度的地位,掌管后宫诸多事宜。

其实,明初女官制度有抑制宦官制度的作用,但一直到永乐年间,"内臣不得识字"的禁令作废,一切都来了一个惊天逆转,女官的权利被夺,宦官制度日渐膨胀,不得不说女官制度的制度体系还有待加强,其发挥的职权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

图丨女官图

三、女官制度在明朝内廷的表现及作用

纵然,女官制度实属内廷制度,但由于宫廷在封建王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女官虽不比官吏、军国大臣一样位高权重,却一样对大明朝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 约束皇帝言行

女官均出自良家,知书达理且品行端正,称得上那个时代里的高层知识分子,在内宫中也是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务,力求完美,其所负责的职权就是给皇帝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后宫生活圈,同时,女官的很多做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帝,明武宗时期,皇帝废掉了尚寝之时,禁止彤史官记录自己的住宿行踪,便于自由选择住所,这些都是不利于皇权有序维系的。

图丨内廷嫔妃

  • 赞襄后妃表率宫女

女官的学识令其可以在赞襄后妃,表率宫女方面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毕竟这些人经过层层筛选,在女子里面不论是德、言、行,还是修养诸多方面,均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典范。她们借由自己的德行影响着后宫女子的品行,在潜移默化间带动整个后宫的整体人员素质和道德品质,有明一代未曾出现女主祸乱朝纲,外戚干政的情况,这跟坚持女官制度不得不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 象征了皇权的稳固

皇权是否稳固,秩序是否井然,这些都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女官制度中显现出来,虽说该制度数朝更迭,但就其发展而言,其在任何朝代都拥有着不一样的内宫地位。在其职权内,女官们对于复杂的工作任务一定要特别的熟练,不能够有偏差,并且职责分工详尽细致,每个女官各就其位,确保各司其职。

图丨明朝女官

总结

明朝女官制度形成了一个极为完备的体系,其选拔极为严格,纵观女官的待遇和地位,在整个内宫实属中等,但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不容小觑,正所谓"尚仪引见近龙床,御笔亲题墨色香。"她们特有的职能和工作区域令其有更多机会接近皇权。

彼时,明朝官方力求借助设立女官严阃围之政、杜阉宦之祸,为了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把女官制度当成一种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明朝女官制度在禁女宠、贬外戚两个层面,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对于遏制宦官势力的压迫与扩张却成效有限。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大力推行女官制度,可最终女官制度终归是被宦官制度扼住咽喉,不得不说历史的更迭,权利地位的交替也是山水轮流转的。

参考文献:

《明史》

《宫闱·女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内和而家理”入手,探析大明王朝的女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宦官制度,是宫廷需要?还是皇权的施政需要?
后宫不得干政?看看古代皇权制度是如何规范后宫女眷的|宫女|干政|女官|后宫|妃嫔
从罪奴到皇妃,上官婉儿曾生活过的掖庭,究竟是什么地方?
【历史痕迹】中国深宫实录——深宫女性生活
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