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式解读微能力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案例《三位数乘两位数》

案例式解读微能力点

成员介绍

大家好,我是邯郸市小学数学王雪名师工作室学员蔡文雪,来自丛台区荀子实验第二小学。今天我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解读微能力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希望能和各位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本期内容

01

看——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方案解读

02

读——《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录片段

03

思——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反思

7

1看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方案解读

以下视频来源于
邯郸市小学数学王雪名师工作室

一、教学困惑

在讲授《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很多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设计比重较大的复习环节。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本节课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基础。

、能力点描述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所属维度是教学设计,所属环境为“混合学习环境”。其能力点描述如下: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1.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2.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3.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4.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三、分析对象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经学前调研,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问题不大,但在理解算理算法上需加强巩固,且在知识迁移、总结规律和抽象建模上能力不足,同时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的有趣、具体形象化,同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并理解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难点:打通所有有关整数乘法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笔算乘法的模型。

五、所选维度目的

1.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将复习内容及重难点内容前置,追踪学生学习情况,为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做准备,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空间反复观看微课进行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六、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

可以借助希沃白板来制作微课。打开提前做好的课件,点击开始授课,右下角的“录制胶囊”,之后按照提示依次进行即可,操作非常简单。当然大家也可以用芦笋,ev录屏,喀秋莎等其他软件进行录课。利用希沃制作好的微课储存在知识胶囊中,可以将微课形成二维码发至家长群,方便学生收看,不用考虑视频过大影响传输,并且还可以形成学情报告,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七、结果呈现与分析

将做好的微课收看二维码以及课前学习单发布至钉钉家校本中,通过学生答题,及时掌握学生认知基础,调整第二天上课的教学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复习环节占据大量时间,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本节微课结合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画图和笔算,在此学习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回忆、梳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同点,为本节课学生自我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打下基础,突破了重难点,达成了微课目标。

2读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录片段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经学前调研,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问题不大,但在理解算理算法上需加强巩固,且在知识迁移、总结规律和抽象建模上能力不足,同时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波好动,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的有趣、具体形象化,同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归纳笔算乘法的算法和算理。

2.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数的运算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不断增强数感;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提高计算、概括和表达能力,感知模型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根据已学知识探究新知,并总结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整体把握笔算乘法的内涵,建立笔算乘法的数学模型。

教学片段

片段一:课前学习单

课前发放学习单,要求完成后请拍照发班级钉钉家校本。

学习单内容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能力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在钉钉家校本中发布课前学习单,进行学情前测,让学生独立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填表、笔算等方式)试算243×12,如有困难,可利用链接进入微课。学生通过微课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画图和笔算,在此学习的基础上尝试解决课前学习单内容,同时思考第二题: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有哪些相同点?引发学生回忆、梳理。

片段二:自主迁移,理解算理和算法

师:对于243×12,同学们在课前学习单上已经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了,咱们一起来看。

教师课前选择有代表的学习单投屏,请学生进行展示。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一步步算出来的吗?

生上台利用希沃放大、标注讲解,展开交流。

师:每一层积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层“486”是2乘243的积,表示243个一,第二层2430是10乘243的积,表示243个十。

师:为什么最后要把两层积相加?

生:因为第一层积算出来的是2个243的和,第二层积算出来的是10个243的和,加起来才是12个432的和。

师:对于今天的知识你们学过吗?没有学过你们怎么会做?

生:和过去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样。 

2.打通联系,明晰算理。

师: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前面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都是乘两位数。

生:都是从个位算起。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都是先用一个数乘个位,再用那个数乘十位,再把两个数相加。

生:先用个位去乘得到多少个一,再用十位去乘得到多少个十,再相加。

师:是的,看似不一样,其实计算方法和道理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能力点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上传学生的学习单,能力点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拖拽、标注,讲解,在此过程中明晰算理,进一步掌握计算的本质。)

片段三:解决问题,深化计算的内涵

出示问题:买手机分期付款,每月付338元,需付21个月,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师:你会怎么解决?

生:338乘21

师:有个同学算的结果是5236,你觉得对吗?有的同学没有动笔一眼就看出来了,怎么想的?

生1:(生到屏幕前利用希沃软件放大数字8和1)个位上是8和1,相乘应该是8,末尾应该是8。

生2:(生到屏幕前利用希沃软件放大数字3和2)我用最高位的2个十去乘3个百,至少应该是6000,所以肯定算错了。

师:你们能计算正确吗?

生独立计算。

如果学生有错例,手机拍照上传错误答案,师生共同分析学生错例。如果没有,共同核对正确竖式,并且集体分析两道错例。

(设计意图:通过能力点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拍照、上传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例,再运用能力点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让学生通过拖拽、标注,讲解错误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沟通估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将计算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运算能力。)

片段四:融会贯通,整体把握算理

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同学们又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猜猜看,五年级该学?

生:三位数乘三位数

师:六年级?

生:三位数乘四位数

师:对不起,你们都猜错了,课本上并没有安排这些内容的学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的。

师:什么方法?

(学生上台讲解,一边说,一边拖拽模型图,梳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笔算乘法都是从位算起,而且都是先乘个位,再乘十位,一直乘下去。

师:乘的结果表示什么?

生:个位乘的结果表示有多少个一,十位乘的结果表示有多少个十。

师: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是更多位数的乘法呢?先得到几个一,再得到几个十,几个百,甚至几个千、几个万.......以此类推,最后将几层积相加。

(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能力点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和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放大、标注和拖拽方框,建立多位数乘多位数的模型,把握知识的本质,整体架构知识,促进学习走向更深处。)

3思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授课,也是练习课,更是笔算乘法的总结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是相同的。因此,学生能够自主根据已学知识经验直接迁移过来,并总结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建立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模型,整体把握笔算乘法的内涵,沟通新知和旧知的联系,学会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力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设计了课前学习单及课前微课。学生通过微课回忆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画图和笔算,在此学习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回忆、梳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同点,为本节课自我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打下基础,突破了重难点。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利用钉钉家校本发放课前学习单,并没有与微课一体化。那能不能利用希沃将微课制作与学习答题融为一体呢?我将会继续学习、不断探索。

来源:邯郸市小学数学王雪名师工作室 文章略略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整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笔算乘法 - 说课稿中心 - ppt课件下载站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精品)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