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想要的大自在,如此简单!

 心与性

本心本性,本是同名。一念不生时,心就是性,所以古圣人常常将本心本性混为一谈。

性本清净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人人俱足,个个圆成。此为佛家说的佛性,道家说的金丹。

而心,本是无心,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是千变万化的,各种有觉,生各种心。

如贪心、痛心、私心、烦心、痴心、疑心等。

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光光明明的,是被各种心蒙蔽了光辉,所以常人看不见自己的本性。

于是有一部分先知先觉者,开始寻找自己的本性。“修心养性”就是寻找本性的方法。

打个比方:将本性比做一颗明珠,明珠不亮,是因为表面被各种杂物蒙蔽,如果把这些杂质清除干净,不就是亮了吗?修心便是如此。

一切喜怒哀乐皆非本心。皆是妄心。妄心是虚的,不实的。

比方说一个人因为什么事情很开心,过后这种开心会消失了,

或因为什么事情感到痛苦,过后这种痛苦也会消失。

这些喜怒哀乐来无影去无踪。

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所谓的世界,是由这些妄心构成的一个虚幻世界,人人生活在里边。

滚滚红尘就是一个幻境,一切所作所为,有如梦幻泡影。

若是能够看破迷雾,放下万般执念,瞬间就到达彼岸。

修炼的道理非常简单,只要放下即可。

一念不生,念净境空时,你就是仙就是佛,当你心中妄念纷纷时你就是凡人。

所以修炼,如果能认识到这种空明心体,保持空静本性,使心性合一,就已入道。

世人对放下有诸多的误解,把放下理解成抛妻别子别父母别亲人,那是大错特错。这些血脉亲情,你抛或者不抛,都是自自然然,自然而然地存在的。

放下,是要放下心中的执念,放下烦恼,使内心保持一个清清静静的环境。

对于不修炼的人来说,内心的环境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平静,所以才修炼。

心性,一直是修炼中最重要的话题。

一个修炼的人,若是能够认识到这种空明体性而使自己一直保持在空空静静的状态中,事实上就已经处于道中,但这需要很高的悟性。

常人因为不容易认识这种空性,故借各种法门,如持咒、念佛、打坐、观想等达到以妄制妄的目的。选择法门要因人而异,并无高下之分。

佛道同源。

《金刚经》和《道德经》所讲述的那个核心的思想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却各自不同。

金刚经讲一切所作所为都如梦幻泡影,

道德经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都是讲放下放下放下。

只不过道德经更详细的讲述如何以无为之心去做有为之事。

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处世状态不同,讲述自然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去妄显真?
《本性空》
始觉
老子:呼我牛则牛
道之心
这颗心能够平静下来,养成心中一股浩然正气,这就是修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