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富庶的江苏地区,为何依然发生民乱?这对当地发展有何影响?

在提到明朝末年乱世的农民起义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把目光放到当时的北方中国。无论是西北方向的李自成义军,还是强盗横行的山东地区,都是当时明朝政府的心腹大患。人们一般将这些地方的农民起义归因于当地严重的土地兼并和糟糕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明朝最为富庶的江苏地区,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当时最为发达的松江等商业城镇,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也多次出现暴乱。这其中的原因可能相较于北方来说更加复杂。

而且这些地方的农民起义军和其他地方也有显著的区别,他们并不会结成大军,但是又有着非常明确的群体目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起义军的出现,又给南明后期的政治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松江古城楼

明朝末年江苏地区的经济困境

自从南宋以来,中国的江南地区一直都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明朝的时候情况依然如此。在明朝时期,江苏地区的城镇继承了南宋时期的经济模式,其虽然依然以农业为根本,但是并没有延续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在明朝时,江苏地区的自耕农阶级数量十分有限,大量的土地都被地主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农民则在出卖自己的土地之后,以佃户的身份来为地主进行工作。

江南地区繁华的市镇

在明朝年间,江南地区佃户的数目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自耕农阶级在需要担负田税的同时,还要承担十分沉重的徭役。而一旦他们成为了地主的佃户,那么这部分徭役就不必承担了。

还有一个让这些人热衷于出卖自己土地的原因则是在明朝年间,江苏地区的手工业依然发展的十分迅速,这让当地出现了大量手工业作坊,失去土地的农民即使不能成为佃户,也可以通过从事手工业生产来养家糊口,而这也是江苏地区经济十分发达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政府管控能力的下滑让其与外国的贸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江苏地区的手工业制品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通过海路经销海外的,政府贸易的中断让大量的产品滞销,这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且与此同时,明朝末年由于周边地区的政治形势十分不稳定,这让江苏地区的国内贸易也变得十分难以开展。而在明朝中期的时候,随着本地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土地被用来大量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江苏地区出产的粮食就已经无法供养本地的百姓了,其与周边地区的失联让江苏地区更难得到充足的粮食供给。当时江苏地区百姓的生活是这样的: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爨,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倘令金鼓一震,矢石交加,城门十日不启,饥人号呼,得不自乱乎?

明末接受赈灾的饥民

而在明末那段时间内,天灾又频繁出现在该地区,这让当地的粮价大幅上涨。这样的情况让没有土地的百姓很难生存下去,曾经无比富裕的江苏地区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事情,没有生存能力的百姓只能成为流寇,通过打劫富户来获取粮食,这也是江苏地区民变频发的根本原因。

江苏地区农奴的联合与士绅的投清

但是江苏地区的农民起义和其他地区又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其在成立之后都有着较强的组织性,这其实和当时江苏地区普遍存在的地主与佃户之间的阶级矛盾有关。

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大量佃户已经长期依附于地主生存,他们的人身自由也受到了地主们的限制,而且生活情况也十分困苦。而这些富户在当时则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自然激发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他们纷纷借用当年农民领袖邓茂七的"铲平王"的名号来发起抗争:

皆僭号铲平王,谓铲王仆贵贱贫富而平之也。诸佃各袭主人衣冠,入高门,分据其宅,发仓廪散之,缚其主于柱,加鞭笞焉。每群饮则命主跪而酌酒,抽其颊数之曰:"均人也,奈何以奴呼我!今而后得反之也"。

明朝农民军领袖邓茂七

而当时在王阳明等人的理论引导下,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应该照顾农民的利益,因此站到了佃户一边,这些人也被称为"义绅",他们的加入让佃户们找到了领袖,在他们的领导下,佃户虽然与地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是佃户们并不会采取十分过激的形式,而且其要求也相对合理,这才让当地的秩序维持了相对的稳定。

王阳明的学说对当时士人造成了极大影响

但是在南明时期,由于政府的权威下降,而且缺乏军事力量的保障,这些富户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虽然他们有的人组织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但是这些佃户在后面也纷纷投靠了义军,希望能够解除自己的农奴契约,重新成为自由民。

这样的情况让当地的富户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看着这些佃户瓜分自己的财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于无能的南明政府充满了怨恨,而迫切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新政府来帮助自己重新恢复从前的生产秩序。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弘光政权灭亡之后,有不少江苏地区的乡绅很快就投靠了清政府,并对其掌权表示欢迎,这种阶级矛盾的出现以及南明政府的糟糕表现,让江南地区的官僚士大夫阶级十分失望,这也是他们最终转而与清政府合作的根本原因。

部分江南士绅成为了清朝的地方官员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曾经富甲天下的江浙地区,尤其是江苏的几个商业城镇,由于外贸交易的受挫其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而当地极少的粮食耕地面积让当地的百姓难以糊口,最终酿成了大规模的民变。

这些起义的农民在当地义绅的带领下,起初并没有采取十分过激的行为。但是随着明朝政权的崩溃,当地的官僚士大夫阶级失去了庇护,这让江苏地区的民乱不断升级,最终酿成的大规模的劫掠事件,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活秩序。

而南明政府在此时针对这样的事件毫无作为,这让这些希望恢复政治秩序士绅们最终投靠了清政府,也让南明失去了其重要的依仗。而这些士绅的加盟对清政府迅速稳定江南地区的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永新县志》

【2】《沪城备考》

【3】《洪业:清朝开国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南明不能像南宋那样延续一百多年呢?
富庶之地生流民,为什么明中期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南方?
明朝庞大的东林党,为何在清朝消失了?不好意思,游戏规则变了
搜狐网
东林党宁可坐视明朝覆亡,也要持之以恒地抗税,这是事实吗?
元朝社会各阶级和经济概况(一)(2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