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写,才会写”|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开讲啦!

“只有写,才会写。”在9月17日晚的第一堂《写作与沟通》课上,课程共同负责人、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这样说道。选修了本学期《写作与沟通》课的200余位同学共同聆听了由彭刚老师主讲的导论课,接下来,他们将分为14个班级,在10位老师的带领下,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学习和实践。

彭刚教授讲授第一堂《写作与沟通》课

“汪鸾翔:一个清华国文教师的学术与生活”、“诗与世界”、“1980年代”、“科学哲学”、“智能时代”、“爱因斯坦”……围绕着这些主题,授课教师将引导同学们通过高强度的阅读、小班研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展开辩证思考,提炼形成观点,并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进行文章撰写,同时通过课程讨论、论文展示等环节将沟通能力培养与写作训练自然融合。

“写作是思维的外化,写作训练首先是思维训练。”在第一节导论课上,彭刚向同学们强调了课程的定位,即分析性和说理性写作,而不是文学性或学术性写作。而写作思维的养成,则有赖于广泛多样的阅读所建立的知识储备,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开放包容的心态。因此,彭刚在课上指出:“好的‘写’者首先是好的‘读’者。”

故事有不同的讲法,道理有不同的说法。课堂上,彭刚信手拈来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对象意识和问题意识。“写作并非是简单的自说自话,而是人类彼此认知的桥梁。清晰的逻辑、建设性讨论和得体表达是实现有效沟通的要素。”彭刚说。

据介绍,本学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将采取1学分和2学分两种课程并行的模式,每班均不超过15人。1学分课程由来自不同院系的合作教师开设,作为任选课程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6个主题,每个主题设1个课堂。2学分课程由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开设,面向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烽火班本科新生以及经管学院、生命学院部分本科新生,开设4个主题,每个主题分别设2个课堂。1学分与2学分的课程除了在授课周数和课程作业的数量上有差异之外,其他均按照课程统一要求进行。

为了开设好这门课程,清华大学于7月4日正式成立了“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目前已聘请了4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在课程负责人的牵头组织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老师们在7-8月开展了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等工作,精心设计并认真准备课程。为保证课程要求和标准的统一,该课程要求教师的课程主题、授课内容需通过课程团队考核后方能开课,学生的作业评价需教学团队集中讨论之后确定评价标准,并通过开展定期的课程研讨、教学培训来保证不同课堂达到统一课程质量标准。

未来,《写作与沟通》课程还将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探索分级教学、写作与沟通能力强化培训等教学模式,实现2020年本科生全覆盖,并逐步开展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对一写作指导,并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面向研究生提供相应课程和指导。

文 | 刘蔚如

图 | 凡草、苑洁

封面 | 何康

编辑 | 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通识教育的清华特色|专访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
清华人物 | 彭刚:点亮身边的读书 “种子”
MOOC能推倒围墙吗?
清华大学将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 多数学生称很有必要
这门“又硬又受欢迎的课程”,带来哪些启示?
第四届(2019)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